绿林网

黄雨伞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雨伞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雨伞》是一本由(韩)柳在守著作,接力出版的26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雨伞》读后感(一):图画中的场景,场景中的音乐

必须给这本书标5星!无需一个字,用最简明的色彩,最独到的视角,讲述一个水乡细雨清晨,小孩子们上学的场景。从一个孩子(黄雨伞),到路遇更多颜色的小伞;从天色蒙蒙亮,到明亮的清晨;从乡间小巷到乡间小溪,到街心公园,到繁华的城市,再到生机勃勃的校园……

书中每一页的色彩都有细微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就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雨伞在雨巷浅浅的倒影,交代了石板路上的积水;雨点落在小溪中的涟漪交代了小雨淅沥沥的场景;雨伞的疏密仿佛听到了小朋友三三两两的笑语;雨伞在小石桥上的角度和水中的倒影,让我们感受到两个小孩子专注地观察雨点入水的韵律。

书中配的“小雨”主题的钢琴CD,让我们在图画中不仅读出了故事场景,更进一步让我们读出了图画中的音乐。

《黄雨伞》读后感(二):阅读没有文字的图书画是一种享受

我很喜欢一些绘本,没有文字的图书画更让我心动不已。相比那些配文字的图册,我更喜欢这种,纯粹而透明的视觉形象。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图画都喜欢深追其意义,试图用文字对其内涵或者是说它的艺术内在核心价值进行精美的包裹。但是每个人对画的欣赏都有不同的感想,也许恰恰某一平凡的图画不知不觉中倒映出自己内心深处不可描述的地带。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分有趣。

我在分享一些图画书给朋友时,发现,他们并没有我所预料的反应。也许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图画书,甚至认为这类画本算是"快餐文化"。可有些图画的魅力是无法用语言精述的。我想,大概只有懂得才会乐在其中吧。

《黄雨伞》读后感(三):绘本故事:黄雨伞(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把伞遇见另一把伞。)

⏏点击,收听故事

朗读者=小狼妈

音乐=George Winston - 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黄雨伞》读后感(四):《黄雨伞》

讲《黄雨伞》的时候正是一个雨天,我问孩子们,你们的雨伞都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还真没有一把黄色的雨伞。

这也是一本无字书,故事讲的是雨伞吗?呵呵,讲的是打雨伞的人,一个什么人呢?我们来看看吧,看看书里的扉页上面,这个打黄雨伞的是谁?一个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看不出来。

发生在一个什么天气啊?当然是一个和今天一样的雨天了。故事开始了,黄雨伞在干什么?在一个房子的前面,这个房子是什么房子啊?好像是他的家,他是出来还是回家呢?呵呵,我们往下看,门前的这条小路一直往前有出现了一个小房子,黄雨伞是回家还是出来啊?嗯,对,是从家里出来,这时候又多了一个什么,哦,一个蓝雨伞,那个房子呢?是蓝雨伞的家。他们认识吗,呵呵,他们好像在说什么,那是在说什么呢?想一想,说一说,他们会说什么?

接下来房子好像越来越多了,好像从郊外进入到了小镇,他们看到了谁啊,一个红雨伞,他们在说什么呢?接着他们又继续向前走,在小桥上遇到了绿雨伞,在游乐园里又遇到了紫雨伞,在喷水池边遇到了粉雨伞,接着又遇到了一个深蓝色的雨伞,有同学说,好像是一个彩虹的颜色啊!是啊五颜六色都有了,那接下来呢?他们是去做什么啊?有同学说是上学,有同学是去玩,如果是去玩大家应该在一个地点集合,然后才能走,他们都是在路上遇到的吧,应该是上学去。

看看下一页,他们被一个铁路拦住了,一列火车呼啸而过。接着他们走到什么地方了,来到城市里了。过斑马线,穿过花园,走啊走啊!人越来越多,最后来到了——学校。在这一页终于看到雨伞下面的人了。

最后一页,那些伞都收起来了,开始上课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