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妈妈你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妈妈你好吗?》经典读后感有感

《妈妈你好吗?》是一本由后藤龙二 文 / 武田美穗 图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30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0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妈你好吗?》读后感(一):最感人的母亲节礼物

母亲节到了,总有一些小孩子不情愿地给妈妈写一封信,有的信不咸不淡、不痛不痒。这封信却令我们一起珍藏:

《妈妈你好吗?》读后感(二):偶然的泪目

偶然翻看了这部画的很粗糙的绘本,竟然突然被触及到了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虽然画的很简单,但可以从中读出一些细节,比如这个男孩的爸爸在他还是小宝宝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剩下他和她的妈妈相依为命。

爸爸离去后的生活变得困难,发霉的年糕也不舍得扔掉,削一下就吃了。

变成单亲的孩子性格也自卑懦弱,经常被男同学勇介,甚至女同学阿香欺负。

但是孩子也变得坚强,努力上进,在赛跑中赢了欺负他的同学勇介,之后他就反攻倒算,欺负起勇介了。勇介害怕老被他拉头发,索性剃了秃头。至于阿香,也喜欢上他了,两人还经常在课堂上聊天。可见通过体育建立孩子的自信是非常有帮助的。

妈妈的工作没有明说,但她经常踩着红色高跟鞋上班去,阿香看到了很崇拜她,想必是打扮的非常美丽。不太愿意往不好的地方猜测,但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想维持生活也不是很容易。

不知怎么,我很轻易的代入进了这个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非常生动,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所以不要简单的看待童书,虽然小朋友看完了不会有我这样的感悟和理解,但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知道妈妈没有说出来的苦,让他知道保持坚强才能赢来别人的尊重。

好书。

《妈妈你好吗?》读后感(三):四年级小男孩对妈妈的爱原来是这样的……

《妈妈你好吗》是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在母亲节之际,应老师要求给妈妈写的一封信。这位小男孩的写信口吻看起来都是在“控诉”妈妈,他说自己可写不出同桌写的“谢谢妈妈天天做饭”之类的话,他要借写信的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作者后藤龙二,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处女作即获讲谈社儿童文学新人奖,主张表现现实中活生生的儿童。他经常到学校,跟老师聊天,读学生的作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妈妈你好吗?》便是从一个孩子的作文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所以读起来很真实生动有趣。

著名绘者武田美穗的配图为故事增添了不少光彩和想象空间。妈妈的形象从开始就表明是这位四年级小男孩画出来的,他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很像”,这个线条粗犷、画风粗糙的妈妈形象就是这位四年级小男孩心目中的妈妈,这位妈妈,看起来有点凶哦!

《妈妈你好吗》主要对妈妈表达了两点不满,首先是妈妈的口头禅——“明白了没有?”,每句话都要加上“明白了没有”,好像还是对待小孩子的口吻,而“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不再是小宝宝了”,尤其是当着同学的面,真的很难为情。 8—10岁这一阶段是孩子人格的形成阶段,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就有了自己对是非、好否、善恶的评判标准,孩子也就有了自尊心,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希望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有趣的是,妈妈的口头禅已经渗透到孩子的语言表达中,“妈妈,你真的不用担心。明白了没有? ”读到这里不禁莞尔!刘墉先生曾经在一次直播课中提到,父母反反复复在孩子耳边念叨的话语,即使看起来当时并没有听进去,日后却发现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点是希望妈妈不要乱扔自己的东西,虽然那些东西在妈妈看来没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件收藏的东西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每件宝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和内心深藏的情感。

那幅喷火的恐龙作品是一种情绪的表达,那块蓝色的石头纪念着自己不再轻易掉眼泪,那双穿不下的球鞋曾经带来好成绩……那个满是虫眼的橡子 ,是曾经自己“躲进了学校后山。那天,你过来找我,连班也没上 ”,原本以为妈妈会生气,结果妈妈说道晚霞好漂亮,还一起捡橡子,回家路上吃掉的冰棍儿的小棍都一起留下来了。看到这里忍不住泪目了,这些细碎的小事,这些看起来是“垃圾”的东西,却有着美好的记忆。

和妈妈捡橡子

“以后你能不能别管我,我的房间让我自己做主。 ”不知道这是多少孩子的内心话呢?我们总是以爱的名义去干涉孩子的生活,四年级的小男孩想到的是“我的房间让我自己做主”,等孩子大了,他会争取更多的“自己做主”,这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不是也是一个提醒呢?放开手,即使孩子的房间脏乱一些又如何?

