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格林斯潘的泡沫》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林斯潘的泡沫》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林斯潘的泡沫》是一本由[美] 威廉•弗莱肯施泰恩 弗雷德里克 著著作,湛庐文化出版的22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0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林斯潘的泡沫》读后感(一):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泡沫很多

引用很多,简直是太多,归纳过少。读者被淹没在一大堆的格林斯潘的讲话中。

引用不连贯,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

这本书本身就是泡沫。

同意文章的标题--泡沫是格林斯潘的政策的结果。

《格林斯潘的泡沫》读后感(二):“怼”得怎么样?

哈哈,我感觉这是在“怼”格林斯潘,反正他说的但是不正确的,感觉他根本就不懂经济一样,我很好奇他居然还担任美联储主席19年? 用文章的话说就是格林斯潘用世界上最大的房产泡沫挽救了世界上最大的股市泡沫。 作者威廉·弗来肯施泰因说他严重的缺陷是“不是他犯下的错误,而是他拒绝错误”。这就是传说当中“伟大”的“主席先生”?

《格林斯潘的泡沫》读后感(三):格林斯潘的理想与现实

至少这是一本应时景的书。

这本书中的内容绝不是格林斯潘的全部。但是在这个“危机”热门是时候写写格林斯潘还是会招来很多人看的。

现在看书已经不再相信谁写的序,谁谁谁大力推荐这样的鬼话,再不怎么样的书还是会有办法找到谁谁谁来大力推荐一下的。(与此书评无关,就是突然想起然后发发牢骚。)

这书写的其实有点乱,看的我有点懵。但是总的来看还是一本不错的书。

格林斯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生产力的神话;

格林斯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总说,这个东西没有真的发生我们就无法确认它是真的存在的――股市泡沫、非理性繁荣。

就如科技泡沫,老格的初中是好的,对科技的推动是正确的,但是市场对科技的反应大部分是在资本市场而非使科技提升从而运用到实体经济提升生产力上。这是 与同初衷相违背的。可惜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沉溺在科技泡沫中无法自拔,科技是一剂迷幻药,蒙蔽了他的双眼。

从这本书我门似乎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格林斯潘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关注在资本市场而不是整个经济体的运行状况,因此整个决策的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而且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决策的出发点是维持经济增长而非维持经济稳定,而因为害怕泡沫破裂导致经济衰退,老格是决不肯戳破它的。又或者他真的事先没有觉得泡沫存在,而事后却想办法自圆其说罢了。暂不说作者整个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是作者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格林斯潘最大的错误不是犯下错误,而是不肯承认错误。

其实换个角度我们也应该理解。一个金融危机的产生绝非一个人的错,只不过某种程度上老格的影响力会比较大,但是对格林斯潘来讲,美联储主席也许只是他的一份工作而已。

《格林斯潘的泡沫》读后感(四):擦亮双眼看全球经济

把水、盐、蔗糖和起酥油均匀搅拌到一些灰黄色的粉末中,再轻轻拍打成饼,无需烘烤,放到烈日下晒干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上出售。这,就是泥土饼。不是电影画面,而是许多海地人真真实实的一日三餐,因为他们买不起粮食。

遥望地球的那一端的饥饿与无奈,再回首过去的大半年,物价飞涨,股市一跌再跌,CPI、次贷危机、高油价、高通胀成了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热门话题。

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怎么啦?梳理一下2007年至今发生的一切,我们试图找出全球经济现象背后的线索。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衰退,挽救美国金融体系,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有意地进行美元贬值;众所周知,油价由美元标价,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油价上涨;高油价推动市场对生物能源的需求;生物能源需要大量粮食作为原料,进而推动国际粮价走高。于是也就有了我们之前看见的“泥土饼”的那一幕。

层层挖掘,我们不禁要问:昔日的“经济沙皇”——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美联储降息议会上有他的坚定的笑容;面对网络股泡沫时,全世界听见他信心满满的讲话。彼时,美国经济强劲,通胀水平低,股价和房价都在节节上涨。然而就在格老卸任不久,危机的种子开始发芽。房价不再上涨,房屋建设开始下滑,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情况越来越严重,一些贷款机构和对冲基金难以为继而破产。

这位“史上最伟大的央行行长”在退休两年后,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这本《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既非枯燥的学术专著,亦非格老的生平逸事,而是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援引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19年间在议息会议上的发言记录和对国会所作的证词,真实再现其言论种种,旨在为身处瞬息变幻的经济洪流中的读者提供一个思路,使其静心整理金融危机背后的真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多一个角度,多一份理性。

愿您在阅读此书后,多一次深入的思考。

《格林斯潘的泡沫》读后感(五):格林斯潘:从神到泡沫先生?

