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铜锣烧也有春天》读后感摘抄

《铜锣烧也有春天》读后感摘抄

《铜锣烧也有春天》是一本由[日] 多利安助川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铜锣烧也有春天》读后感(一):平凡朴实、细腻动人

日本著名导演河濑直美执导的高口碑电影《橙沙之味》为第6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这部电影即改编自多利安助川的小说《铜锣烧也有春天》。这是一部让人由衷地感叹生活何其美好、人生何其灿烂的小说,在物欲横流、价值紊乱的现代商业社会,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塑造审美,洗涤心灵,灵魂转向。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为一家叫做“铜锣春”的铜锣烧专卖店,主角则为店长千太郎、来自单亲家庭的中学女生若菜,以及长期与世隔绝的老婆婆德永。三人都有或难以言说、或不想讲述的人生过往,但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扶持,彼此温暖,展现了温暖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芒。

不得不说,日本作家太擅长写作这种平凡朴实、细腻动人的小说了;而且,日本导演也很善于拍摄这类电影,典型如小津安二郎和是枝裕和。读这部小说,就像在看这两位导演的电影,十分温暖治愈,它们总是把最平淡的生活展示给我们,却往往能击中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就像这部小说用细腻平淡的文字语言去捕捉生活中的一切不起眼,却留下了最为隽永而又温暖的余味。

这种小说关于家庭,关于生活,关于生命,关于一切我们所能触碰到的地方,尽管波澜不惊,却早已在心中埋下一颗惊雷,只等待着某个时刻被点燃,保留着瞬间的迸发。我也极为喜欢讲述岁月缓慢流淌、生活无限美好的小说。时光铺陈开来,“一家人”可以互相理解,彼此鼓励,即使偶尔阴云密布,终会云开雾散,雨后天晴。

《铜锣烧也有春天》读后感(二):想飞

“如果眼里只有现实,那我们只会想到死。为了跨过这道围墙,我们必须怀着一颗已经跨过这道围墙的心。” —— 不知道在吉井德江的视角中,在铜锣春里工作的千太郎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或许他真的表现出一种颓丧,让出来散步的德江看到后都不得不想要走近他,帮助他。也是因为德江的走近,让千太郎、德江甚至学生若菜,都有了新的人生方向,找到活着的意义。 ★ 千太郎本不愿意在铜锣春里工作的。他之前走了弯路,是前老板不计前嫌,邀请他来这里工作。前老板信任他,愿意让千太郎打工还钱,经营着铜锣春这小小的铜锣烧店面。 然而,德江吃得出来,千太郎做的铜锣烧,皮还凑合,红豆馅儿没有心意。 他从来没有想着用心熬制红豆沙,甚至煮好一锅用上三四天,新旧煮在一起又继续用。客人并没有如想象那么多。他也就得过且过。 ★ 德江提出日薪减半也要来帮忙的要求。千太郎看到的只是她那只不方便活动的手和七十六岁的年纪。他多次拒绝,甚至把德江给他的装有红豆沙的塑料盒都扔进垃圾桶。 突然改变心意,是他最终还是过意不去,尝了德江送来的红豆沙。真的比他做得好太多,绵密浓香。减半的工资要求,多诱人。或许他还能早早还完欠下的钱,离开铜锣春。 ★ 德江声称自己做了五十年的甜品。正是每个步骤都亲力亲为,才让红豆煮出来的口感绵烂香浓,在铜锣烧里流淌出来。 她时常提到她“听”红豆说话。不管怎样,千太郎从她的严谨认真中逐渐转变。 ★ 可是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态度从未改变。客人还有不时才来的老板娘都发现德江的存在,看到她活动不开的手还有脸上的痕迹。千太郎帮忙解释德江四十多年前已经痊愈,但是老板娘一意孤行,定要千太郎辞退德江。 德江留下的那个联系地址,是收留当时麻风病人的天生园。她十四岁患麻风病后,遭到母亲、两个哥哥和妹妹的遗弃,再也没有亲人了。 她丢失了那件白色外套,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亲人,还有无法重回社会做个教师的梦。 ★ 铜锣春还有千太郎,让德江以特殊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便《癞病预防法》在一九九六年被废除,德江还是没有跨越那座无形的高墙。不过,她听见大自然在说话,听到月亮等待她的出现而显现。 “我是想让你看见我,所以才发光的 。” ★ 千太郎曾经犯事,以致于未能在早逝的母亲前尽孝。如今在铜锣春工作亦并非他本意。是德江让他明白活着的意义。他曾借酒消愁,可还是坚持守住那一片小小天地。他得学会德江教给他的技巧,留住她世间存在过的痕迹。 千太郎想飞,想要重新做人,追回成为作家的未竟之梦。德江想飞,像若菜给她的小鸟马威一样,离开天生园的高墙,飞往自由的广阔天地,试着找回自己的亲人与自由呼吸。 德江已经超越了境界。 “你努力了,真棒。”德江听到树木这么对她说。“你这辈子很努力了,真棒。”

