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冬牧场读后感摘抄

冬牧场读后感摘抄

《冬牧场》是一本由李娟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冬牧场》读后感(一):感谢杭州政府出资,新书借阅活动

之前一直吐槽杭州图书馆借不到书,现在直接可以去书店拿新书借阅,杭州政府买单。格局打开了!

有幸李娟的书都在可借阅书目内,先看冬牧场吧,期待已久了。

p6序:在《羊道》的繁体字版自序中我曾提到过自己这种缺陷:"……说起来这一切都是悲观的,但我心里仍有奇异的希望。我但愿这一切只是自己狭隘的见识,我但愿这世上只有我最懦弱。"我还写道:"命运是深渊,但人心不是深渊。哪怕什么也不能逆转,先付出努力再说吧。"这就是我的努力。

p22 同样还是在行走中伴随着太阳缓慢而威严的出升。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冬牧场》读后感(二):阿勒泰的冬牧场:极寒世界中的温暖

阿勒泰的冬牧场,在物理和心理上都与我们相隔极远。

那里冷至零下四五十度,温度计都难以正常工作。鸽子蛋大的雪花像子弹一样砸在脸上,呼吸一口,鼻毛就会被冻住。

那里是荒凉的戈壁滩,数万亩牧场只住了两户,几百匹牛羊如同滴水入海。天地太空旷了,人们用歌声填塞寂静的四野。

生活条件呢?没有信号,也没有水和电,牧民从很远的地方背雪,用羊粪充当建材并取暖。最苦的是放羊,骑一天马回来,冻得话都说不出来。

李娟和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共同生活了一个冬天,驱赶牛羊进入冬牧场,安营扎寨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掬起一小团温暖与安宁”。条件是无可想象的艰苦,她能坚持下去并融入其中真的非常了不起。李娟用细腻的感受让我们看到一种全然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人类不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即使睡在羊粪修建的地窝子里,也要用绣花毡布装饰四壁和地面。

出门时精心打扮,穿上最体面的衣服。

食材有限,依然可以用羊粪灰烤出香喷喷的包子,用油炸加了红糖或盐的包尔沙克。当客人上门时,要用最好的食物和盛情招待他们。

长夜漫漫中仔仔细细看每个电视镜头,直到储存的电量全部耗尽。

他们坦然面对一切灾难和挫折,并小心呵护着体面和尊严。因为生活已然困苦,再对付着过就是破罐破摔了。

当人类被几乎剥去文明进步的外衣,在大自然中是如此弱小,莫测的天气给安全、健康、财产、生活质量都构成无数挑战,但牧民们是淡然的,“命运是深渊,但人心不是深渊。哪怕什么也不能逆转,先付出努力再说吧”。

一直很喜欢李娟的文字,真实有趣,总能在平淡的日子里咀嚼出丰富多彩的滋味。拥有这么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的怕不止是苦乐参半,但苦的部分总是被她浅浅略过,乐的部分却让人哈哈大笑。

李娟为写作曾在一年四季进入牧场体验生活,《冬牧场》是她心中的代表作。大概极限环境更能够挤压出“真”,于是我们的心就像被风鼓胀的帆,装满莫名的感动和力量。

须知,我们所以为的平淡生活,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无比奢侈。

《冬牧场》读后感(三):三版自序 / 李娟 文

三版自序

这些年这本书被翻译为英文和日文出版过。出版过程中和翻译有着大量交流与沟通,令我打开了另外一些看待这部作品的视角,并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是自己缺乏耐心而造成的各种表达歧义。于是在这一次的版本里做了相应的修改或增加注释。除此之外,第三版并没有重大改变。

最大的改变是自己的一些认识。

这些过去的记录、过去的情感,虽然都出于过去的自己,但那个自己未必真的理解这一切。比如,读到和居麻的一些对话,其中有一段,他憧憬着未来的生活,希望女儿加玛在夏牧场的商业点开一个小商店,还把李娟也安排了进去。说加玛负责卖货,李娟负责进货。当时的我只是觉得他这些想法温馨有趣,便记录下来。十多年后重读才反应过来,他当时可能是在暗示,希望我能帮助加玛。因为做生意这一块,没有人指引的话,一个普通牧民很难入行的。牧场上的每一个商人对于自己批发进货的渠道守口如瓶。居麻担心我家也是如此,便如此试探。然而我没能领会。他可能以为是我的婉拒吧。他可能很失望。

