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空序曲》的读后感大全

《太空序曲》的读后感大全

《太空序曲》是一本由(英)阿瑟·C.克拉克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空序曲》读后感(一):太空的预言

作者1947年完成本书,人类直至20多年后才踏上月球。对于太空的探索,人类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直至今日读完此书,不由为作者前瞻性的想法所惊叹,有些已成历史,铭刻在人们记忆之中,有些还等待后人去实现。

本书科技成分浓郁,今天的普通读者看来也是云里雾里。更别提当时人们的想法了。不足之处还是硬科幻的通病了,过多注重科技铺垫,造成故事情节单一平淡,或许这两者的确无法完美的结合。

在看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和三体作对比,三体虽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还是应该多多鼓励中国的科幻作家进行创作。

如果你都不敢想,又谈何去实现呢!

《太空序曲》读后感(二):克拉克幻想的人类登月起飞

1947年,距离人类登月飞行22年前,伦敦皇家学院学生克拉克在假期期间写作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太空序曲》。 这是一个宏大的叙事,但还没有日后《太空漫游》四部曲般的宏大。 可以说,克拉克在本书中选取了一个很不一般的角度----一个历史学家的角度。 正是这一特殊的角度,使得克拉克可以充分展示他幻想中的人类登月起飞。这也使他得以展现出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的乐观向上、“火箭绝对不能升空!”组织的拼命阻挠、主人公历史学家从客观观察到投入。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本科幻小说似乎已经落伍。不过,在1947年,它绝对是对人类登月的最真实的幻想。 当然,这是克拉克科幻序曲。

《太空序曲》读后感(三):科幻绝不是对未来的预言

地球上的科技一直在飞速发展,可是在对地外空间的探索方面,却很多年没听说过惊心动魄的突破了。人类在第一次登月以后并没能在那里建设什么月球基地,火星到现在也还没有人类的足迹。不同的是,我们的数码产品却疯狂地更新换代,人类在通讯方面越来越方便快捷。克拉克几十年前所幻想的未来世界与我们现在的世界分道扬镳,但这正是科幻的魅力。

遗憾的是,克拉克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也没能看到人类登上火星。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又单薄,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我们走过稍微漫长的岁月,没办法看穿一切。话说回来,其实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面前,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的一生留不下什么,

在生命的沙滩上,在时间的海峡里,

在第三个巨浪前游泳的人,

没有一个能穿过或攀越它。”

《太空序曲》读后感(四):不能细读,但不是克拉克的问题

这本书是克拉克最早的长篇,只是讲登月。和后来波澜壮阔的太空旅行比起来,确实只是一个序曲。当阿姆斯壮在月球上终于迈出“人类的一大步”后,这本书的实际出版机会已经很小,英文版不好找。所以,出版这本中文版,应该是相当独特的选择。

从阅读的粗概念,也可以看到克拉克一贯的风格。老头总能把了无生气的科学景观以一种动人的方式叙述出来。完全不需要女主角,也没什么民族自豪感之类的。但字里行间,对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信心却表露无遗。

作者甚至乐观地表示,只要宇宙时代开始,人类就会放下小我,团结一致,开始人类的新纪元。虽然现实比较残酷,但太空,将成为全人类没有疆域的世界,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最后要说为什么不能细读:翻译仍然有一种含沙的感觉,120页的书还挂了4个译者!不知道这样的遗憾还要让中国的读者承受多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