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锦集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锦集

《别了,我的书》是一本由大江健三郎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一):隐晦但深刻

很喜欢的一本书,开始看了以后就放不下

有些东西需要联系现实世界

看内容前,读一读翻译者的前言也很有帮助的,另外需要对日本的几位大作家有点了解,也会更容易理解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二):奇特的读书体验

当初读这本书是为了交选修课的读书报告,所以即使在最晦涩的部分仍然坚持下去了。这本书的读书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但也是奇特的。感觉好像是在坐船或是做梦,这种体验在读《我们仨》的万里长梦时也有过。完全投入的试图去领悟,但只是感觉到晕船而已。相信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三):的确很晕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奇怪。因为分明都是汉字,可就是看不懂。不过仔细辨认一下才发现,其实有些地方翻译的很晦涩的。也就是说,不是正常的汉语。用词很奇特。

不过耐着性子看下去,终于看懂了,而且觉得有必要再看一遍。我喜欢这样的,第一遍看不懂的书,这样的书才有看头。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四):摘抄

“长江常年陷入在消沉之中。刚刚成为作家时,嗯,自然发生般地就写起了小说。不过,这种消沉逐渐堆积起来,为了抵抗那个重压,就只能继续写小说。” “只要杀死对方一个人,杀人者就必须有精神准备,因为他自己也将被杀死。” “据说,在病房里陪护我的女儿曾告诉千㭴,说是我在梦中呜呜地哭泣。我只记得其中一个梦境。不知怎么回事,在得知当天是自己死去之日的那个早晨,我阅读了报纸的每一个角落,都没能发现废除核武器的迹象,便伤心绝望地呜呜哭了起来。就是这样一个梦。而且,哭泣中的我知道,和走向死亡的肉体上的痛苦相同,这种心理上的痛苦造成的失望感,也将在数小时后因自己的死亡而消失。” “人终究要灭亡。或许就是这样。然而,会是一边抵抗一边灭亡的吧。” “别了,我的书!犹若必死之死的眼睛那样,想象之眼迟早也必将闭合。” “一旦笔下的人物得以存活,写出那本书的作者就必须离开……作者普希金被如此对比其缔造出来的奥涅金。”

“大学毕业那一年,古义人决定就此开始继续当作家的生活,在报告里表示自己为了结婚而作此选择,因而断了升入研究生院的念头。六隅先生便告诫前来递交这份报告的古义人,要他每隔三年确定一个主题,集中进行阅读。如果只是一味写小说的生活,说起来,自己并不认为有必须这样做的需要,最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其他可做之事的缘故吧。因此,六隅先生才会说,‘每年阅读某一主题的书籍;由于并不是要成为专家,所以三年后就转向另一主题;半途而废的研究者=作家,倒也算不上不负责任之人。’”

“奈奥并不介意古义人如何理解她的话,只顾把自己考虑已久的想法说出来。这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生活准则。”

think/neither fear nor courage saves us.

《别了,我的书》读后感(五):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八点半左右,看到大江健三郎的访谈。

是非常谦逊的日本老人。一丝不苟的灰色西装,整洁的银灰色头发。

没有大作家的时髦或者桀骜。一幅正统老派的日本男人形象。

言语中亦是谦恭的敬语,平易近人。

背景介绍说其出生在四国的爱媛。本人在自述中也反复提到自己“从乡下来”。

爱媛是我曾经留学过的地方。景物人事,一切太过熟悉和亲切。

所以明白那里出来的人,在内心里会有怎样安静以及宽广。

何况是他,以写字和思考作为职业,如此知名的一个文学泰斗。

谈到战争,他始终客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拒绝本国的荣誉勋章。

理由是“诺贝尔是一群老人坐在一起商量出来的,比较喜欢;而勋章要被摆去靖国神社,实在无聊。”

谈到一直喜爱的鲁迅。言语中有着孩子般的神往。

打动我的还是两个片段。

1 记者提问说,虽然得了诺贝尔,但销量似乎并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时。我隐隐想到了村上。

大江没有犹豫,沉稳的说,

这样说吧,村上春树的书如果可以卖100万册,我的书大概差不多卖3万册。就是100比3的关系。

但是,我到了这个年纪,作为作家,看到的更多的是未来的希望,我会站在文化时代之中,看清各种关系和发展,然后我要把这种希望写下来。就像鲁迅先生那样。传承下去。即便不畅销。

2 问及新作名称叫做“别了,我的书”,是否意味着封笔?

大江不动声色,微笑着说,当然不是。我的人生已近尾声,我会告别人世,但即便我不再了,我希望我的书会活着,我希望它留下来。在此,我只是向它告别。我走了,你会活下去。

说出“sayonara”时,暮年的大江健三郎脸上有富余安定的微笑。

智慧已经让他抵达了新的国度。谈及生死,已经平和。

通过他留下的书,他留下他的思想和力量。

时代变迁,人类交替,他依旧会被反复提起和阅读。

也许被崇拜。一如他的偶像鲁迅。

我想这是所有写书人的心愿。以及幸福。

这个可爱的老头,实在可以笑得灿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