好莱坞科幻电影有一个模式,但凡人类遭遇灾难,比如外星人入侵,或者生化危机之类,一般都是从美国开始,然后美国扮演世界拯救者的角色,一番厮杀,结果美国总是得胜。如果说银幕上的故事纯属想象,那这回经济危机真的是从美国开始了,并且很凶很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美国,并马不停蹄地波及全球。只见得,投资银行比赛谁倒闭更快;股市风雨飘零,新老股民齐落泪;楼市摇摇欲坠,令人心惊胆战。

是谁制造了这场危机?是谁为投资经济泡沫创造了环境?《格林斯潘的泡沫:美国经济灾难的真相》一书,指出了一个令人有些瞠目结舌的答案——格林斯潘。没错,就是那个被华尔街奉为神灵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生。该书的核心内容,认为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一系列的经济政策,为经济灾难的到来埋下了隐患。作者宣称,当美国信用泡沫和房产泡沫走向破裂时,为什么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不动声色地突然爆发,它们是美联储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日积月累的产物。美联储以调整利率为政策的做法,和他们拒不承认错误的固执态度是罪魁祸首。作者观点鲜明且义正言辞,毫不留情面地称格林斯潘先生主导的很多经济措施根本不负责任,盲目乐观,行事草率,甚至有时候固执得可笑。

全书分六章内容回顾了格林斯潘主要时期的金融岁月。紧密结合“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兴衰始末等金融实际,深入分析了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恶果,尤其是催生了投资经济的泡沫,这些泡沫无一不与格林斯潘相关,作者甚至将他称为泡沫之王。在作者看来,除了不断调低利率来人为地刺激贷款和投资,格林斯潘根本就没有其他更有效的金融手段来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格林斯潘利用房地产投资成功转移了网络泡沫危机,为此赢来的荣誉纯属欺世盗名,因为这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房地产灾难,根本上来说就是格林斯潘造成的。

作为一本解读格林斯潘的经济著作,本书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观点非常鲜明,态度诚恳。作者显然不是人走茶凉般的势利之徒,见格林斯潘退休了,便来找茬。从作者一系列的专栏文章可以看出,对美联储的金融政策,作者向来就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格林斯潘的金融措施助长了泡沫,泡沫又点燃了投资热情,投资让泡沫变得更大,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本书作者很早就表示出了担忧,如今经济灾难的事实证明了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二是作者的分析手段颇为科学,尽管书中言辞充满着战斗性,但作者采用的数据分析却非常严密,数据是真实的,是骗不了人的。该书善于从数据中解读并指出,格林斯潘对经济走势的预见经常失效。解读数据是一项专业本领,这一方面,作者展现了它作为投资总裁的敏锐和深刻。本书对数据的运用不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逻辑思维,而是“通过数据,进行归纳”。

三是作者对格林斯潘本人性格进行了总结和批评。作者也说,我们不能苛求美联储主席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对的,因为人人都会犯错,连上帝也会,但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犯错了,却不承认,还粉饰成就竭力加以掩盖。作者认为格林斯潘的性格过于固执,不但对泡沫现象视而不见,还自欺欺人地大呼形势不错,一切正常。一句话,格林斯潘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银行家和经济家,称为泡沫先生还差不多。

或许作者的见识和解读有偏颇之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另外一种我们看待经济危机的视角,尤其是如何看待本次由次贷引发的经济灾难,分析金融政策是一把钥匙,解读利率是一把双刃剑,是调低还是调高,后果截然不同。调整恰当则风生水起,安然无恙,不恰当则自伤神经,乃至一败涂地。实际上,这也是如何看待格林斯潘本人功过的一种视角。几年前格林斯潘享受大家像对待神一样的爱戴和崇拜,那是因为我们无法亲身体验灾难来临的恐惧。今天,当灾难真的降临,危机真的靠近,对格林斯潘不断刺激的金融对策应该有所警醒,他是神,还是泡沫先生,相信通过本书的引导,读者能够有自己的判断。

for 出版商务周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