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摘抄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摘抄

《塔克的郊外》是一本由乔治·赛尔登著作,新蕾出版社出版的161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一):人类的自我反省与力行

乔治·赛尔登所写的故事是在为人们忏悔,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那么结净,那么纯粹,当人们迷失在都市的繁华中时,却又可曾想过,也许世界的另一边,有多少人已经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又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当上了别人的“替罪羊”,饱受灾难的折磨呢?!

现代人迷信在自己的高端科学技术中,把自己想象成了上帝,不停苛求着地球上所剩不多的资源,最后受伤的只有自己,著名科学家牛顿早已给了我们依据,牛顿第三定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量相等。

也许有了那么一天,人们从自己的行为中醒悟了,是否还不晚?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二):一起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柴斯特让塔克和亨利大老远地坐着夜车赶到郊区,只因为这里要被开发建设成公寓区。就连精明的塔克也弄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这样不是又一个繁华的纽约了吗?奔腾的溪水要被装进管子里,这又有什么不对?自从人们认为自己有了控制自然的能力,不是就一直在这样做吗?荒野被建设成现代化的都市,泛滥的溪水被管住,人类把自然变得更适于生存了。我们欣喜于自己改造自然的每一个胜利,真的没有去想我们失去了什么,直到作者带我们再一次聆听自然的声音。 那是什么样的声音呀,它仿佛充满了魔力。 那是让塔克抱怨的溪流的声音:它在时代广场地铁车站里,在下班高峰的人流声中可以入睡,可是这永不停息溪流的声音却让它无法入眠。 那是吸引着艾伦(书中的小女孩)去保护这片草原的声音:当她用心感知的时候,总能听到大自然在低语着秘密。 这些大自然的声音里蕴藏着那样雄厚的生命力。它们顺着小溪流淌而出,滋润万物生灵。 它们从地喷涌而出,孕育所有生命。 可是,如果这一切被冰冷的钢筋水泥的墙壁阻隔,我们将失去所有的生机与活力。 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作者创造的这样一个纯美的小动物的世界里,我们更好地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人类应该怎样去珍惜热爱我们身处其中的自然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三):读经典,读出澎湃

关键词:拯救自然、儿童的真诚、心潮澎湃

看过这个作者的《时代广场的蟋蟀》,看时什么感觉忘记了,只记得写得很好。这本书开始看时以为会是老鼠塔克和猫亨利到乡下去,像《城市鼠和乡下鼠》那种对比环境的故事,结果是我把主题想简单了,竟是一个关于“拯救自然”大主题的故事。

是不是好的作品中都会出现一些对比?像《外公是棵樱桃树》中让人印象深刻人与人间各种关系的对比?像前面提到的城市鼠和乡下鼠的对比?在这本书中是拿孩子与成人进行了对比。

孩子为了拯救“原野”打条幅、示威游行,为了让过路的人看到然后告诉市政厅。孩子的家长没有阻止孩子,这些家庭主妇——妈妈们准备了食物、水在一边等待,这种等待也是种支持?但是,他们却没有帮助孩子一起抗议,或者代替孩子去市政厅投诉。家长支持却不代劳,也许这就是我们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吧。

成人追求金钱利益破坏自然与孩子保护自然进行了对比。喜欢作者这种正能量的阐释方法,孩子的纯真和执着带给我们希望,虽然他们面对的“申诉”结果是绝望,显然在文学作品中孩子们给那些“愚弄”人类的小动物让出位置,塔克用动物的智慧拯救了原野,所以这里被取名为“塔克的郊外”。

难道只有被人类看做低等的动物了解生活的真谛?难道只有身为弱者的孩子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看完后,难免会有这样的反思啊。

作者对乡村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儿童文学总是带给我们惊喜,很多纯文学都不敢这样描写景物了,因为成人似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百字的景物描写,也许只有儿童还能接受这样的景、这样质朴的乡村气息。

作者对一场发生在动物中洪水的场面描写绝了,从一只老鼠、一只蟋蟀的视角来看“滔天”洪水,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接一个,当塔克绝望地迎接洪水灭顶时,柴斯特(蟋蟀)没有绝望,他巧妙地号召鸟儿压低柳枝,与塔克成功抓住柳枝,荡出了自己生命的弧度。当塔克和柴斯特脱困时,我真有看好莱坞大片的感觉,那么这样一本经典的儿童小说对于阅读的孩子来说,应该就是他们的“好莱坞大片”吧。

在这里看到了美国文化——儿童文学和好莱坞文化的一脉相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