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灵魂之井的午夜的读后感大全

灵魂之井的午夜的读后感大全

《灵魂之井的午夜》是一本由杰克·L·乔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4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之井的午夜》读后感(一):三星半。

它属于“世界流行科幻丛书”而非“大师”系列——喂!

为什么之前没人告诉我?

乔克没有获得过雨果奖或星云奖。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可遗憾的,只是发现这一事实时,我会想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已经足够努力,甚至可以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取得不小的成绩,但直到盖棺定论时却仍未能抵达金字塔的塔尖。

那地方真的太窄了。

绝大多数人站不上去,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而言,恐怕连所谓的“三流”都够不到。

我们生来平庸。

同时,追逐卓越又那样艰难。

《灵魂之井的午夜》讲述了类似的事。

——喂!

没错,是真的。

《灵魂之井的午夜》读后感(二):无聊的外星人历险记

设定其实非常有意思,六边形的各个区域就像上帝的实验室一样。但是真正展开的时候没能撑得住,沦为一堆以各种动植物为原型的外星人探险记。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大段大段的组队穿越历险像是游戏打怪闯关,历险感高于科幻感。这哪怕算不上本末倒置,也有点儿偏离重心吧。 某些地方写得还是比较无聊的,因为看起来各个区域不同生物特征迥然不同,但说到底还是地球上各种特征的组合,并未能真正超出地球生物的经验范畴,所以就想像力来说还是缺了点什么。 但在这其中还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在于对各种生物形态都或多或少给出了与这种形态相对应的客观环境参数,也为不同形态设计了相应合理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智能表现形式,虽然某些设计的逻辑还是有些简单粗暴,但对于其涉及的不同世界设定的数量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这其中蕴含的一个又一个思想实验像上帝创世一样让作者欲罢不能,简直是智能设计论的完美体现。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作者并未停留在描述这些异形生物体的客观存在层面,而是多次让人类角色通过变形或转移进入异形,感受异形外星人或者说感受地球上的动植物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这种角色置换给了人特别不一样的视角,甚至感受到了奇妙的跨物种同理心。 就这两点来讲,虽然还不够精细,存在漏洞经不起推敲,不过也算是比较特别的亮点了。

《灵魂之井的午夜》读后感(三):有爱,有真相

杰克.L.乔克

@2008年08月 《科幻世界.译文版》

他的文学修养显然并非一位杰出的作家(很大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但文学作品本身不就是传达意念的吗?那么,他便是顶尖的伟大作家了!

马尔科费人,科技发达到神的境界,物质极度发达,发达到一切欲望得到瞬间满足,发达到厌倦生命的程度。他们走进了进化的死胡同,他们认识到这条进化之路并不能走进神殿,一定缺少了什么,于是,他们创造了井的世界,灵魂转世为各种物质身体、各种社会构架和文化模式里 从新进化,来探索生命真谛。尼玛,这不就是宇宙的来头吗?!

这是一个冒险路程,过程中的人们来自不同世界,操持着不同的世界观,在生命意义、价值、社会的思考中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体验到了友谊、信任、爱……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作品的内核是伟大的,它建立在对宇宙意志探索的最高层次上,并且给出了惊人的答案,——爱,爱就是最高的进化。乔治同学用科幻+奇幻的外衣,成功打入心灵类书籍!!

而这部作品写于80年代,那个时候,与神对话、一的法则,也从天而降。那个时代,是新思潮的光爱萌芽。这部作品,用小说的形式,阐述了新思潮的核心。(我猜测就是这么回事儿,新思潮浪潮。)

一句话,有爱,有真相。

《灵魂之井的午夜》读后感(四):穿越灵魂之井的午夜

过了三个多月重新开始看小说,看的速度慢了许多不说,还不得不承受美剧、动漫、韩剧等各种娱乐的诱惑,不过还好有一本小说让我可以一边听歌一边看完,还有兴趣写点什么,这就足够了。

看完《灵魂之井的午夜》,没有想象中的震撼,对于生命追求的意义这个古老的话题,顺流历史长河讨论了一年又一年,所谓出新已经是不太可能。不过《灵魂之井的午夜》中对于不同生物种类生活的细节描写倒是很大的亮点。

一位不知道活了多大年龄的船长,对于不喜欢他的乘客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旅途中的小插曲,但是谁让这位船长是冷漠无情中有那么一丝的怜悯、漠不关心中带一滴同情呢?所以从一开始的为了惩罚海恩而偏离的航线,到最后打开大门的吴菊丽,作者带领大家开始了这一段奇异之旅。

利害关系从布拉齐尔他们踏入接待区开始,貌似就已经开始很明朗了,有斯坎德这样的疯狂的人,也有瓦迪亚这样不明不白就卷入风波的世界工厂出来的没有差异的人,还有要在斯坎德之前赶到灵魂之井打破其疯狂行为的布拉齐尔。

这是一场速度的角逐,但是难就难在船员上的乘客变形了,而且不知道去了一千多个实验区里面的哪个区域。瓦迪亚变成了一株求学好进的植物,海恩变成了思想被奴役的四脚巨型蜥蜴类动物,冒着失去希望要死的心态而打开大门的吴菊丽变成了马人(说实话,这个东西在文学作品里面出现的实在是太多了,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变成植物的构想。在那个植物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欢乐,果然在纯知识研究的领域里人心都可以得到精华)。还好由于布拉齐尔活的足够长,貌似里面是个聪明人就认识他。

角逐的过程是漫长的,中间不断有相关人士加入,不得不说,如果这段内容拍成电影,一定是不错的题材。

最后,终于作者把倒数第二的包袱抖出来了,就是接待布拉齐尔的那个蛇人才是幕后boss,两场角逐速度的人,现在也变得无足轻重了,其实他们之间的利害冲突本来就没有到达你死我活的境地,关键就是因为没有了布拉齐尔,所有人都不懂得如何进入灵魂之井!其实这样的话,布拉齐尔着什么急,反正他才是最关键的人,还不如慢慢悠悠的溜达过去呢!

不知不觉中,已经把布拉齐尔才是最后一个包袱亮出来了。原来他真的不是马尔科弗人,他是整个宇宙原始能量汇集起来的,他代表了这个宇宙!

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我学的不好,所以现在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宇宙形成了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这个人不在了,大家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如果他就是原始能量的话,那么他的意识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其实从作者的观点来看,说布拉齐尔是神,是上帝也不足为其。

对于布拉齐尔来说,其实他就是理性的斯坎德,只不过少了杀戮、少了冲动,有的只是怜悯,有的只是沧桑者对于新手的劝慰。布拉齐尔希望的也是充满个性的物种,是懂得爱、恨、痛、欢乐、同情的真正的人,这个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所以他把所有相关人士的人生重新进行了设定,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只为了能为多样化做出一点改变。

总体来说,这样一部主题不够新颖的科幻小说,可以写的引人入胜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文笔(或者是翻译者的文笔?)还是相当不错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