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武艺丛谈读后感精选

武艺丛谈读后感精选

《武艺丛谈》是一本由龚鹏程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32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武艺丛谈》读后感(一):文人说武

功夫是体悟的学问,靠文字考据难得其精要,龚据说自己也练过,但是眼力却很差,被刘和白这样的人忽悠。

功夫是体悟的学问,靠文字考据难得其精要,龚据说自己也练过,但是眼力却很差,被刘和白这样的人忽悠。

功夫是体悟的学问,靠文字考据难得其精要,龚据说自己也练过,但是眼力却很差,被刘和白这样的人忽悠。

《武艺丛谈》读后感(二):武术的原貌是什么

比起一般的介绍武术的书,至少引入了部分书籍、杂志报刊内容,但是,还是略有不足。像文中许多采访的人、收集的图片,都是参加过那一年天山武林大会的习武者,许多门派、掌门人被扒得很彻底,打假之声不止。

有人说,武术已经脱离了原貌,每个掌门给本门编造传奇故事和不败的传说、夸张的动作,缺少实战。

开篇第一章介绍易筋经,就是比较好的尝试,解释易筋经的内容、流传、功效,查清它的流转、文献记载。

但是因为武术著作本身不受文人重视,习武者又多文化水平偏低,著作本身较少,流传下的更少。因为被文人轻视,方志、历史材料中能收集到的材料少得可怜,更多是地理、建筑、帮会等相关材料中带上几句,可靠材料更少。

《武艺丛谈》读后感(三):中国武术何去何从??

龚鹏程教授这本书对于许多对武侠武学知识有兴趣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宝藏。

我曾经收到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对武术和很多其他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产生了无穷兴趣,光是武术方面的书就买了不下二十本。幻想着哪天能练成一些绝学。我也听信了人们说中国武术多么多么好,比外国武术好的多,有内涵的多。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看到练跆拳道的人踢出绚丽的腿挤,练空手道的人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时,对比之下,谁会觉得那软绵绵的太极拳,或者一直在跑动着的八卦掌能胜过这些外国武术呢?

武术的作用和根本就是在技击上,缺少了技击功效的武术还能被称为武术吗?虽说用武之地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少,但是这不是把武术改成健身体操的理由。要去健身,还不如去练专门培养柔韧呼吸的瑜伽,要练力量也不如去练拳击。要练武技,估计大家也都会选合气道空手道之类的术法了吧。

造成这些后果的根本原因,龚教授在他这本书里给了详细解释:中国的体育协会为了把武术列入世界体育项目之列,规定了一些竞赛套路,这些套路的动作过于表演性,而缺少了武术原有的内涵,然而大家都不得不去练这些套路,进而丢失了一些原本的东西。此为其一。第二,跟日本武术相比,中国人讲拳理都含糊晦涩不堪(龚教授在这里用到形意太极八卦做例子,说他们用古代哲学来讲拳理有故意让人弄不懂的嫌疑),原因是中国拳师怕徒弟学了去抢走自己饭碗,所以故意将拳术将的高深莫测不好理解,这些拳师也都会留一手,所以后来的人是一代不如一代。这就是所谓门户之见。看了这么多,真的觉得武术大概是要灭绝了,任何人所做都将成为螳臂当车。还是去练习外国武术吧。

《武艺丛谈》读后感(四):江湖少年

这篇跟这书关系不大。我是前几天听到我爸跟我讲他青年朋友的故事,突然想起这些江湖少年。

我有个叔叔,我小的时候他刚刚20几岁。眼睛大,肤黑,不是很高,但结实。他总是笑,见着我的时候总是笑,有酒窝。老三,他的外号。我叫他三叔。

他小时候拿糖给我吃,拿笑话逗我,对我很好。他有个女朋友,不记得样貌,但不差,高且白。

我小时候觉得他很好玩,很亲切,很温柔的一个人。十几年前他死于肝癌。

他是江湖人。家中老幺,上头两个姐姐。从小就调皮,那个时代的人没有正经念过书。他十几岁就浪荡街头。与人斗殴,和朋友打趴下另一帮派的少年。他们连夜逃离,去了那个时候自由的地方,深圳。在深圳做过苦工,做过招待,做过送货员。最后万般不得志,饿了三天,头昏眼花,他翻墙入室,想要拿些钱物买点吃的。

