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摘抄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摘抄

《羊道·前山夏牧场》是一本由李娟著作,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一):期待

从《九篇雪》到《冬牧场》,一直被李娟的真善美感动着。她给了我们那湛蓝的天,沙漠中徘徊的羊,以及淳朴的牧民。李娟的文字总告诉我,平凡中的苦乐,不必去夸大,在夜深人静之时,自会在心中涌现。生活之苦,我们接受,生活之乐,我们牢牢拽着,这就够了。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二):牧场

说个无关文学的题外话,想象一下刚刚学完寄生虫来看一部有关于牧民生活的小说,最先看的是《深山夏牧场》(顺序一点点混乱,应该从春牧场开始会好一点),我还记得刚开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阿姨取水并喝生水,em……这是寄生虫大忌大忌⚠️⚠️而且在前山夏牧场里我发现了加孜玉曼有异嗜症,然后我翻了一下教材,对,饶虫感染。

说完题外话,这是时隔多年我再一次看那么有关自然的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三):痒

前山夏牧场和前一部李娟的羊道系列一样,写的依旧是游牧民族的不断迁移的一直在路上的生活。虽然李娟把三部曲按照大概牧场的位置划分为三部,但是总感觉看过来这两部第一部比较偏向于生活中的小事记录,让人对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有一些大致了解;这一部会记录人物和小心情多一些,对于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领域又稍稍进了一步。言语依旧十分幽默,描述的词句毫不夸张造作,但就是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偷偷的打动着你。

很期待看羊道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但是又不舍得一下看完。想读却又不舍得读完的那种痒痒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四):前山夏牧场

这是我读的李娟的第四本书,大概能够明白为什么之前在推荐治愈书籍的楼里面会有很多人推荐李娟的书。虽然李娟在冬牧场和夏牧场的书里面都有谈到孤独,但是我觉得她融入游牧生活已经很好了,而且她乐观,待人待物又宽容而广阔,所以从她的笔下真的可以看到不少可爱的人。 不过看这本书,我也会发出了李娟一样的感叹,到底是什么让这世界最后一支游牧民族继续选择这样的生活呢?每次看到转场的生活,我就会感叹,大家都好能熬,那么冷那么漫长那么艰险,却毫无怨言。而且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依然能选择游牧生活,我觉得真的很不容易,就好像李娟很喜爱的苏乎拉,她向往城市生活,也敢于去追逐城市的美好,但是也烙下了游牧的印记,也愿意在这样的环境的生活。 现代文明的发展下,人们选择更为便捷和舒适的生活是理所应当,但是传统古老的文明也需要传承。希望大家都能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但是又想保留我们这片土地上美好的传统。这真的很矛盾。或许是我陷入个人标准中,我所认为的舒适并非所有人认定的美好生活。也总会有人选择与大多数不一样的生活,坚守着大地上流传多年的生活方式。

《羊道·前山夏牧场》读后感(五):盛大而辽阔的孤独

读完这个系列最大的感受应该是孤独,一种盛大的,辽阔如坐落在西北的山脉与原野的孤独。李娟是太有感受力的作家,也太有灵气,她笔下有趣的,充满希望的生活与劳动固然与她乐观的天性有关,可是依然显得孤独。因为过强的感受力,她所描绘的东西一寸一寸都鲜活绚烂;也因为过强的感受力,她很难不茫然,很难不犹豫,很难不在感同身受的同时又深知自己格格不入。于是孤独就不由自主地在文字里流露出来,如同衣服上时不时冒出来的线头,或者其实更像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浸润着土地上扎根的一切,漫山遍野。

那些牧人们也会感到孤独吗?放牧的卡西,骑马的斯马胡力,在草地上小憩的扎克拜妈妈?

是否他们比李娟更适应孤独,如同他们更适应漫长的转场,艰苦的劳作?是否他们只是与大地,与山川,与他们饲养的动物更为关系紧密,因此早就从这些伙伴中窥得了世界的真相,因此对这铺天盖地的孤独才不慌不忙,不声不响?

是否他们只是更擅长忍耐,如同忍耐病痛,忍耐生命中的一切苦难与疼痛,还是他们从未感到过孤独?追水逐草的古老民族,将漂泊的,游牧的一生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民族。不必孤独,他们从未离开这片土地,因此也不曾离开自己的家乡。何况他们是从土地中汲取能力与生活的底气的呀,何况他们总是在劳动,在歌唱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