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炉烟火读后感摘抄

一炉烟火读后感摘抄

《一炉烟火》是一本由刘绍铭著作,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炉烟火》读后感(一):一炉烟火

《一炉烟火》(刘绍铭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读刘绍铭的《一炉烟火》,印象最深的是书里写满了英文单词,不愧常年生活在中西混杂之地香港呵。《一炉烟火》共分四辑,第一辑“试遣愚衷”、第二辑“师友文章”最佳,以轻松自在的笔墨谈文化,娓娓道来,中英文相杂,别有一番意味。无论是杂说、文论还是书评,作者在文类上皆传承了英语文学世界的随笔,文字则刻意与“五四”以降白话文学中的散文主流拉开距离,形成了华文、洋文杂处的异国情调。论小说家阿城的文章叫“本店不打骂顾客”,光看题目,真是想破脑袋也猜不出是说阿城的。其它谈白先勇、王德威、毛尖、郑树森、戴天、钱锺书、张爱玲,皆有所见。不过因为随笔的缘故,文章大多还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相比之下,我还是愿意读刘绍铭有分量的学术之作。刘绍铭对“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恋恋不舍,但这个时代,文字实在难于感人,无论作者为谁。

《一炉烟火》读后感(二):评论一炉烟火

对大多数内地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不会感觉很流畅的书。就写作风格来说,倒能称得上平易有趣,不好读大抵归因于文化差异。

本书主要讲文学及文坛上的一些趣事。作者自序中说,“取材随心所欲,当然乃有感而发”。看看几个章节的标题:“鬼兄”、“Used Wife考”、“看我上云梯”、“酒铺关门,我就走”,真的是五花八门、任性而为了。有的标题很直白,如:“张恨水的散文”、“白先勇就是这样长大的”。有的标题很有意思,如有一章叫“他们仨”,一望而知说的是谁;还有一章名叫“本店不打骂顾客”,却是说作家阿城的。附带提一下,那个“张恨水的散文”篇,提到了张年轻时写的一些旧体文,读来不禁莞尔。

也许是作者的写作习惯,行文中用了一些文言句式,这也是本书不好读的一个原因。有些港台知名学者乃至科学家,尤其是在西方大学任过教的,他们的文笔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使用一些文言词语。不过好在这本书文言不多,症状很轻,不仔细看可以忽略。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英文单词,中英文混杂,没有考虑内地读者的感受,影响阅读体验。甚至有的连章节标题就是英文,如书中有一章叫“Punch Line”,比较鲁迅和周作人的文章,可是,为什么用英文单词作名字呀?个别章节英文多得到了让人困惑的地步。前面说的阅读不流畅,原因大半在此。

如果别要求太高的话,这本书还有一定可读性。

《一炉烟火》读后感(三):烟火来源于生活

《一炉烟火》是我偶然得来的一本,非刻意而买之,但相遇总是缘,放置床头枕边,闲来无事之时,便翻开阅读几页,好在这是一本短篇的随笔散文的小合集,无所谓连贯和中断,所以也不急于一时看完,于是就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百页的薄薄的小书竟也看了许久。

这本随笔有一部分,看得有些吃力的,由于文化的不同,很多中英文结合的写法,相关内容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难以做到融会贯通。本以为看书名《一炉烟火》,可能会是一本比较生活化的书,原来自己其实大错特错。作者刘绍铭先生所处的文化层面和交际范围,以及其渊博见识,是我这样一个初窥其镜的菜鸟所无法睥睨的。

就我个人来讲,最感兴趣,也是最能读懂的,大概要算第二辑的“师友文章”这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刘绍铭先生一些师友的事迹和作品,而且所占篇幅也较其他部分要长一些,详细些。很多文人名士的轶事,让我们了解到这些文学大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白董事长”和毛尖小姐的故事。

“白董事长”其实是著名作家、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称其为“白董事长”是因为他是《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他在弄到一笔十万元的基金后,因只能动用利息,而“放贷”的公司却倒闭,导致这十万元泡了汤。尽管如此,他仍觉得这是在台大四年所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虽然编辑无薪酬,作者无稿费,却成就了一个多次死而复生的文学杂志。白先勇自己也说,“大概也只有在我们这个重义轻利的中国社会,这种事情才可能发生。”其实也不无道理,一直很喜欢白先勇先生的小说,却不曾了解他原来有过这样的一段过往,经刘绍铭先生的一番讲述之后,更觉敬佩。白先勇的成就,不仅仅在文学艺术的造诣上,也在于其对于文学这件事态度的执着与坚持。

再说毛尖小姐,作者用了一个词——“笑论”!大概也只有这样一个俏皮、风趣的人,才能用的上“笑论”来描述吧。毛尖小姐经常语惊四座,向来不喜循规蹈矩,她的笔下不乏幽默的描写,时而深情,时而讽喻,读起来着实觉得很有趣。而读到毛尖小姐在纪念哥哥张国荣所写的一篇文章之时,几乎要被她的深情打动到落泪。她一改往日的风趣和犀利,文笔之中尽是怀念,她说哥哥“宛如佳人断弦,好比美人裂帛”“他的眼神和嘴唇带着鸿蒙初开时的柔嫩和恍惚”。那一声“哥哥,你不许走!”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而毛尖小姐写起世事人情来,却又画风一转,用讽喻和幽默去陈情世间道理。

还有“不老”的夏志清,浪漫的李欧梵,风华正茂的王德威,低调的郑树森,诗人戴天,幸福的钱钟书杨绛一家三口,太多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这些文人为读者贡献了一篇篇不朽文章,那些兀自燃烧的句子犹如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焰。

其余部分为作者的随笔闲谈,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文学的观点,见解独到,感悟颇深,除却对中西结合的描述部分,实在难以适应之外,书中大部分的观点和见解确是足以让人受益匪浅之作,但私以为这种写法也无可厚非,每位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背景皆有很大差异。兼容并进,取百家之长,对自己来说,能吸收到其中的精华之处,便是最为珍贵的地方。正如作者所言,对一个地方和一个时代的感情,因人而异,其实,文章也是如此。

最后说说作者刘绍铭先生,他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的博士,曾在多国高校任教,从其作品就可以体现出作者丰富的经历。刘绍铭先生的文字流畅而清幽,没有文人的那种矫揉造作,自带一种淡淡的动人之感,他的经验之丰,识人之广,流之于笔下,呈现于世人眼前,留下一篇篇佳作,与君共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