刚进屋就被女主人发现,尖叫中男主人走出卧室,啪,打开灯。老三拿出一把弹簧刀。

只取钱财,不取性命。也莫高声惊叫,我身上有人命,别逼我再背上两条人命。

男主人聪明地递上钱财。老三叫他放在桌上,自己拿了。信守承诺,翻墙又走了。

我爹问他,拿刀怕么?

不怕。拿出刀就不怕。

他和朋友又在深圳犯了事。又斗殴打伤一人,警察追得紧,这次就分头逃跑。一路坎坷,游遍全国。

他几年之后回到故乡,比走时更黑,更高,更壮实。又是不得意,聪明人却不得意。

找了女朋友,女朋友家两个女儿,被邻居欺负。老三带着一个兄弟,礼礼貌貌地跟邻居谈。邻居家三个儿子,仗势欺人。老三也不作声,摔了椅子,又拿出弹簧刀。亮晃晃,也是练家子,不是善角,眼明的知道这也是专业人士了。

老三唬着说,我身上背过人命。你这么仗势欺人,要动手打,我也不怕。

邻居三儿子蔫了。自此之后再没声高过。女朋友也成了老三的老婆。

过了几年,老三一直无事可做。有人介绍,出钱50万要人一对手脚,在深圳。他老婆怀孕要生了,答应下来。做好各种计划,做了之后去哪儿,躲在哪儿,事先锻炼身体。每天跑步,有一日跑着跑着昏倒。

送到医院,查出晚期肝癌。短短2个月,老三撒手人寰。他死时,女儿刚刚出生。

《武艺丛谈》读后感(五):文人的另一面 ------读龚鹏程《武艺丛谈》

陈传席在《悔晚斋呓语》中曾言道:“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商人必无商人气,大英雄必有流氓气,大流氓必有豪杰气。”龚鹏程先生前几年曾驻南京有日,后来我特别当面问他,在彼处何人可以为友?他答说,陈传席。陈氏所说大文人之誉,怕当世少有人真堪当之。我眼中所见龚鹏程先生,即有一派嗜酒嗜肉、游历天下的游侠豪杰气象,不是寻常酸腐文人所可比拟。即便是看上去的温雅气息中,其实也有“即之也温,望之俨然”的严严气象。文士而有棱角,颇可誉之名士;文士而有气魄,则非“大侠”二字不足以誉之。

龚鹏程在台湾被誉为国学第一才子,学术生涯亦颇富传奇色彩。但我看他治学,在丰瞻渊深的背后,总觉得他有一种作意好奇的跌宕脱略的性情,这种“尚奇”的风范都非俗陋拘儒所可想象。看他的弟子辈中有黄锦树曾写有《说OOO的坏话》一文,写他写得趣味横生。我有幸亦听到他在佛光山时无酒可饮,半夜爬出山门饮酒,每每翻墙归寺,法师怜其酒癖,竟在庙中为他专设酒窖以备云云。他自己讲得骨飞神舞,更加有趣。便是这样有趣的人,才不会有无趣的书。若是慕名观瞻他的学问,与其硬着头皮去读那一系列贯穿古今的分期思潮系列,不如索性读读他的游记,亦或是《美人之美》那样的生新别致的小文章。读《书法丛谈》,知他擅书法且精研书论,已足令人诧异。但如此,仍然还只是文人。到后来才知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医卜星象武道禅无一不精、又所谓文武昆乱不挡的通士。到目下出了这本《武艺丛谈》,俨然像武侠片里的高人亮出架势一请手,骤然间赫赫威风。