这样的意外发现还有好几处。

我为种种遗憾而怅然,为自己的迟钝而懊恼。然而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了。

然而我也不愿重返过去。

在这本书里,我写出了自己身处陌生艰辛环境中的种种情绪。惶然、不安、宁静、喜悦、满足、敞亮、激动……其实,还有一种情绪从来不曾提及,那就是痛苦。我独自进入冬牧场,投身完全陌生的家庭和生活,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和我的性情所对抗的。但那时创作的野心战胜了一切。我坚持到了最后。如今很多人问我何时“重返牧场”?这本书何时能有后续?再没有后续了。我的勇气——年轻的心才有的那种热情和勇气——已经用尽。我甚至不能在现实中面对书中的人们。无论多么怀念他们,感激他们,依恋他们。这是一种源于自己的脆弱的痛苦。

还有一种痛苦源于自己的无能。

有一件事,至今仍折磨着我。

在冬牧场上,几乎每一个牧人都有一件衬着羊皮的军大衣,又厚又沉又宽又大,防寒防风方面,这种衣物无可替代。但牧场上能买到的军大衣都是大码,我个子太矮,实在穿不了。于是进入牧场前,我妈帮我在城里买到了一件小码的。虽然我穿着还是大了,但不至于拖到地上。对于一米七身高的姑娘加玛来说,这件小码的军大衣却非常合身。于是每到她放羊的日子,她一定要借穿我的大衣。因为爸爸居麻的大衣实在太大太破旧,她是自尊体面的姑娘,这方面有小小的虚荣心。我明知她非常喜欢这件大衣,离开冬牧场时,也很想把这件大衣留给她。但是,它是我妈买的。出发进入冬牧场前,我妈再三交待我一定要把这件衣服带回家。她知道我心软,总是轻易送人东西。这件大衣她花了两百块钱,以我家当时的情况,也算是一件重要财产。其实我不以为然,要知道这种厚重甚至笨重的衣服,离开牧场后基本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但那时的我却没有资格违逆。那时的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暂住我妈家中,连一件衣服的支配权都没有。于是,最终我还是把这件大衣收进了行李,忍着心,艰难地忽略那个姑娘先是期盼而后失望的目光。

回到家后,我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军大衣带回来没有?”那一刻我突然涌起无能的怒气,又立刻感到深深的痛苦与无助。深深地怨恨她,更怨恨自己。

对了,记忆中还有一种痛苦源于孤独。在冬窝子里,每当有汽车引擎声远远响起,我就跑上沙丘,长久张望——我极度渴望有人来看我,渴望与外界接触。但是从来都没有。连我妈都不曾来看看我。只有我的朋友二娇给我打过两个电话。是我一整个冬天里仅有的安慰。

在后来的写作中,我努力回避这些与我的表达方向无关的情绪。但只有自己知道,掩饰不了的。尤其这一次重读,好像只有自己能发现,无论在多么满足的幸福的时刻,也总有小小的压抑的叹息。这本书是一部陌生民族的生存景观图,也暗藏我个人的一段狼狈的过往史。它写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刚巧同步着自己人生的一段困境。十多年来,每一次重读它,每一次重陷种种寒冷的记忆,每一次都能被寒冷中人与人的相处细节深深温暖。然而时间越久,某种缺憾越大。所幸它可能并不重要。和我所记录所赞美的牧人们的勇敢坚韧相比,它可笑极了。所幸再寒冷无边的冬天也有着温暖宁静的内核。而自己那段四处漂泊、狼狈无措的人生,也总是鼓涨强烈的希望。我希望人长久,希望大家渐离贫苦,希望大地上一切生命安度冬夏,希望自己变得强大有力——贪得无厌地希望着。并且一直希望到了现在。

所幸这本书这些故事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地,有力地慰藉着我。

谢谢所有阅读者,所有旁观者。

李 娟

2023年5月21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