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心独白》读后感精选

《文心独白》读后感精选

《文心独白》是一本由吴冠中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心独白》读后感(一):意外之得

读完画外音后,对吴冠中的文字有了兴趣。然后居然在老王的旧摊上发现了一本新的文心独白,捧回读之。

确是一个对文字怀有深情的人,一如其对画,对值得怀恋的故人。

又看到许多夹在文内的画,恰到好处。

风景写生回忆录里竟有关于崂山和青岛的文字,倍觉亲切。

那篇文字引了静安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原来他也喜欢。这诗句也像他的画,让人不自觉反复看几遍,直入心底。

阅尽天涯离别苦,

不道归来,

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

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

一缕新欢,

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文心独白》读后感(二):独白的文字,宣讲的力道。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看画对我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不管是国画还是油画,神马构图、色彩,神马抽象、印象⋯⋯对外行的我来说,只有一个词:感觉。每次去博物馆,在书画展厅里心情总是忐忑的。就像吴冠中先生所说,有点儿“美盲”。

起先我总把吴冠中和罗贯中搞混,还总把《文心独白》和《文心雕龙》弄错,也忘记了是什么阴差阳错买下了这本书,放了两年才拿出来看。文字很舒服,内容稍有重复,我也不说什么大师的风骨了,只觉得看完这本书,作为外行来说,对画家这个行业,或者说艺术家这个群体,有了些了解和尊敬,同时吴冠中先生对画作的品评,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把他提到的画搜了下,再对照他的评价仔细揣摩一番,约等于重看了一遍书,完成之后合上书本,觉得值了!

《文心独白》读后感(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以前断断续续的读过一些吴冠中先生的文字,今日有幸,细细品读《文心独白》。

一直以来,都觉得画家应该用心灵去体悟世界,不过凡人如斯,能达到那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不过,吴冠中先生对于艺术的严谨态度,依然让我欣慰。

早年留学法国的经历,让吴冠中先生可以更加从容的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吴冠中先生旅法成绩优异,依然决定回归祖国,相比于赵无极等旅法画家,吴冠中的先生的做法显然在日后得到了更多人的赞扬。

出生于江苏无锡宜兴县的农村,让吴冠中先生从小就用一种更加朴实的观点来领悟世界的点点滴滴,绍兴的白墙黑瓦,周庄的水乡风情,重庆的滔滔大江,祖国的风情了然于胸。

文心独白,引用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吴冠中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艺术的真谛。

《文心独白》读后感(四):心必痴狂始登堂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吴冠中”的大名是与钱相联系的。听人说,他一幅画作能拍到三千多万元人民币,被誉为“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之人”,咂舌之余也勾起了睹之而后快的好奇心。

恰好电视播出吴老先生的画展新闻,立马屏气凝神,看看这位尊神的真面目。初看有些失望,干瘦的老头一个,似乎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些土气;再看,肃然起敬,虽受众星捧月无上待遇,但神不卑屈态不扭捏,清癯骨立有种傲然伫立之姿;再再看,略感心酸,这样的场合实在是不太适合这位老先生,被一遭白白胖胖的油油滑滑人包围着,更加凸显出老先生的瘦弱,显得与盛大场面的格格不入,怎么看都不像是新闻的主角,倒像是一个来看热闹乡下老头。

啰嗦这么多,现在再来谈谈吴冠中的书。《文心独白》、《画里阴晴》、《画外音》三部书引用作者的话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子女,能够出版自然带着为人父的几分喜悦。书间文字真情流露,毫无虚伪造作之气,不论文采是否斐然,单单这份拳拳真情就应让老先生在文坛立上一锥。

吴冠中先生是属于画的,而且生就只属于一见钟情、魂牵梦萦的画的,要说他是为艺术而生有点太文艺腔了,不如说他把画做了支撑生命意志的灵魂。他把他的一生义无反顾的给了画。吴冠中先生之所以能在画坛获得空前的成功,除了凭着不懈的执着,与他对画近似痴狂的钟爱分不开的,还有那份生就植在骨子里的灵气。对于画,当年的一眼定终身,不能不说是一种冥冥注定,张潮说情必近于痴始真,我相当赞同,心必痴狂始登堂。吴冠中先生早已登堂端坐良久了。

