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摘抄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摘抄

《深山夏牧场》是一本由李娟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一):没看够

《羊道》之三《深山夏牧场》看完时,意犹未尽,尤其很想知道告别这段生活时李娟的心情和哈萨克游牧家庭如何对待这样的离别。挺喜欢李娟发发感慨的。

不过再一想,克制如李娟,怎会把这样容易煽情的场景,释放给我们呢?给自己留一段独享的情感空间何其美妙。

书中,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二):饭菜的灵魂会变得热烈而高亢

早晨起来,煮了一碗面,扔了两个鸡蛋进去,又放了一些咸鸭蛋的蛋白进去,添一点味道。 加了一根黄瓜,再剥了几瓣蒜。最后配一杯咖啡。相声中说的食物搭配。 却禁不住读起了深山夏牧场: “我要赞美食物!我要身着盛装,站到最高最高的山顶,冲着整个山野大声地赞美!——谢天谢地,幸亏我们的生命是由食物这样美妙的事物来维持的。如果走的其他途径,将会丧失多么巨大深沉的欢乐和温暖啊!” 当我咬下一口蒜, 偶尔会被辛辣激发眼泪,朦胧中心中涌着一段话,同样来自深山夏牧场:

谢谢蒜,它是辛辣的,却又明明是香甜的。 它洁白饱满,举世无双。 把它切碎后拌进饭菜里, 饭菜的灵魂会立刻变得热烈而高亢。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三):前山、深山夏牧场

飞于山河之上,隐于草芥之中。这一次,李娟带着全新的自己和的神秘亲笔信呼啸而来,翻开书,看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打开耳朵听牧草在合唱。

第一次读李娟的作品,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尤其是游牧民族更是一个迷。作者其实用非常朴实的词语来描写,可能就是专业里所谓的白描手法吧,反正对于我没有文学功底的人来说读起来非常容易,她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通过作者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远在世界边缘的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领略他们深深根植大地、与自然紧密相依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了解他们的艰辛、他们所面对的残酷的自然和他们的乐观,探寻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质。让每一个阅读的人,发现纯洁、坚强和乐观的力量,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四):深山夏牧场

本来以为故事会讲到八月的拖依和李娟的离开,没想到结束得蛮快的,这个叙事倒和冬牧场不太一样。 羊道这一套书,再加上冬牧场和我的阿勒泰的故事,感觉就是把这个游牧民族一年的生活都能有大概了解了。 读完羊道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在春牧场转场时被抛下的怀特班,以及后来参加拖依时因为太吵闹被绑在树上的新怀特班,虽然他们都没有出现在这本书,但是我每次读到关于班班的故事,就会想起这两只小狗,会想起在河的另一岸能不能自己生活的老怀特班,以及被绑在树上自己能不能挣脱的新怀特班。我甚至还会觉得扎克拜妈妈家里的狗是不是不太适合怀特班这个名字啊。 我读着书又常常陷入和李娟一样的怜悯当中,会怜悯怀特班,也会怜悯那只李娟看大的黑山羊羊羔。一旦和一些事物产生联结,似乎就很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但觉得自己这种情感像李娟书里说那位远离游牧生活的医生一样:她是善良的,但她的善良已经太遥远了。我的生活和那片土地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所以我担心我的怜悯也太遥远了。

《深山夏牧场》读后感(五):和游客比起来底气十足,但比起牧人是个走马观花者

羊道三部曲读完了。

李娟的文字很朴实,读起来会让你觉得她就是你们县城里开小卖部家的那个女儿,你们边走,她边跟你讲着自己在牧区的生活,很真实,同时也很向往。

“后来发现,小羊的皮毛厚实、浓密、柔软,干净蓬松,还微微带卷,大羊则浑身脏成一绺一绺的。活了许多年与只活了半年到底不一样啊,衣服都会旧很多。”

“在牧人们迁徙转场的途中,大家一起经历了种种艰难和痛苦。人也一样,羊也一样,马也一样,但大家都静默无声。”

“更多更宽广更强烈的冲击,是再偏远的角落、在执拗的心灵也无从回避的。世人都需平等地进入当下世界,无论多么牢固的古旧秩序都正在被打开缺口。虽然从那个缺口进进出出的仍是传统食物,但每一次出入都有些许流失和轻微的替换。我感觉到了。”

“我和卡可汗妈妈一见面就大力拥抱,左右亲吻。然后跟去她家喝茶,吃了非常新鲜的馕,还喝了酸奶。真幸福啊!馕瓤又软又白,外壳金黄酥香,酸奶里也被殷勤地加了许多白糖,甜滋滋的。”

“总之,和游客比起来,我底气十足。但比起牧人,我又是个彻头彻脑的走马观花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