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寻找无双》读后感1000字

《寻找无双》读后感1000字

《寻找无双》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无双》读后感(一):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故事的开头莫名其妙,中间荒诞不经,结尾如梦似幻。闭上书,想,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王仙客要找无双,没找到,拼凑起了鱼玄机的故事,当然鱼玄机已经死了。

有什么意思?

细想,这该是多凄凉的一个爱情故事啊。

王仙客找无双而不可得,竟找了一生。

小抄: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707292/

《寻找无双》读后感(二):寻找主标题

很久没读王小波的书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的那句话“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年代,我有好多的奢望,我想吃,相爱,还想在这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还是在读者的简摘那里,很偶然,也就过了一眼,却击中了我,也记住了王小波这三个字。

很久以后,在书店偶然看到他的《我的精神家园》,心里就蹦出一句话“没错,就是这个人!”

现在读完《寻找无双》,迷迷糊糊,似懂非懂。

无双,一个好听又梦幻的名字。无双存不存在,无双是否只是一个象征,并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不把他上升到理想的高度,哪怕无双只是一个人,王仙客一生的主标题就是“寻找无双”,也是让我敬畏的。

一个人的一生必有一个主标题吗?反正我还没有找到。

谁能用几个字为标题概括一生?恐怕就那些什么家什么家了吧。那也只是盖棺后的后人定论。

又有多少人甘愿把一生的痴嗔放到一件事上。所以,王小波说,一个人的一生除了有个主标题还应该有副标题。

可是很多人是副标题太多,难有扛起大梁的一个。

最后,记得王小波有一篇专门将文体的文章。果然,也只有他才能玩世不恭地评论各大文体了吧。

天马行空,思维跳跃,却还是有电影观看时的画面呈现感。

这才是王小波。

《寻找无双》读后感(三):自找麻烦就是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别说以恶制恶不讲道理

1,他把小眼镜摘下来插了插,又戴上说:“南京是贵国江苏省省会嘛。别的就不知道了。”当时我想骂他,后来一想,咱们自己人不长记性的事也是有的,骂人家干嘛。 2,我表哥对我说,每个人一辈子必有一件事是他一生的主题。比方说王仙客吧,他一生的主题就是寻找无双,因为他活着时在寻找无双,到死时还要说:“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我是为了寻找无双而生的。”我在乡下时赶上了学大寨,听老乡说过:咱们活着就是为了受这份罪。…………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绝对,王仙客找不到无双时,就会去调查鱼玄机,老乡们受完了罪,也回到热坑头上搂搂老婆。我们院里的老先生也结了婚,有两个孩子。这说明除了主题,还有副题。………我们经常感到有一些话早该有人讲出来,但始终不见有人讲。我想,这大概是少了一个合适的人去受三绞毙命之刑吧。 3,动物恬不知耻,而人总是鬼鬼祟祟羞羞答答的。 4,要是来了一个人,不问摊主,却去问梨:“梨呀,我想吃了你。你同意吗?”这就不是来买梨,纯粹是起腻。 5,彼妇人之奔奔,如鹑之昏昏也。 6,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个迷宫面前,有很多的线索,很多岔路,别人东看看,西望望,就都过去了。但是我们一定要迷失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渺小的心灵里,容不下一个谜,一点悬而未决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一切疑难放在自己心里,把自己给难死了。大嫂和小孙为了挽救我们,不惜分开双腿来为我们上课也没有用;因为我们太自以为是了。就是进入了生出我们的器官,我们也不肯相信,它比我们聪明,这还是因为,女人是我们的朋友,但不是我们,不管她们怎么努力,我们也不会变到她们那样。 7,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 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我爱王小波!

