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1000字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1000字

《中国史学发微》是一本由钱穆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27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9年09月,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一):故国招魂

宾四先生算真的是一生为故国招魂。他的眼里没有国,有的是天下。国是政权,天下是中华、是民族、是道统……虽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却从先生眼里看到了许多,书是以前的的稿子的合集。叫史学发微,见小见大,知微知著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二):对钱穆的疑惑

此书由钱穆的演讲稿构成。70年代他在台南成功大学的演讲,今天看也没有什么过时的词语。

钱穆的特点是文字精炼,道理深邃,看他的文字不容易陷入理论的陷阱,他总是从大处来讲,绝不会拘泥于细枝末节。

钱穆对历史证据的采纳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尧舜的禅让,他归结于德性。按马克思主义的说法,禅让是原始部落首领控制力低下才产生的。进入封建社会,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他是反共的,在历史大趋势的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这不能不让人考虑他的理论框架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三):对于中国史学的探索

发微:用于书名时,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来源百度百科)

如此一来,书名应该是这么理解的:对于中国史学的探索。

那又怎么一个探索法呢?这本书整理了钱穆先生过去发表的文章或演讲,共13篇,由浅入深地讲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要性,由总体到具体地剖析中国历史学,由表面到本质地分析中国史学文化。

翻阅此书,常有感慨。《国史漫话》一文中,先生以地域大小、国家规模为横轴,以纪元时间为竖轴,对古中国历史与古希腊、古罗马等西方古国分别进行对比,逻辑严谨地分析出乱国纷争之复杂,并借此展现国史规模之宏大。

开卷首所言之“四信念”,真是荡气回肠。简而言之:一,对国史略有所知;二、读国史必带有温情敬意;三、对历史不要抱有优越感,处处贬低;四、当自信国家可再向前发展。

此四信念,非读史之四信念,而是读先生所著《史纲》的四信念。先生以此言作卷首,可见其对中国史学的重视与崇敬,对中国后生的鼓励与期许,以及对某些宵小之辈的不屑与警告。

《史学导言》,本是先生在台南成功大学发表的演讲,此演讲面对的对象为历史专业的学生,但同样可让天下所有学生聆听谨记。此文共有四讲,一为做学问之根基,二为治历史之心态,三为历史的时间与事件,四为历史中的人物。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以下这段话:

“我怕诸位读书,也不会一字一句地读,因此也不会一心一意读,不会正襟危坐凝神静气读。如此则只会读报章小说,读报章也只喜读小新闻,不会读大新闻。如此则如何能读文读史,乃至读一切真有价值的书?”

心中有千般想说的话,或是反驳,或是感慨,终究是难以对先生言之。小说,为何不具有价值呢?历史固然有价值,但小说,讲的同样是世间之事,表的同样是人间之理。哪怕故事乃作者虚构,其中未必没有现实生活的影射,小说何错之有?且论人们之浮躁,并非是世人愈来愈浮躁,而是世间浮躁之人有知识的愈来愈多,在以前,浮躁之人,看不进书又不重视学习,大字不识,遑论读书?如今,浮躁之人亦接受了教育,每个人都可识字、读书,读书之人多了,浮躁之人少了,只不过,读书人中浮躁的人比例上升了。此非国人之悲哀,实为社稷之昌盛。

或许先生在某些方面有些许偏颇,但在大是大非上,始终有着大局观,对于哲学也颇有研究,此书值得仔细读!

《中国史学发微》读后感(四):梳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提纲挈领

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中共包含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确是一本恢宏的史学著作。

其实在司马迁之前,中国更早描述历史的文献,是孔子所作的《春秋》。

孔子所生活的年代,列国割据纷争,君王们忙着扩张地盘,却对文化历史领域关注甚少,只把它当做辅助统治的一种手段。

而孔子曾通过“研究古史之经纬,集成了一家之学问”,他深知历史对于人们警惕前车之鉴、知过善改的重要性,所以宁愿冒着僭越的风险,也要以平民的身份去做当时被视为“天子之事”的编纂史书——《春秋》。

《春秋》中包含了二百四十余年的功过是非,对品行不端的君王有贬低、对才华横溢的大臣有褒奖,不问上下尊卑,只为言达王道。司马迁也评价道:“中国人作史之大义,实肇始于孔子”。

而在近代中国,也有一位学识渊博、著作丰厚的历史学家——钱穆,他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高等学府任教,是“史学四大家”之一。

《中国史学发微》是钱穆先生探讨中国史学本体、研究中国历史精神及文化要义的演讲与杂论合集,对我们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领悟史学精要大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原委的史家经典。

钱穆先生以其宽广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史学视角,为读者详细对比了中西方历史渊源与文化差异的不同。从自然地理环境,到政治制度体制,再到人文观念的形成原因与现状,让我们能够“知过去乃知未来,知亡失乃知存在”。

在演讲时,钱穆先生还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严谨性。他指出:每个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都会慢慢在其他人的脑子里成为一种思想,所以我们每讲一句话、每用一个字,都必须有分寸和界限。

而学历史,首先要做的就是懂人,其次才是懂事。中国人在读历史时一定要明辨人物是奸还是贤,因为我们历来重视人品,评价人物的时候通常是德性为上,才能为下。这也是曹操后来虽被儿子追封为帝王,在史书中却始终以“乱世奸雄”形象出现的原因。

《中国史学发微》目录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而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发微》,正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知历史、看透文化特质与民族性的史学导言。

中国史学发微

评价人数不足

钱穆 / 2020 / 岳麓书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