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普曼传》读后感锦集

《李普曼传》读后感锦集

《李普曼传》是一本由(美)罗纳德·斯蒂尔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元,页数:8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普曼传》读后感(一):一本美妙的书

大学时,就知道了《李普曼传》这本书,但迟迟未翻阅。我向来是不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在我的想象中,名人传记就像是涂了胭脂水粉的脸,夸张而令人反胃。但这几天来,我完全沉迷于它,他那超人的智慧,辛辣的文风,以及传奇式的写作生涯,吸引了我,这是多么美妙的一本书啊。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李普曼传》对给我的冲击,就像初恋一样,新奇、不安而充满激情。我必须时常带着它,时不时拿出来翻阅一下,不然就会失魂落魄。现在,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久违的希望,以及对正义、理想和整个人类的美好未来的坚定认可。我想,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李普曼传》读后感(二):英雄迟暮一节

全书纵贯大半个世纪,传主与老罗斯福到尼克松历届总统都有或深或浅交往和恩怨情仇,内政、外交政策方面着墨很深,信息量很大,堪堪一部美国通史。

然而最打动我心弦的,不是传主精妙的评论、对美国政治走向的影响、理念的演变、与各种政治势力的合纵连横,而是去世前一节。

身体一天天衰老下去,但是思维如以往一般敏锐。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晚年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不是虚度的,生命是有质量的。不会像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一样最后几年静静度过,除了墓碑上的生命下限往后延迟几年外。不幸的是,健全的思维只如同一个旁观者,看着身体无助地衰老,一切的抱负和创意只能在头脑中盘旋,再也如臂使指,付诸行动了,内心的悲哀可想而知。

最近看了《李普曼传》和《史蒂夫·乔布斯传》,都是这种类型。为他们一叹!

《李普曼传》读后感(三):李普曼

1890~1920年的美国给人深刻的印象。生命贯穿于这30年的两代人,亲历了比前十几代人都要剧烈的变化。一个乡村的、孤立的、淳朴的美国,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全球化的、玩世不恭的美国,洛克菲勒的石油、亨利?福特的T型车、斯蒂芬斯的扒粪新闻、罗斯福的扩张主义,重新塑造了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年轻人,雄心勃勃、又有些不适地进行这一场试验。他们中引入瞩目的一位是沃尔特?李普曼,作为1911届哈佛毕业生最有才华的一位,他没有投身于政治活动,而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他在1914年与他人共同创办的《新共和》是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号角之一。这本杂志表达了一代知识分子最热忱的追求,即如何帮助一个正在进行巨大转型的国家适应她的新角色,既然时间已经来到20世纪,就不能仍死守着19世纪的思考方式与意识形态,而且他们相信,社会是有可能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在年仅29岁就为威尔逊总统起草和平十四条的李普曼,将后半生投入了外交事务的专栏写作,依靠惊人的思维与分析能力,使美国人适应了一个逐渐成真的现实--她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领导力量,她必须拥有勇气与信心,完成她的使命,接受各种挑战,忍受疲惫与挫折。

许知远《醒来》

《李普曼传》读后感(四):铁打的李普曼,流水的美国总统

知道李普曼这个人,还是5年前,为了帮男票写他公修课论文,对比李普曼与杜威的XX思想异同,具体论文要求已经忘了。当时临时磨刀,以最快速度看完了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英文版。后来渐渐对李普曼产生了兴趣,就完整地看了一遍《公众舆论》和《幻影公众》的中文版。

2014年4月11日在孔夫子上淘到这本《李普曼传》,看着这厚度,就预感会花很长时间读完,甚至极大可能是读不完的。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都位列我年度必读书目之首,2016年9月22日,我终于看完了!

首先要感谢三位翻译,文笔十分流畅,有时还带些古朴,从这本书里还学会了“民瘼”这个现在极少见到的词。本书的校对也是相当之负责的,885页的篇幅中,只被我这火眼金睛找到了两处错误。这个比例在现在的书里,那简直就是良心中的良心。无论如何,译者和校者对这本书都是诚意满满的。

开头讲李普曼求学生涯,尤其是在哈佛里接触过的那些学者的时候,略显无趣,不过自从李普曼就业之后,他的开挂人生正式开启,看起来就一点都不累了。不过看完这本书会有个错觉,不知道是在看李普曼的个人传记,还是在看美国近现代史。从西奥多·罗斯福到杰拉尔德·福特,李普曼刷过这么多的美国总统,而且他能动辄给总统、国务卿、军方高层写备忘录,甚至亲自为他们拟定发言稿,李普曼的人生实实在在地就是与美国近现代捆绑在一起的。

不过,李普曼终其一生,虽曾在体制内短暂任职,但绝大部分时间是作为新闻记者(中的专栏作家)活跃在媒体界。以他的影响力,当个国务卿完全不会有阻力,但他始终选择通过舆论来影响政治。究其原因,与他的天性和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有关(从他与戴高乐的友谊中可以看出),他的妥协只存在于对国际国内事物的看法中,还不存在于对其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因此,他坚定地用笔来战斗。当他赞同总统的决策时,他乐于当白宫的吹鼓手,施展他最拿手的宣传术语。他从不吝于赞美他属意的政治人物,但是也从不害怕与他们撕破脸,严词批评、讽刺他们的昏庸做法。这些总统们各个以为可以拥有李普曼、借力李普曼,何其愚蠢和自负。