《寻找无双》读后感(四):有些东西,懂了,就懂了。

【安利】

长安姓王,他不是一个地方。

王长安从很远的地方,来到了长安城,来到了宣阳坊。

长安那年二十五岁,他说他来找她的表妹无双。

他带了很多钱财,他说要娶她回家。

没有人认识无双。

长安城里尘土飞扬,长安骑着马,到处去找无双。

无双喜欢牡丹花,长安记得,以前城里,也满是牡丹花。

现在没有了。

长安开始种花,花种满了大半个宣阳坊。

牡丹贵,种起来费钱。

长安种了两年,花开花落。

别人跟他说,长安,你这样种下去,迟早破产。

长安说,不怕,我在这坊子里守着无双。

那人再说,这里没有什么无双。

长安就不说话了。

长安没钱了,牡丹种到了大街上,等到遍地,花就贱了。

长安手巧,就把牡丹凋零的花瓣,做成手工品,带到其他坊里卖。

长安带着更多的钱,回到了宣阳坊。

还带回了无双。

宣阳坊里的人突然记起,好像是有个叫无双的人曾经住在这里,其他的,就不记得了。

长安带着无双,逼问着他们,他们有些人记得,有些人不记得。

宣阳坊里打过仗,无双家被抄了。

无双被带到集市上卖。

她一直说,她的表哥会回来娶她的。

后来,无双进了宫。

长安娶了假无双,她是无双的婢女,长安是知道的。

长安城,原本是有牡丹花的,后来没有了,而现在,又有了。

改自王小波《寻找无双》

前几天,给两个妹子推荐了伊坂幸太郎的书,所幸两人都看了,并且都十分推崇。多得她们,我也才觉得这样也挺有意义的,

这段话,本来写在一个妹子的评论,她说,长安花树,被春色蒙骗舒展,却又在雨雪中被打落。

她说长安,我想起了《红拂夜奔》里李卫公和红拂,也想起附带的《寻找无双》里的王仙客和无双。

我写长安和无双的故事,半真半假,很单薄,拙劣地模仿不出来他们的性格,故事剧情也不完整,王小波是采用现实与历史的构架书写,用现实去理解和解释历史,他最核心的地方我没有写,我怕写坏了,他政治性的地方,我也没有写,因为我不懂。

《寻找无双》读后感(五):兔子的一场噩梦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把《寻找无双》看作政治寓言,但我还是把它看做一个科幻或惊悚故事,确实,我在读它时总不寒而栗,甚至做起了噩梦。

《寻找无双》讲的是王仙客到宣阳坊里来寻找自己定下娃娃亲的表妹无双,但宣阳坊里的居民都一口咬定没有无双这个人,王仙客所说的无双的旧居其实是一个道观,里面曾住着被三绞而死的风流道姑鱼玄机,最后王仙客找到了无双的侍女彩萍,并与彩萍合力从居民口中找到真相:无双在掖庭宫。于是他们离开宣阳坊,继续去掖庭宫寻找无双去了。

在书中,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都太过摇摇欲坠,他们解构了王仙客寻找无双的焦虑,使人欲哭无泪。王仙客起初坚定不移地寻找无双,当宣阳坊里的人斩钉截铁地告诉他无双不存在时,他才想起自己得过癔症,然后一步步解构自己的记忆,最后连自己是否存在都没有把握了。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在睡觉,做着一层一层的梦,就像《盗梦空间》,把一个问题想明白了,就是从一个做梦的梦里醒来,进入上一层的梦境。但什么时候醒来,怎样判断自己是否醒来,他一点也不知道。

这种对于存在的怀疑我从很多人那里听到过。最早是李先生,他怀疑究竟有没有本能这种东西,会不会是阴谋家使人类劳动繁衍而4编造的谎言?就像狗会看门,狗以为看门是它的本能;《三体》里有一个农场主理论,说农场主养了一群火鸡,每天上午十点会喂给它们吃的,假设火鸡就是我们人类,那么火鸡中有一个哲学家,它总结出,每天上午十点会有食物,但是有一天上午十点,农场主没有喂给它们吃的,而把它们全杀了;王小波中《红拂夜奔》里用珊瑚虫来打比方:剥了珊瑚虫的外壳,它会重造一个,人这种动物就像珊瑚虫,住在海洋生物学家的试管里,我们以为试管(地球)是很广阔的世界,而我们自豪无比的五千年文明很可能就是别人实验记录上的一页纸而已。每当我从不同的途径听到这种观点,都会有一种天机被泄漏的惶惶感,我想着从黑铁皮屋里苏醒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这一支试管就被毁掉了,因为它不再具有实验价值。当然,只有心智蒙昧如我才会如此诚惶诚恐,猥琐得一塌糊涂。

《寻找无双》里提到了弗洛伊德的一个说法:加入人生活在一种不可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四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忿忿然地问道:"你知道你是对的,但当所有人都告诉你你错了时,你还觉得你是对的吗?"对错的转换就是这么轻浮草率不负责任,让人心生悲凉。无双是存在的,宣阳坊里的居民因为一场朝廷的屠杀得了集体癔症,他们集体告诉王仙客:无双不存在,是你疯了。王仙客就真的怀疑自己疯了。所以集体癔症比集体失语更叫人害怕,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变成了"非你","痛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变成了"幸福"——我们就是这样存在于一个不确定不牢靠的试管里。

书中有一个兔子的意象非常有意思。王仙客在屋顶养了些兔子,这些兔子越长越多,泛滥成灾。王仙客第三次回到宣阳坊,他的鹞子专门猎屋顶上的兔子。屋顶上的兔子无处可逃,对王仙客如泣如诉道:"你把我们放上房干嘛呀?"后来兔子越来越少了,它们就在屋顶上望着地面发呆,这种不喜欢登高的动物却到了高处,心里想:这就是命运罢?最后屋顶上只有一只孤零零的兔子,原来它的毛是白的,现在变成淡黄的了,现在它每天都要爬到房顶的最高处,想让鹞子把它逮住,但鹞子就是不来逮。

我把兔子的命运,或者说兔子的思想变化(假设它们有思想的话)看作一个隐喻,我相信兔子最后应该是彻底从梦中醒了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