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气势撼人》读后感1000字

《气势撼人》读后感1000字

《气势撼人》是一本由[美] 高居翰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气势撼人》读后感(一):必看,而已……

三联将此本续在前三册严肃的中国绘画史之后,又只描述为晚明清初绘画,略微误导,此书只是几篇讲座汇编,所以从立论行文到考据还是比不得高居翰意欲流传后世的画史巨著。

饶是如此,几篇文章也颇可观,因为高居翰作为当年中国艺术巨擘喜仁龙的助手、和弗利尔美术馆的资深员工,相信他过目的中国绘画比国内很多研究者更多更精,加以熟稔西方文化,于是更敏感于中西交流处。全书几次取论据于明代西方传入的版画集《全球城色》,以画论史,又以史实辅画论,在初读者皆是耳目一新的——90年代初,范景中推许《气势撼人》是20世纪写得最好的一部中国绘画史论著。

故而如王国维敬祝斯坦因、沙畹长寿,也祝高氏高寿,得完成五卷本中国绘画史。

《气势撼人》读后感(二):为国内的砖家叫兽的无能而默哀

中国古典文论、诗话、书论、画论大都不成体系,充满灵光一现的感悟,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也为后来的各种砖家学者浑水摸鱼以讹传讹提供了方便。国内学者北大教授朱良志能够通过概念剖析,条分缕析地辨明各个理论概念的区分,殊为难得。朱良志教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理论的概念以及理路,体现的是深广的旧学根底。而高居翰教授作为一名外国学者,能够如此清楚明白的分析国内绘画作品,尤其引人瞩目。高居翰教授认为中国古典作家的理论与实践创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仅此一点恐怕国内学者都不敢想象。而且高居翰明确抛开作家的理论说辞,直接从作品入手,并且是从绘画的构图结构等外在形式入手,竟然如此清晰的辨别出来各色画家之间的传承与变异,几乎重写了中国古典绘画史,并且言之有据,自成一家,真真笑杀一片国内学者。虽然并不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然而高居翰的思路也并非是那么难以想象,国内学者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辗转抄袭的风气由来已久,岂不惭愧?

《气势撼人》读后感(三):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绘画——《气势撼人》高居翰

的确,中国人谈中国画会有局限性,就像自己经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果正确的思想不是最终真理,不是导致拯救的道路,那么就没有理由反对由于不同思想得出不同结论的人。”何况绘画这门艺术,并没有确定的、死板的好坏标准,完全可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我以为,作者高居翰并没有用外来帝国主义的价值观与诠释法,强制地套用在中国本土传统上,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这时应该发挥。 〔贡布里希在论及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时,所提出之古典的对立:“可以想见,一幅画若愈是......忠实于反映自然的面貌,则其自动呈现秩序与对称的法则便愈形减少。反之,若一造型愈有秩序感,则其再现自然的可能性也就愈低。”〕 董其昌与张宏,可以将他们的那两张画视为自然主义与人文秩序两种相反且对立方向的具体表现。两个画家的画不同,非仅在于风格、流派或手法上殊途同归的问题,而在于两张画分属不同类型。中国的山水画实则有多种类型,董其昌《青弁图》就属于“仿古”创作,张宏《句曲松风》则为实景。

(...未完待续 慢更...)

《气势撼人》读后感(四):看图识字

我整不明白当初为啥会买一本不便宜的艺术理论书籍。不过在地铁上晃荡晃荡翻阅的时候还发现其实写的挺好看的。我个人艺术细胞几乎为零。但这本书第一章看下来基本对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之争有所了解。个人感觉南宋之后,屡屡受挫的现实使得中国知识阶层都从外在世界转向内在世界,无论是哲学、科学、文学还是绘画。在画画这件事上,以前那种例如雪竹图这种今天看来明暗透视远近比例牛逼的南唐作品就显得不入流。因为画的是所见即所得,不是胸有成竹。古人画画也没有写生一说。山水画就是携三两好友出门溜达一番,回家凭自己印象泼墨一番。至于这个画跟实景有多大差距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画中要体现作者心中沟壑。看山不是山,山体宏大灰暗但结构又不稳,反映皇权压迫什么的。你想表达什么就把什么画在最显眼比例最大的地方。例如历代画皇帝画的个个与旁人相比得了巨人症一般。这遗风至今还体现在官媒领导视察上。明末清初那段算的上一个艺术小高峰甚至是绝唱了。有突破常规技法又有受到西洋画影响的。然而比起本身传统薄弱的日本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具体可见苏利文的《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气势撼人》读后感(五):拜读《气势撼人》有感

读这本书之前,我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作为一个纯理科生,对于美的理解可能还很浅薄,我怕浅浅的读过之后,留下遗憾。

开篇捧起来,意外的顺畅,不得不佩服高居翰这个美国人——西方人看中国时候的视角,都挺有意思。本书也不例外,作者从一幅幅画作讲起,主要阐述了两个大议题——明代绘画的发展和西方对明代绘画的影响。

高居翰从苏州的张宏讲起,让我倍感亲切,作为一个在苏州也生活了很多年的人,那副《支硎山》让我想起了以前去白马涧爬山的感觉,对比画作,开篇就有些“气势撼人”。

然后拿董其昌来作为对比,引出了明代时期绘画的仿古和创今的议题。董其昌的仿古和张宏对于山水画的发展。用两人不同的画作的对比,配上高超的描述句法,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够领略到蕴涵在画作中的崇峻意境。

既而继续讲述明代绘画的发展,高居翰顺势引出了本书的另一个议题,西洋绘画对明代绘画的影响,并列举了大量的画作来对比。这里顺便要赞一下这本书的印刷,每页纸都厚厚的,每幅画的印刷都非常的清晰和精美,方便可以在读书的时候仔细对比和研读。

对于书中议题的正确与否,这里不做讨论,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确实非常吸引人,由画作本身,尝试去讨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并且去寻找大历史和大环境下的世界不同地方绘画发展历史的联系。

虽然本书叫《气势撼人》,主要也是以山水画作为主要讲述的对象,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第四章讲陈洪绶和肖像画的部分,作者也称之为晚明最伟大的画家。对于陈洪绶肖像画中隐喻讽刺的分析和晚明动荡局势的反映跃然纸上。

非常欣慰在2018年初能够拜读到如此佳作,我想接下来的计划可能是高居翰的其他几本书——《隔江山色》、《江岸送别》等等,还是挺期待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