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农民日记》读后感100字

《农民日记》读后感100字

《农民日记》是一本由侯永禄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266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6-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农民日记》读后感(一):为农民侯永禄的毅力所感动

我为农民侯永禄的毅力所感动。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农民父亲,生活的艰辛完全能将他的一切梦想磨平。但侯永禄没有,他能将一件事坚持干了60年,这是怎样的毅力和坚定的生活信念?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是用文字书写了自己的恒心,难怪他的儿子个个都是大学生。

《农民日记》读后感(二):日记里有农民侯永禄最真实的困惑和思考

《农民日记》是陕西合阳农民侯永禄“农民五部曲”中的第一部,26万字。日记里有农民侯永禄最真实的困惑和思考。作者在1958年的一篇日记里写道:“全公社宣布吃饭不要钱。我十分惊奇!难道真的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吗?真的到了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觉悟极大提高的程度了吗?真的能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了吗?为了定额记工,为了包工、包产、包工资的‘三包’,让人辛辛苦苦,不知熬了多少透天亮干的工作真的不需要了吗?”

《农民日记》读后感(三):即将拍成电影!!!

《农民日记》是陕西合阳农民侯永禄“农民五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后引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日报》、《华盛顿邮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2007年该书荣获第九届共青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同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购买了《农民日记》的电影改编权,并聘请著名编剧芦苇以侯永禄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剧本《岁月如织》。《农民日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中央电视台10频道“读书”对《农民日记》做了专题介绍。

《农民日记》读后感(四):农民、农村和国家的60年历史

这本书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一村五组农民侯永禄从1940年腊月十三到2000年元月28日60年来的日记摘录。之所以说是“摘录”,是因为原稿经过了编辑的“提取可读信息”,即“挑选原稿中最能反映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实情、最具时代气息的典型事例,并把日记大致分成‘记事’和‘叙事’两类文体选编”(编辑絮语)。正因为原稿经过了编辑的摘录,有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过程在日记中的反映不够,比如、四清的运动过程,这极有可能并不是侯老人没有记,而是编辑略去了。这从保存社会史料的角度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其中,记述得最为详细的是初级、高级合作社的过程,和浮夸风,中的食堂、大炼钢铁以及其后大饥荒,也有详细的地方,但是经常有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多月的跳跃;其后的四清、粮食大包干也有详细的,但是,就略了更多。然而即使如此,这本日记仍然有许多有价值的地方,特别是关于解放前兵粮、差款的摊派,建国后粮食的统购,建立合作社的过程,和浮夸风,大饥荒中的饿死人(包括侯老人当时差一点要把新生的孩子送人),四清运动,开始时的破四旧,的进京,各种批斗,知识青年下乡,新三届的高考等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一个正直而朴素的农民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的反映。

《农民日记》读后感(五):想要了解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请读侯永禄的《农民日记》!

《农民日记》 是陕西合阳侯永禄老人”农民五部曲“(《农民日记》《农民家书》《农民笔记》《农民家史》《农民账本》)里最早出版的一部著作,也是我最早拜读的一部著作。读完之后,心里只有两个字:感动!想要了解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请读侯永禄的《农民日记》!

《农民日记》属日记体,全书共24万字。日记里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凸显了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眼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截止2012年上半年,《农民日记》已6次印刷,发行量高达4万2千册。

据介绍,侯永禄老人写第一篇日记的时间是1940年12月13日。那年他刚刚9岁,正在路井小学读书。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坚持天天写日记,每天一篇,从未间断,一直写到2004年12月24日,整整写了64年。2006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慧眼识珠,根据侯永禄老人写的日记编辑的纪实文学《农民日记》一书与读者见面。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华商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2007年,《农民日记》荣获第九届共青团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化作品奖。同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购买了《农民日记》的电影改编权,并聘请著名编剧芦苇以侯永禄为原型,创作了电影剧本《岁月》。此后,该书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农家书屋”的重点出版物,中央电视台10频道“读书”栏目为此做了专题介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