最后,提醒妈妈穿着高跟鞋走路不要着急,用仅剩的零花钱买了一支康乃馨,最最重要的准备了一打洗碗券。

原来四年级的小男孩爱妈妈的方式是这样的,看起来对妈妈有这有那不满,即使是温馨提醒都要漫不经心的说出来,而实际上记得和妈妈在一起的所有美好的小往事,关键是母亲节,有花的浪漫,有洗碗券的实际行动。

我期待着将来的母亲节,能够收到来自小男孩的特别祝福和爱得表达。

我的小男孩快快长大

《妈妈你好吗?》读后感(四):家有小学生的妈妈都应该读的亲子图画书

这本书获得日本绘本大奖,还入选了国内中小学生(小学3年级)分级阅读书目,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优秀绘本。

这故事是借助一封信展开的:

母亲节这天,老师给要求学生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谢意,单亲家庭男生“我”,写不出感谢的话,写出了想说的、对妈妈积累的很多不满。

通过对妈妈一系列的抱怨,“我”和“妈妈”的性格都跃然纸上,也刻画出出母子二人相依相扶的温暖,让读者感受到母子间浓浓的深情。

《妈妈你好吗?》文字作者是日本作家后藤龙二,获得过很多日本儿童文学奖项,他主张表现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儿童,本人也常深入学校、亲近观察孩子,这本书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他看到的一篇小学生作文。

这本书的封面很童趣:

一张占满封面的白纸上写着书名“妈妈,你好吗?”,你以为这是来自孩子的亲切问候?显然不是。因为左上角用蜡笔画出的妈妈叉腰分腿,看起来气势汹汹,而右下角的小男孩双臂环抱胸前,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封面简直就是“母子日常”神还原:哪个男生的母亲没经历过儿子的“不服气、不甘心”?哪个儿子没经历过母亲的严厉或者唠叨?

即使我家孩子是女儿,我们都觉得彼此就是封面上“调皮小孩臭妈妈”,黄色的背景,不就是妈妈和孩子共同的怒气嘛?

故事的起因缘于语文老师,母亲节快要到了,他提出每人给妈妈写封信表达谢意。因为一提起母亲,“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副凶狠的样子,于是,决定写“想说但一直没说过”的话。

是的,都是抱怨的话!几乎就是一部控诉母亲“暴行”的血泪史:

妈妈爱唠叨。无论给儿子说什么话,不分场合,都要加上口头禅“明白了没有”,让“我”很是难为情。

妈妈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我”总是累的疲惫不堪,一进教室叫趴在课桌上。

妈妈老说我的房间是“猪圈”,总是很随意清理“我”的房间,把“我”的“宝贝”当做破烂扔掉。这也是让我最最生气的事情。

既然最生气,当然要说的详细些:

被扔掉的恐龙画、跑鞋、发霉的长颈鹿玩具、蓝色的石头、有虫眼的橡子……那些在妈妈眼中的“破烂”,在我心里全是“珍宝”,因为每一个物品都有一段珍贵的记忆。

那个最最最不想被扔掉的,就是有虫眼的橡子,因为那是和妈妈一起捡的。

看似抱怨的回忆,却清晰勾勒出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

上二年级时,“我”害怕被老师罚,躲进学校后山,妈妈旷工来找我。

一向凶狠严厉的妈妈,居然没有生气、也没有责怪“我”,反而说“晚霞很漂亮啊”,然后和“我”一起捡橡子,回家的路上还买了冰棍。

那是一次美好的记忆,“我”橡子和冰棍的小棍一直都好好留着,可是,居然一下子都没啦,都被扔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太伤心了。

“我”发出请求:“以后能不能别管我,我的房间让我自己做主?”

由此,我们能看出,故事中的小男生内心是多么细腻,情感是多么丰富,对妈妈的爱是多么浓烈——妈妈固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好,可记得最深的、最在意的,却是妈妈的好(爱)。

所以,尽管抱怨连连,“我”还是决定送妈妈礼物:一朵象征母爱和祝福的康乃馨、一打手写洗碗券。

作者喜欢且擅长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所以,故事中的“我”,也是每个妈妈的小孩:妈妈总认为男孩子调皮、不省心,但其实他们都是小可爱,只是妈妈们缺少倾听。

另外,《妈妈你好吗》也反应出职场单亲妈妈的艰辛。线索埋在那个长颈鹿玩具里:

“那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那时“我”还是个小宝宝,爸也还在家”,全书从头至尾,爸爸都没有出现过,即使“我”躲到学校后山“丢失”,也只有妈妈来找。

当妈不易,当职场妈妈单亲妈妈更是艰难,让所有苦难都有价值的最好方法,就是孩子和妈妈相亲相爱、不离不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