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晓云》读后感1000字

《晓云》读后感1000字

《晓云》是一本由林海音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6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晓云》读后感(一):被文学美化的婚外情

所有的婚外情都该遭人唾弃。而往往在文学作品却被美化甚至还有歌颂,这是不对的,不道德,甚至犯法。后果可想而知,尤其是不经世事的少女们看到这样的书,也许她们身边刚好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呢。女主对在她身边对她好跟她年龄等各方面都比较匹配的对象视而不见,甚至不愿尝试。一见到稍微有点社会地位成熟的中年男子就各种撩拨,一发不可收拾……作出主动勾引的一系列举动……真是不可取的爱情观。固然是一部写作得很好的小说,人物性格刻画得很细腻,但希望这样的作品不要给未成年看,不适合,毁三观……

《晓云》读后感(二):时代所赋予的命运

刚刚看完林海音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晓云》,描写一个从小与母亲相依偎的高中毕业女生当家教并与男主人相恋的故事,她的笔下,女主人公晓云心思细腻,敏感而又身体孱弱,心中却不失对真实爱情、婚姻的追求,表现在对友人,母亲推荐的婚姻对象的不认同上。她是她母亲与她父亲婚外的结合,无疑说她的命运是有些可悲的 而她,竟也恋上已婚男人,并且怀孕,不也是书中男主人公的妻子所说的“重踏你母亲的路了吗?”

旧时代的婚姻饱受封建桎梏,相爱的人走不到一起,(晓云父亲的原婚配和晓云恋上的梁思敬都是旧式婚姻的产物)书中的梁思敬斯文又瘦弱,未到二十岁便已被其妻子的家族所拘束,多年下来,这么一个无依靠也软弱的人又如何挣得开?放现代来看,用现在的话说,他不就是一个傍富婆吃软饭的小男人?!这一点,相信是那个年代天真又娇弱的晓云所想象不了的。

故事的结局是晓云依然想着海外的恋人,但之后呢,能想象到的是,总有一天,她会嫁人、生子,过上一种每家每户都有的平静生活……

看书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个有点不一般的女孩会有一番不一样的生活,但是结局终归没有,最真实的人还是会回归到最平凡的生活里去。

晓云的故事,感觉很像之前看过的一本书《浅水姑娘》,里面有一句印象深刻的话。“今日的我们,既不能上天揽月,又不能下海寻珠,只不过在浅水中漂流着罢了。”

人总是会被时代打上烙印,免不了逃不开时代赋予的命运。做时代命运的反叛者需要勇气。每次觉得自己快要懦弱妥协的时候,都告诉自己,另一个故事,一个也门小女孩写的书《十岁,我离婚》,生在也门穷苦家庭的小诺珠,八岁被父亲像买卖一样卖给了一个30多岁的男人,未满十岁便被名义上的丈夫强迫发生性关系,十岁,勇敢的小诺珠前往法庭提出离婚诉讼,直到后来成功离婚。

这个故事,看起来惊世骇俗,在那样一个传统习俗密不透风的社会环境里,她能勇敢打破传统,争取一份在当时,当地人看来不可能取得的权利,获得自己新的命运,从她小小的身体里,我看到人的另一种能量,发自人性本能。她的行为在我们看来不是反叛者,但在她们生活的世界里却是,年仅十岁,未经过多少教育,不懂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按社会学的观点,她看上去不可能跳出那个圈子。可是,事实上,她勇敢地迈出了步子,走向她自己的人生。面对她的故事,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惭愧,以为自己在这个世界已足够自我,足够特立独行,可是终是被这个时代腐蚀掉的人,挣脱不开社会已经赋予你的角色标签。

这个故事,应该也可以叫另一个世界。告诉我们能做到的,肯定比我们能想到的更多。

《晓云》读后感(三):《晓云》

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实为欣赏,在图书馆借来《晓云》两天读完,脑子一阵懵,实在找不出来作者这个故事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依然欣赏她温暖的像带有回忆感觉的风格,把一个少女懵懂到深恋的过程刻画的非常饱满,自然,她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女孩,也是一个坚强,敢追求的新少女,这个故事必须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用在现在的社会,就是三观不正,定下很多负面的标签。

那个时代下,大受外来自由思想的感染,新时期下的有良好教育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自由,浪漫的追求更为强烈,徐志摩为了心中的浪漫,无情的抛弃了还在怀孕的发妻张幼仪,鲁迅与许广平结合,小脚发妻仍恪守旧时妇德,悉心照料他的家事。孙中山,蒋介石,人们广为人知他们的妻子是著名的宋家小姐宋庆龄,宋美龄,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父母致命媒妁之言的小脚发妻的名字。除了有一双小脚,她们有什么错,小脚是他们的错吗,除了小脚,她们恪守三从四德,照顾夫家二老,料理整个家事,从没有半点抱怨,时代的诟病却让她们去承担,在她们心中是怎样的痛苦,看着丈夫日渐成功,她们心中骄傲,却也要看着丈夫把时髦的大家小姐领回家,两人默契有佳,再看她脚上的大大的高跟鞋,自己的三寸金莲,是否会想象如果这双鞋穿在自己脚上,就可以跟丈夫琴瑟和鸣,酸楚的眼泪,无奈的命运,悲戚的决定,虽然是旧时代的女子,但也是个深明大义的好女子,她们默默的接过一纸休书,成全丈夫心中的自由,隐没在丈夫的光环之外,继而被时代遗忘。

这也是我高中就在思考的问题,略有触动,有点跑题。晓云追追理想的romantic 的爱情,有没想到这么做下去对喜爱她,叫她老师的梁晶晶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对欣赏她的梁太太又是怎样的伤害,哪怕梁太太与梁思敬没有爱情,但结婚也是梁思敬同意的,他也得到学识,地位,名声,金钱,摆脱了小时候的贫苦生活,如果没有这些保障,哪来的他俩romantic 的自由。

在我看来梁太太是我文中最为佩服的人物,就像一个大人,什么都逃不过她的掌控,不动声色的看着两个小孩所谓的理想的爱情,最后神来之笔一个面会,打破了他俩的“私奔”的计划,断了两人的纠葛。看似成功的又牵制了自己丈夫,但“那就要滚出的眼泪”又是她心底永远的悲凉,给了丈夫一切,抚养他和别人的私生女,打理家里的一切,筹划丈夫的前途,却没有得到她的回报-爱情

结局,梁思敬事业在梁太太的筹划下更上一层楼,也许就忘了曾经这段romantic 的自由爱情,晓云在母亲好友的照顾下临盆,抚养他俩的小孩,就像“少女珍重”的文章,作者告诫少女,社会是险恶的,谈爱情要注意,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不可漠视,不可漠视!她应该感谢梁太太,保全她的少女名声,让这事像风一样吹过去。

婚姻不是爱情的延续,爱情一定是婚姻的前提,结婚就意味着责任。爱一个人没那么简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