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步文学伦敦》的读后感大全

《漫步文学伦敦》的读后感大全

《漫步文学伦敦》是一本由罗杰·塔厚尔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步文学伦敦》读后感(一):伦敦的另一面

伦敦地铁出口导读,不是希望的文人故居指南,它告诉不远万里来伦敦朝圣的文学爱好者,如何乘坐地铁抵达最近的文人纪念馆或者大文豪们当年活动的地方——想想看,你刚刚走出来的地铁通道,竟然是埃兹拉庞德走过的那条!不过,我还是想知道艾略特举着花儿,蹦蹦跳跳求婚的那栋大楼在哪里。

《漫步文学伦敦》读后感(二):没盖好的房子

老实说之翻开看了一眼,然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下去了。

我想一个写作者也应如同一位设计师或建筑,做各种努力和尝试,为文字搭建结构,力图使这种结构下的文字更容易辨识,更易于吸收。

很不幸,本书就是一个结构搭建失败的例子。

标题非常吸引人。我相信内容应该也是非常丰盛。可惜,难以下读。

《漫步文学伦敦》读后感(三):这书的翻译实在不怎么样

在飞机上看了几个钟头。翻译错误应该比较多,作为一本向导性的书,地图翻译错误实在是不可饶恕。前后两篇的图明明标识的是一个地方,但是居然地名会不一样,校对估计根本没注意。

另外地图画得也太糙了。

至于内容看看倒是长见识,可惜在伦敦一周忙忙碌碌实在没功夫按图索骥去一一拜访,而且看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仿佛书中的人物并不是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感觉有点恍惚,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吧...

《漫步文学伦敦》读后感(四):上帝啊,把这本书从翻译中拯救出来吧

书名:漫步文学伦敦:25条带您深入探访伦敦文学遗产的布道/Walking Literary London:25 Original Walks Through London’s Literary Heritage

作者:罗杰•塔厚尔/Roger Tagholm

译者:柔之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6.9

评分:原著7/10,译作3/10

相信我,这书本的翻译是天大的灾难,所有在其他翻译书籍中能遇到的翻译错误,这里一个都不拉下,某些地方甚至已经发展到了令人晕阙的地步。看着封面上清爽宜人的绿色以及约翰逊博士的塑像,俺实在忍不住赞叹,而看完里面那些奇形怪状的翻译之后,又觉得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这本书的译者是台湾的柔之。台湾不乏好译者,例如翻译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的罗珞珈女士,其中约翰逊博士那封著名的信的译文令我惊叹不已。不过这位柔之显然不属于这一行列。不知她是否独立完成了翻译,从译文来看,很难说是同一个人完成的,前后不一致之处简直数不胜数,即使那些时刻准备着在手下研究生合力翻译的书籍上得意洋洋的署上自己大名的教授们的译文也不会比这本的更加不统一。同样是Notting Hill,前面翻译成诺丁丘(p151),后面翻译成诺丁山,后一个翻译大概还是参考了朱莉娅•罗伯茨的同名电影。

其次是专有名词的翻译,这个问题几乎每本翻译书籍都会遇到,但也很少有这么严重的,因为这本书里充满了伦敦的大街小巷的名字以及曾经在那生活、工作过的许多作家的名字,前者的问题尤其严重。在书中出现的伦敦的街道名字里多带有terrace /court /place /hill / mount这几个词,terrace(Sheffield Terrace翻译成舍菲尔德街)/place(如West Place翻译成西街)在这里一般翻译成“街”,court(如Wine Office Court翻译成葡萄酒局短街)在这里普遍翻译成“短街”,而hill(如Notting Hill翻译成诺丁丘)/mount则是“丘”或“坡”,同时,在词尾bury一般翻成了“…堡”,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布卢姆斯堡(Bloomsbury)。以上这些词的译法都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意义不太一样。terrace/place好歹是一块平地吧,怎么成一条街了?court在法语里是short的意思,但在英语里俺没找到类似的用法,多数情况下还是“庭院”及其引申义吧。至于hill/mount,我很想问问译者,既然这俩都是坡阿丘阿,到底什么才是山?

人名的问题稍微复杂,毕竟两岸的习惯不太一样。但还是有几个实在太过分了,比如Daphne du Maurier被翻成“毛利尔”,Jules Verne被翻译成“维恩”。谁要能从这个译名中认出通用译名来,我准备拜他为师傅。另外,有一个误译绝对可以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p19,从上往下数第10行,原文如下:查尔斯和玛丽•兰姆夫妇(Charles and Mary Lamb)就住在罗素街。兰姆姐弟竟然被翻译成“兰姆夫妇”,我要是查尔斯或玛丽,一定要从地下爬出来找译者算账。由于这个如此轰动的译名,我认为我给全书的译文打3分还是非常客气的。

由于这本书的说明性很强,所以太过于离奇的理解错误应该不是很多。但有一句话我死活没理解译者为啥要那样翻。P6,原文为:王尔德和凯特纳(其父乃拳击之父马奎斯[the Marquis of Queensberry])过从甚密。昆斯伯里侯爵确实是拳击之父,但是“拳击之父马奎斯”就很诡异了,放着好端端的“昆斯伯里侯爵”不用,竟然把Marquis音译过来了,实在不可理喻。

最后还有个很古怪的问题,就是书中保留的各种名词的英文原名竟然也有错误!!还错得很离谱。p3页,托马斯•德•昆西的伟大著作Confessions of an English Opium-Eater在这里竟然印成了Confessions of an England Opium Eater;p123玄学诗人John Donne 的名字被印成了John Done。这两处是最明显的。不知道这个错误应该归于英文作者、译者还是编辑。

不过撇开这一切,原书还是相当吸引人的。地图是王道!25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至少有一张详细地图,包括路线和各个文学遗产的详细位置,非常的实在。自己驾着车沿着地图标出的路线挨个参观这些文学遗产,绝对是很令人心动的一项计划。更何况,作者还很贴心的在每个区域的介绍的首页附有行程摘要、起讫点、全程长度、所需时间、歇脚地点等实用信息,即便超级懒虫也不会觉得这段路程茫然无绪。同时,书里也穿插着许多奇闻轶事,大大满足了像我这样八卦的家伙的欲望。所以,我着实希望我手头这本书是个尚未经过翻译蹂躏的版本。可是覆水难收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