以往的经验,偶或有文化界人士跳出来号称讲武论剑,若不是金庸古龙的小说研讨,也一定是据武侠而生出的意淫居多。打开此书一观,才知道这次是来真的,真的是笔笔落实,要以国学为根,习练经验、访查究研为辅来堂皇论道了——这道自然是武学之道。固然中国武术体大思精的同时也是丰富到难可究极,作者仍然耐心补纳出一部可遵循的体例来。虚拟武林所艳称的少林武当峨嵋青城崆峒等门派,竟不完全是出于想象,这部书上乃历历有人,而且功法承传,历史沿革,也条条俱在。尤其他对《易筋经》的考论,目前在内地竟尚无究研者所能比肩。另外,对剑术,甚至包括日本剑术,太极、形意、岳门、自然门等近代大放异彩的门派,以及近代第一个全民体育组织——精武门(当然也包括)的来龙去脉,都有令观者罕见罕闻的讲述。不仅有闭穴法、符法、五雷掌等等骇人听闻的医武奇术,也旁涉台湾、日本、马来、琉球等过去我们很少系统了解到的武术情况。书的后半部则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将武术延伸到秘密社会、医学、历史、宗教、文学、文化的种种探讨中,真的是眼花缭乱,异彩纷呈。龚氏允文允武,游历甚广,其所论所述自非一般无根之谈者可比。便是偶然兴之所至,一时命笔,也不乏灼见。

且看他自己对是书的说法:“武术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活动,我之习武,主要是技击实战,每天邀人手搏,打得个不亦乐乎。虽然荒唐浪荡,泛滥无归,却大体摸熟了中国武术之来龙去脉及各门各派的功法特点。我后来的许多作为,事实上都可说是练武生涯的延申。如今年岁老大、江湖梦远,徒能于纸上谈侠说剑,不无感慨。而频年混迹上庠,讲论诗书,好像也不适合再去聒絮好勇斗狠的武林旧事了。在学术界文化界,武术乃是支流甚或末流,文人学者,袖手雅谈而已,对于武术竟能关联于中国文学、医学、药学、儒道佛学、帮会史、社会史等,大抵并无概念,不知此乃欲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秘钥。武术界的朋友,演武论技,固擅胜场,但文史非其所长,更常因门派、见闻所囿,其讲古论艺,时不免河汉其谈。因此我之稽古考文、说拳论剑,常也不知可持与谁看。可是少日一段情缘,竟尔割舍不禁,仍要耗费我许多笔墨。冀以此稍示武学之广涂,偶恣胸臆于谈锋,提要钩玄,愧乎未能,徒存少日之意气,志一时之芳菲而已。”

对他治学路数感兴趣的朋友,或者也该读此看看他是如何由武术而悟治学之道的。因为他自称做学问的契机实肇于此。清朝吴定有在《紫石泉山房记》中说:“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有也。”说的是实话,但是孟子则有“博学详说,以反说约”的话。龚鹏程先生的博学渊综,或者是应在“于一种致力已深之后”、“再事博涉”的结果。精炼精习,持之终身,然后再随方而讨究,只有更加神明于变化。其中最忌的,当年与唐豪并称的大武术史家徐震也说得明白:“中无所主,大本不立,随人进退,彷徨无归。”那结果只能是危矣殆已,终身无能精进了。

至于真正的大学者、大文士,却是高处寒星,寂寥难免。武侠小说里有独孤求败,庶几近之。龚鹏程的文人而弹别调,其孤独可想。他那年失意于时,又初来内地,适逢中秋,无处可去,竟一人提一瓶白酒夤夜上到泰山顶上,我想象那样子,大概像“醉八仙”拳里的吕洞宾醉步提壶,歪歪扭扭醉步阑珊在天街上走,赏月,兴到浓时,酒到浓时,诗也可不作,只是乘着酒兴乱走,后来踞在道观里蒲团上看道士们作晚课,醉醺醺地挨过了一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