《铜锣烧也有春天》读后感(三):春天终会到来

读书避暑季·第45册:《铜锣烧也有春天》,多利安助川[日]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

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创作的漫画《哆啦A梦》是无数80、90和00后的深刻童年记忆,一件件从四维口袋里拿出来的未来世界道具令人眼前一亮,主人公哆啦A梦最爱的日式点心铜锣烧,也曾令我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味道,我想作者也是个铜锣烧迷吧,毕竟哆啦A梦的日文名字“ドラえもん”中“ドラ”指的就是铜锣烧。我后来在去日本旅行的时候品尝到了正宗的铜锣烧,是一种红豆沙天然香气及甜味配合充满麦香的饼皮带来的“甜品幸福”。

甜味自古就是人类找寻出来的一种心灵的“滋养”,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分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生活中的轻盈。你会发现无论什么国界,甜味逐渐拥有了象征意味,人们在喜庆、欢乐时刻都会用甜品作为庆祝的首选。在一部电影作品中令我发生了对这一认识的改变,2015年春季,由河濑直美执导,树木希林、永濑正敏、市原悦子等主演的剧情影片《澄沙之味》上映,影片中有一个重要故事线便是以香甜的铜锣烧为牵引。

该片被选定为第6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改编自日本作家多利安助川所著小说《铜锣烧也有春天》,如此充斥甜味的食物及书名,却在讲述一个关于生死、偏见、歧视、窘境、人性及希望的苦涩故事,或许只有在这样的甜味衬托下,作者才能毫不遮掩的向读者讲述这个故事。该作品法文版荣获2017年法国“文库本读者奖”最高奖及2019年法国瑟农文学奖,日文原著被选为日本第25届全国读书作画大赛指定阅读书目。

被如此的重视的作品,反映出人们在其中所看到的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对其关注与重视的呼吁,在生活中如何去寻求与社会相处的更加平衡状态,人生中总有时刻你会生活在低谷之中,经历世事总会有失意,对比我们国人习惯去看的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种温暖的启示,人生总有意义与价值可以去追寻,当下的我们太容易陷入抑郁情绪,总会因为工作、学习或生活上的一些事焦虑不安。

小小的“铜锣春”安静的卡在繁华城市的角落,这与当下的高节奏与浮躁不安形成一种对比,更成为改变三个人命运的舞台,老板千太郎他曾有梦,是一切年轻人应有的状态,但是追梦的路上误入歧途,沾染了毒品并被关入牢笼,出狱后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不爱甜品的他接受了甜品店生意,显得有些孤僻和自闭的若菜,无意间成为了老板的朋友,会拿到一些做失败的铜锣烧废料,出于对老板的信赖,还将被嫌弃的宠物鸟寄养在这里。

直到一位德江老人的到来,一起发生了改变,铜锣春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她曾经历最悲惨的命运,年少时患上麻风病,受当时医疗条件的影响被关去隔离的岛屿,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故事,她和其他的患者忍受着病痛的同时还在忍受着被歧视、抛弃的痛苦,但她未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她与红豆成为了朋友,会认真的去观察、聆听红豆,度过了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掌握了做好豆沙的秘诀。书中的书信往来,也充满温暖。

而外界环境和社会又怎能接纳她?就这样三个人,都曾经历过这个世界的“恶意”,苦难最真实的书写在她们的身上,他们则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我们也在三个人的身上看到了不同人的选择与改变,最终三个人都因彼此得到治愈,作为读者也在其中被治愈与改变,德江奶奶说到,“有时候,即使自觉没有做错什么,还是会因世人的不理解而崩溃。这个时候,就需要大智慧”。你经历再冷再漫长的寒冬,春天终会到来,这几年的我们比谁都清楚。

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一生的际遇总是充满未知,你需要懂得“破破烂烂”的生活如何去自我的“缝缝补补”,我们要在生活中找到能够热爱的一切,哪怕是你做一个简单的豆沙,其中的豆子都有着无数值得你去找寻的秘诀,只有你将目光从黑暗处移向光明,你才能看清未来的路,谢谢这个故事在这个时代所告诉我们的,我没有对这个故事剧透,希望你能在其中读到你能读到的答案,从此充满热情的生活下去,未来皆春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