李普曼也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宗教、意识形态看得很淡,这是他分析国际国内事务的根本前提,因此他能提出一些与主流意见相逆的、甚至是有些冷酷无情的建议。书中多次提到,李普曼不乏前后矛盾的观点,这也是他人攻击李普曼最常用的说辞。我想,作为一个一周要写三篇专栏文章的作者,他就具体事件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不可能将观察周期放得太长,只能着眼于当下,因此得出些前后矛盾的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李普曼的身份是专栏作家,而不是国际关系专家,他并未建立自己的一套分析地缘格局变化的理论和范式,因此不能苛求他做出多么准确的预测。

从这本传记中可以看到,李普曼参与美国政治的程度是惊人的(而且他没有任期限制,也不需要争夺提名和竞选)。虽然他的呼吁和建议时常被阳奉阴违地无视掉,但仍有大量是转化为各种政策运用到实践当中。李普曼是美国从“光荣的孤立”转向“帝国主义泥潭”的见证者,他既是主张美国放弃孤立主义的人,也是反对美国过多介入他国内政的人。从这点上看,李普曼居于体制外,却看得看清、更明,不会受到体制内的名与利的牵绊,也不会随着体制惯性滑向错误的深渊。

最后要表示敬佩的是,李普曼同志78岁才正式退休,让我们这些写了5年稿子30岁都不到就想退休的小朋友们惭愧不已啊。向李普曼同志学习!

《李普曼传》读后感(五):这本书我读到第188页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一本书一旦开了头,无论好看不好看,总要把它读完,强迫症似的。可是这回我破了个例,这本将近56万字的《李普曼传》我只读到了第188页,大约只是整本书的三分之一,我的阅读到此为止了。罗纳德•斯蒂尔这本传记英文原名是《Walter Lippermann and American Century》,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在描绘分析美国与世界的关系,而我因为对美国和世界的历史一窍不通,读得非常痛苦,加上书中印刷得密密麻麻蚂蚁一样的文字,看得我的眼核直疼,真有种“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之感。

于是换了一本人民日报出版社编的关于李普曼的小册子来看。这本小册子只用30页便介绍完了这位“美国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专栏作家。他从24岁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逝世为止,写作活动持续了60余年,一生写了总数达1000万字的上万篇时政文字,发表了30多本著作。”当我的眼睛掠过这段文字时,头脑里没有产生任何想法。然而,这段毫无色彩的简介却曾经对一个22岁的青年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它不正是我一直寻找的职业模式吗——以言论为业,高产,创作生命漫长,很早进入舞台中央,并将影响力持续到生命终止……”

这个北大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的22岁的学生,当时正在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我已经22岁了,却不知该以何为业,期待别人的生活能给我启发。”当他有一天傍晚在图书馆徘徊,无意之中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一本编号为K837.1254/2的书时,他的命运就在那一瞬间被改变了。这本书从此再没有离开过他,大学毕业时,他用赔偿10倍的方式把它留了下来。这本书就是《李普曼传》,这个少年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专栏作家的许知远。

而最初在我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光影的则是描绘李普曼在哈佛的大学生活的那些文字。“1908年秋季的一个早上,威廉•詹姆斯(哈佛大学教授,实用主义哲学家)亲自敲开了李普曼的房门,他首先和蔼可亲地向李普曼报了姓名,然后热情地赞扬了李普曼所写的关于温德尔的文章。这对李普曼来说,真是受宠若惊。从此以后,这位老教授几乎每周四上午都邀请李普曼到他家里喝茶聊天,他们海阔天空,从政治、伦理到宗教等等无所不谈。詹姆斯鼓励李普曼认真读书,多写有关政治和哲学的文章。这些教诲使年轻的李普曼永远不能忘怀,在他日后的著作中都留有印记。詹姆斯还教育李普曼,作为一名作家,每天都要写至少一千字的文章,不管是否愿意,也不管有无东西可写。”(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李普曼》)

是啊,哪个青年不期待在人生刚刚展开时,有一个强有力、值得信赖的前辈的指引呢?

或许,这也是我们许多人打开一本传记的最初动因。

然而这本书我只读到了第188页。

“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首屈一指的无冕之王、白宫的谋士、华尔街的智囊、专栏作家的首脑。”

“他评论从奥西多•罗斯福到理查德•尼克松的历任总统,对赫鲁晓夫、戴高乐提出外交建议,和威廉•詹姆斯、佛洛伊德、凯恩斯、萧伯纳讨论问题,他以镇定自若的口气教育几代美国人如何应对大萧条、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越南战争……”(许知远《理智与情感》)

这就是赫赫声名万户开的李普曼。而我因为不懂美国和世界历史,暂时还无法理解他的伟大,触摸他的灵魂。但是,我会一直记住,这本《李普曼传》,我读到了第188页,我相信,有一天,我会翻开第189页,继续读下去,而且我也相信,有一天,我也会遇见一个人,在冥冥之中的某个瞬间,他就改变了我的命运,就像李普曼改变了许知远的一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