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宋词的故事》是一本由王曙著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6开彩印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一):宋朝历史

将不同的的词人根据其主要风格区分为不同派别,完全按派别来排列。(我自己是想看按历史时间顺序排列)所谓的故事就是将词创作的背景、词人的遭遇加以叙述。书里面看到了不少政治家的作品,比如说李纲《永遇乐·秋夜有感》、蔡京《西江月》等。但是这本书中真正好的词还是那些我们所知道的的词人的作品,政治家的词仅仅只能看作是自己情怀的抒发以及个人己见的表达,文学性并不是很突出。或许这就是这本书名说想表达意思,讲的是创作词被背景故事,重点在于的也是故事。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二):宋词的故事

宋代的词与唐代的诗,经常相提并论,它们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形式。早在隋唐时代,人们已经将当时流行的诗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专门写诗作为配乐歌唱的歌词。开始,这些配乐的诗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来不免单调,于是经常由唱歌的乐师们增减一些字数或重复唱某些段落,使歌声富于变化。时间长了,人们在写作歌词时,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写一些句子长短不同的诗,这就是“词”。 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词,就是这样诞生的。由于一首词中句子有长有短,因此词又名“长短句”,又称“曲子词”。

本书选录了与宋代(包括五代)的历史、名胜古迹、轶闻趣事等有关的词420余首,联系起来编写成完整的故事和片段。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三):宋词的故事

宋代的词与唐代的诗,经常相提并论,它们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形式。早在隋唐时代,人们已经将当时流行的诗歌配上曲子歌唱,或者专门写诗作为配乐歌唱的歌词。开始,这些配乐的诗都是五言或七言,唱起来不免单调,于是经常由唱歌的乐师们增减一些字数或重复唱某些段落,使歌声富于变化。时间长了,人们在写作歌词时,便有意按照曲子的要求,写一些句子长短不同的诗,这就是“词”。 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词,就是这样诞生的。由于一首词中句子有长有短,因此词又名“长短句”,又称“曲子词”。 本书选录了与宋代(包括五代)的历史、名胜古迹、轶闻趣事等有关的词420余首,联系起来编写成完整的故事和片段。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陈亮)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宋词的故事》读后感(四):宋词的故事

三天多的时间,看了这本书。

真的是那句话,“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当不断探索,不断获得知识的时候,会发现其实还有许许多多东西是自己未曾涉猎过的。

《宋词的故事》这本书是自己在图书馆找书时无意发现的,首先是这名字吸引了我,到底会写些什么故事呢?翻开之后看到里面是图文并茂,照片或是文人画,给人一种历史感,还有诗歌配有白话的简短译文,拿下来看了会,就想着把它好好读完也未尝不可。

读到不懂之处,便百度之,得到解答再继续往下读,读完之后也收获了不少。书里多得是词的相关背景和历史叙述,填补了我历史知识的空缺,除开这些,我更喜欢词本身的美妙。

宋代的词与唐代的诗,经常被相提并论,它们都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形式。唐诗毋庸置疑,是中国诗之高潮,但是词也有着精彩纷呈的美。词的出现与发展,为中国文学平添了无限的绚丽。与诗相比,词的体式更为多变,长短参差,更适合于表现深入细微的思想感情。大词人李清照说过:“词别是一家。”特重词与诗的区别。适合于更为曲折复杂的情感表现,也许正是词的长处。故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我想,大多数人能信手拈来动情吟诵的,除了唐诗,便是宋词了吧。我个人也很喜欢宋词,很多词句熟记于心,别有一番韵味,咀嚼不厌。

宋早期有“诗庄词媚”的说法,那时候确实是这样,词刚刚发展起来,由于歌唱的需要而产生,歌唱又主要是供人们闲暇时娱乐之用,所以到苏轼之前,词所写内容当然是轻松的风花雪夜和爱恋伤别等,按照当时的观点,自然是觉得词不及诗,才有了王安石笑谈宰相晏殊作的小词的趣闻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北宋后期,大词人苏轼对于词风的改变,拓展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派,相对的,也就有了婉约词派。这两大词派撑起了词的大片天空,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奇妙,词人们遇事感怀,或随意抒发或精雕细琢,也就将汉字组合在一起,让人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风光词,闺情词,抒情词……感怀伤时、怀古咏史、壮怀激烈、哲思超脱,或是单纯对于生活的感受等等,这些都是敏感而细腻的宋词人情感的抒发,思想的折光。

亡国君主的赵佶与南唐后主李煜,二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二人都是文学艺术上的才子,可都不会治国,最后都作为俘虏而死在异国他乡。读赵佶的《燕山亭》中“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一句,觉得比“梦中不知谁是客,一晌贪欢”来得更悲惨。叹惋叹惋。

辛弃疾在金于宋之间毫不犹豫选择保卫故国,怀揣一颗抗金杀敌炽热心,无奈遇到一味求和苟且的昏君,加之奸臣使坏,终究令“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未酬,词史上可以和苏轼并肩的稼轩也是经历坎坷不平,比起东坡的三起三落貌似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开创豪放词派,一个走向巅峰,此二人令人心疼也无比钦佩,尽磨难仍然有旷达的态度,“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喜东坡居士那一份超然,那一份潇洒,那一种苦中作乐的积极心态,“此心安处是吾乡”。做人能够不忘初心,看淡浮名,回归本真的快乐,也是蛮难的。生活的艰苦也未消蚀掉苏东坡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他词中的自然风物多为高旷脱俗的境界,“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善哉~

人生际遇的大不幸,最终成就了词之大幸。

一代文学有一代之特点,在宋词里,词人们时而忧念苍生,系怀民族;时而思恋情人,辗转反侧;时而感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时而沉思于古,针砭于今……无比丰富,无比深婉的情怀。

宋词的故事里看到词人们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出色的文采,留给我们不尽的思想瑰宝。

宋词的故事,着重点在故事上面,这无可厚非吧,毕竟扣题,但是如果多一些对词针对性的赏析,亦或者是对词的归纳阐发会不会更加有读点,显得思想性深刻一点呢?当然,这些内容又是其他专门书的研究点了吧。作为读者,需要自己多归纳多总结,才不会只是一味接受,给思考一点空间,也挺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