《文心独白》读后感(五):吴冠中:道是平淡,却见浓艳

在2004年出版《画外音》之后,山东画报出版社相继又推出了《文心独白》和《画里阴晴》两本书,就此,我们看到了吴冠中文集一个相对清晰的格局。作为画家,如此倾心于文字,原本是一件带着冒险精神的事。毕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与文字的表达方式有些许杌陧之处。但吴冠中却以他丰沛的艺术精神,看似率性实则轻灵地驾驭了这种表达方式,并使散文创作成为其整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写作也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而吴冠中又有一颗如此奔放的灵魂,绘画固然能容纳下他的笔墨,又怎能写尽他的心胸呢?

书中的文字尽管来处不一,却都有一种“回望”的立场。这一回首,便是刹那芳华。即便是国立艺专时同窗的奋发青年,待提笔时已是两鬓斑白;那些在政局更迭与时事变迁中经历的苦难,吴冠中并没有强作欢颜,但经过时间的淘洗,一一道来时,也只如一杯淡下去了的茶。此时与彼时的交错,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张张明灭闪烁的面孔,而我们对于吴冠中的绘画艺术和人生历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心独白》开篇是《心灵独白》,他夫子自道:“品尝了西方的禁果,又不愿被逐出自家东方的伊甸园,确有这样的现代亚当和夏娃吧,我属于他们的后裔。”好一个“自家东方的伊甸园”,可不就是对它的心之所系,吴冠中才从西子湖畔到塞纳河边,却又在圣诞节时思念着端午,像怀念父亲那样怀念着屈原?西方与东方、现代与古典,正是因为已经涉河而渡,方能于回首间,更领会家园的美好,于是这“独白”更像是一种对话: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西方之精神与东方之灵魂,画家之声音与文人之沉吟……

若说谈及母校、故师和旧友,不过是寻常怀旧文章的套路,我们却在吴冠中的忆旧文字里,看到了他无时不在寻找自己的痕迹:即便是回忆在母校里接受的科班教育,他依然反省到当时轻视文化的偏差,并由此谈到自己在从教时的体会,把艺术家的修养放到了基础“术”学之上。而那些梦里的江南水乡,他拿来入画,现其清俊,在文中已不回避时代车轮碾过时、留下的并不美丽的印记。也许正是因为对美的追求如此强烈,竟令他对丑也无不一一纳入眼底。在《文心独白》中,我们看到吴冠中记下了师生情谊,写下了天伦之乐,怀念着父母深情,吟唱着花鸟清音,但一样刻画了那些荆棘:南行至苏州,他看到狮子林里庸俗喧闹,留园中竟然把最好的景致划出来做照相生意,“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羞耻”。

那么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不再用“好”和“坏”来定义人和事物了呢?我们说,在好和坏之间有那么宽广的灰色地带,这种暧昧的宽容可真是好,我们在饶恕别人之前,已率先原谅了自己。可是吴冠中不,他可以容忍,但他不宽恕。所以他把那些不美好一一记下来,一同记下了自己的追忆和叹息。

或许,只有先明白了吴冠中的这些心意,才能读懂他的《画里阴晴》。重读石涛对于吴冠中的创作历程有很大影响,他认为“石涛造型观中突出的颖悟是发觉了平面分割的重要,他充分利用了画面和面积,以白计黑或以黑计白,黑白间的对照、协调在石涛作品中,都被匠心独具地处理得臻于妙境,可有可无或不了了之地拜拜不存在于他的画面中”。得有多么明澈的心,才能从容地安置这些黑与白。一双看遍世事却不混沌的眼睛,一枝写尽沧桑却不落寂的笔,一颗苍老却又始终年轻的心,或许,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绘出最平淡却又最浓艳的画面?

http://bbs.apabi.com/dispbbs.asp?boardid=2&id=20559&star=1#4926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