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读后感1000字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读后感1000字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是一本由J. K. Rowling著作,Children's High Level Group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6.99,页数: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读后感(一):同志们,明明是72元

同志们,明明是72元,为 什么说成90多元啊。

这本书虽然很薄,但钱毕竟捐出去了,就不要几几歪歪了。估计是ROWLING 试探试探市场吧。

谁叫人是名作家嘞?嘿嘿。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读后感(二):HP之外的小插曲

整本书小小的一册,却装帧的相当考究。单从封面来看,精装硬皮的边边角角还故意做成日积月累才会有的时间沉淀感。不管是书里的排版还是插画还是前言,甚至是目录之前的内页书名,整个要传递的是这样一个形象:这本书是魔法世界的“格林童话”,经由翻译注释才流传到我们麻瓜的世界。就好像内页的书名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 下面有这样一小句注释:“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runes by Hermione Granger”,然后才是,by J.K. Rowling。

其实整本读下来觉着,罗林写这部童话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一共5篇故事,每篇之后都有一片来自Prof. Albus Dumbledore的评论。反而倒是这些文字,传递了更清晰的线索和脉络──关于人性和种族之间的相处。这些与哈利波特无关,与魔法世界沾边,却跨越了魔法的界限,让我们再次看到那些在HP7部系列里一直传递的信息:人心的善良,比再强大的魔法都重要。而再强大的魔法,也终究是有极限的──它无法起死回生,也无法创造爱。

于是,我们读到巫师老爸在留给自己硬心肠孩子的跳跳锅里藏着的良苦用心,以及在“历史”上被那些推崇血统纯净的巫师们篡改的记录;我们看到最终得到“好运泉”的是一位很“搓”的麻瓜骑士而不是能力非凡的女巫;还有把心分离太久而造成的悲剧,以及那著名的三兄弟的故事。

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除了那棵长毛的心比较容易吓到小朋友外),不会像哈利波特的后几部那样丝丝入扣的黑暗又压抑。它置身于哈利波特故事之外,像是一个小插曲,给我们一些细枝末节的小线索,比如Gryffindor的House Ghost Nearly Headless Nick小背景,以及为什么Hogwarts没有任何戏剧社团和戏剧表演的原因。

闲暇时光,拿这样一本小书出来,随意翻阅。一点小寓言,一点小魔法,一点小笑话,一点小认真。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已经很好了。

《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读后感(三):评J.K.罗琳的新书《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

文/朱九渊

J.K.罗琳的新书读完了,第一时间写在这里讨论讨论。

第一,关于书名的中译问题。书的原名是《The Tales of Beedle the Bard》(UK Standard Edition)据我了解,网上已经出现了几种版本,最通行的是《游唱诗人比多故事集》,其次为《吟游诗人比多故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马爱农的译本则为《诗翁彼豆故事集》。

比多是谁?

Beedle是人名,人名其实并不重要。不管是比多、比豆、彼豆、比德尔,都可以用,哪个最活泼,哪个就最符合原书。

从J.K.罗琳的新书来看,他在序言中写了一段这样的话:

Beedle the Bard lived in the 15th century and much of his life remains shrouded in mystery.We know that he was born in Yorkshire,and the only surviving woodcut shows that he had an exceptionally luxuriant beard.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比多是英国十五世纪约克郡,一位有着大胡子的的吟游诗人。不管是真有其人,还是以假乱真,罗琳都试图以荷马、和莎士比亚的身份来类比他,以传说的方式,把这个人在魔法世界的地位巩固下来。

如果你看过美国人写的《沙丘》,除了正文之外,作者还用大量虚构的注释来补充文本,创造书中人物的谱系年表,以造成以假乱真的效果,就不会绝得罗琳这种写作手法有多么奇怪。

实际上,在《哈利·波特7》中,其第21章就介绍过这本书。现在把书中的虚构之书,真的出版出来了,其目的和《沙丘》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罗琳自己的魔法世界谱系,让魔法世界更加具有真实感。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罗琳还一再强调,这本书并不是她自己所写之书,而是比多所写,Hermione Granger(哈利·波特原配小情人)所译,Dumbledore(玩政治的一代恐怖大师)注解。她还说这书是魔法世界的安徒生和格林,哈利·波特这些魔法小子,从小读此书,正如凡人的儿童从小读《睡美人》、《拇指姑娘》一般。在每个故事的结尾,罗琳还加上了Dumbledore的解说笔记,以一种半玩笑、半书评的方式,解读每一篇魔法故事。从文体上来看,Dumbledore的书评确实非常精彩,比故事的本身可能更加吸引人。

从故事本身的角度来评价,我感觉比较单薄,与安徒生、王尔德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其第3个故事,《古魔法师多毛的心》有点新意,也相当地“血腥”,再现了格林童话残忍、残酷的风格。

Bard这个词怎么理解

我们以COD11为例,看看bard是什么意思:

Bard

n noun

1 (archaic or literary) a poet, traditionally one reciting epics.

2. (the Bard) Shakespeare.

由此可见,bard的意思为:

1.(古语和文学用语)诗人,传说中吟诵史诗之人。

2.特指莎士比亚。

从以上可以看出,译成“游唱诗人”,是较轻浮的。马爱农将其译为“诗翁”,自有其道理。若将其译为“吟游”、“游吟”,似乎也可以,谁能说写史诗的荷马就不是游吟诗人呢?

第二,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故事。其中第五个《三兄弟的故事》,在《哈利波特7》中已出现过。所以实际上新鲜的只有四个。它们分别是:

故事1:《魔法师与独脚锅》

老魔法师深受村民爱戴,不过,他知道自己大限来临。唯一放不下心的是自己儿子的暴戾之气。他留给自己儿子这个独脚锅,并且也留下了意料之中的一大堆麻烦,希望他发现人生在世的秘密。

魔法师也须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他满腔爱怜的这个儿子,受到一大堆挫折以后,终于明白了父辈的旗帜在哪里。这篇故事虽然根本就未就老魔法师着多少笔墨,其存在之价值,却是故事的主题。

故事2:《奇宝之泉》

流动的泉水中,三个美丽的魔法师和一位骑士,组成了一支队伍,探索那奇宝之泉,希望达成自己的心愿。每一年,每一次,总有一个不幸的人,在奇宝之泉旁心满意足,不过,罗琳的结局,却是蕴味深长的。

故事3.《古魔法师多毛的心》

有一个魔法师,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爱与同情之前,变得分外地脆弱,于是,他发誓不做此等庸众。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把自己的心用水晶锁起来。

等到有一天,他受了刺激,开始讨媳妇时,用钥匙打开,才发现,他珍藏的心,已经长满了毛。于是,他心有不甘……

这是一个格林式的血腥故事,结局很悲凉。

故事4:《巴比蒂·兔比蒂与吵闹的树桩》

这是罗琳的《皇帝的新衣》。一个江湖郞中,应征国王的悬赏令。在国王的心目中,魔法师都是这样的:挥挥魔法棍,魔法就来了。江湖郞中知道此点,于是教国王魔法,真正的魔法师,却是王宫里的一个洗衣妇:巴比蒂·兔比蒂。国王那滑稽的样子,看得巴比蒂·兔比蒂这个真正的魔法师,嬉笑不已。

在结尾,我们的魔法师变成兔子,把一切嬉笑了一番,扬长而去。

故事5:《三兄弟的故事》

读《哈利波特7》的第21章吧。

http://hi.baidu.com/daru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