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维多利亚名人传读后感精选

维多利亚名人传读后感精选

《维多利亚名人传》是一本由利顿·斯特莱切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16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多利亚名人传》读后感(一):尤爱曼宁一篇

反复读过很多遍,并非为了曼宁去读,而是为了纽曼而读。很多时候分不清,作者到底是在写曼宁,还是更想写纽曼。他们两人,缺了任何一个,对方的人生都会有巨大的改变吧。两人也形成强烈的对比,昔日叱咤风云光芒四射的曼宁枢机,现在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他呢,如果没有这篇文学性很强的传记,估计知道他名字的人会更少。而在天主教会里默默无闻地度过了后半生,几乎一事无成的纽曼,直到现在也是引起许多人兴趣的思想者。他俩之间的那种张力,在作者笔下表现得非常传神。

翻译不错,很多地方很打动人。有些专业词汇处理得不够好,例如“传信部”翻译成“传道总会”,不知所云了。

《维多利亚名人传》读后感(二):这么差劲的翻译居然还那么多人说好?

推荐另一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18815/

译者: 为赵慧珍教授和冯建文教授

赵慧珍 1953年11月出生。甘肃临夏市人。现任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教授。

学习经历:

2001年9月――2002年9月,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

1999年10月――2000年9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国际加拿大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3年8月――1993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197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

工作经历:

2004年10月――现在,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教授,南京财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导。

2002年――2004年,兰州大学英语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7年――2004年,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1993年6月――1997年11月,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1985年9月――1993年6月, 兰州大学外语系讲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英、美、加英语文学及女性文学研究。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第二主持人),兰州大学“985工程”特色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项目一项(第二主持人),主持加拿大国际事务部科研项目6项。已出版(包括与他人合作)译著10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外国文学动态》、《兰州大学学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有些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申请到的各种科研经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加拿大国际事务部科研基金)共8项。有三项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奖,一项获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周玉军: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师

《维多利亚名人传》读后感(三):热情与冷眼

另一个南丁格尔

书名:《维多利亚名人传》

作者:利顿·斯特拉奇

译者:周玉军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定价:22.00元

1837到1901年的英国,从时间到空间都距离我们甚为遥远。以“维多利亚”来命名的这段时空,除了能让人联想起一个女王,一种服装样式,以及一道繁琐的下午茶外,还有什么呢?历史以一些破碎的符号残存在生活里,以至于迷失了它的意义。但是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谢幕,诞生,死去,然后复活在文字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反复地书写他们,于是他们成了与历史随行的人,并且模糊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如果读者不那么把他们当作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把他们当作“人”来阅读,也许读到的不仅仅是善变的历史,还有永恒的人性。当利顿·斯特拉奇说谁也写不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时,他选择了写一部《维多利亚名人传》。并且用一段铿锵的话作为自己的辩护辞:“人,多么重要,怎能仅仅被当作历史的表征!人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依存于任何忽然而逝的历史进程;体验这种价值,无须旁求,它本身便是足够的理由。”

因此,读这本书,有时会忘了封面上那四桢黑白小照上的人身着“古装”。在文字里,他们依然有无穷尽的意志力与行动力,不论是否与时代的潮流处在一个方向,都能将自身凸显于历史之中,留下各自的影响与风格。而作为一个书写者,斯特拉奇有着他的尊严:“传记家要保持自己精神的自由,这也是他同样不言自明的职责。他的本分不是赞美,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批露事实。”但是他真能像自己说的那样“不带感情、不带偏见、客观公正、杜绝私心”吗?那只怕未必见得。他没有惯常的陈腐之见,文笔雄辩中不失清新。对于权谋与才华,他同样不失敬意,但对于更纯粹的精神境界以及随之而来的生存困境,却显见有更大的景仰与同情,这是为什么在曼宁主教的传记里,纽曼的形象几乎更令人难忘。而在《弗罗伦丝·南丁格尔》一篇中,他又表达了对普通与平庸的本能厌恶。

在这篇传记里,他带给读者的另一个南丁格尔,不仅仅是一个纯洁与爱的化身,一个在伤兵的病床间送来抚慰的“持烛天使”,她还是一个从小就树立下独特的崇高志向的人,一个为志向努力学习与争取机会的人。在意志坚强方面,她几乎无人能及,并且吸引来一个个她的仆从,为她的事业奉献自我——当然前提是她自己完全为了事业奉献了自我。斯特拉奇在描述她的工作狂时,混合着一种对强者的尊崇与畏惧,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燃烧了自己更烧毁了别人,对于她身边的朋友与助手,她绝不是一个天使,而是一个相当严厉的统治者。在漫长的病体支离中,她的生命之火不肯停熄,一直活到了九十一岁。而当她变成了一个和蔼的老太太时,斯特拉奇是这样评价的:“那些冷嘲的岁月将惩罚落在了这个骄傲的女人头上。她未能将一贯的作风保持到底。蛰人的刺被拔了下来,她变温和了,蜕变成了一个柔顺而自得的人。”——这真是个英国式的评价。如此不中庸不温和,将质疑与克制进行到底。

这大体就是《维多利亚名人传》的风格,热情与冷眼交集。里面有着一个作家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但不拿着温情或爱来当对付命运的万应良药,他更赞赏的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付诸意志与行动。因此,他写了四个强者,为一个强大的时代,作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