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摘抄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摘抄

《李清照集笺注》是一本由(宋)李清照著 ; 徐培均笺注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一):不适合一般的读者

也许我个人文化水平低,这种过于全面,复杂,系统的集评本让人看了实在头昏,更别提欣赏了。反而不如其他小巧但厚重的版本效果好。比如齐鲁书社的《李清照词鉴赏》就很不错,词作与赏析相互映照,美不胜收。读起来惬意轻松,同样能领略到李清照词作的真意所在。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二):《李清照集箋注》

予酷愛易安詞逾二十年,目前謹藏諸集之中,竊以為王仲聞《李清照集校註》博引詳瞻,冠絕學林,難乎踰越;未料徐培均《李清照集箋注》,訪得東瀛孤本,考據精嚴,注疏翔實,與王本亦一時瑜亮也。近日有幸購得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一冊,此乃施議對《李清照全閱讀》之所據,亦為易安名本。俟後與王、徐兩本精研參讀,唯冀深於易安遺稿,偶發前人之未得,告慰芳魂妙筆遺澤不致湮沒,其樂亦無窮也。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三):卷一所见李清照爱好三

卷一为词,除去存疑的部分,得李清照终生不灭的爱好有三。 一,爱桂,其次梅,再其次菊。徐先生以江梅判定几首词的写作地方,或有道理。但李清照少女时写过嗅青梅,家里必种有梅,当时汴京,尤其富贵人家,种江梅似乎也可能,以此判定恐怕有点轻易吧。现存词中,大约咏梅者最多,晚年《清平乐·年年雪里》:“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和嗅青梅时相比,寄托明显多且深沉。 二,爱泛舟游娱。从早年到中年再到晚年,此兴不灭。流寓金华时,尚拟泛舟双溪。 三,爱读书。得读书三昧:“枕上诗书闲处好”。和赵明诚恩爱时,以猜中某字在某页某行是第几字,角饮茶之先后。《金石录后序》记到越后,书画研墨,不忍置他所,搬至榻下,手自开合。 以上三个爱好,似颇可见易安的性格,姑记于此,以备来日。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四):金石本色博雅清

李清照是整个宋代文学里一个轴心式的人物,既潜心词的创作,又有理论奇崛出世,还有诗文互相倚重。士人对李清照古文、诗歌、小词并擅胜场的局面,向有所认同。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嗣响晏欧,踵步苏辛,诗作也“奇气横溢”,在中国学者不计其数的研究下,纤毫毕现。

其实,她的金石书画功底更是一绝。《才妇录》说她“能书能画”,如张丑说:“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又长于文藻。迄今学士每读《金石录序》,顿令精神开爽。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大奇,大奇!”

李清照之于诗词与金石,可谓一柔一刚,中国文化的双向极致她均已齐备,即使读她的闺阁之作,也不觉大红大绿、镶金嵌银。其实,她实是于平淡日常中善用墨色,勾画它的最高美学曲线。其他色彩,只是附庸。这也正是在对李清照的诗词做过各种系统研究之后,特别要跳开来,不光用情婉深沉的目光来看她的原因。如果仍然只停留在阅读她的闺情妇趣,那就不会有如此丰赡深邃,那么鲜明的取舍褒贬。

较有意味的是,画家画古典仕女时,选取的对象多为李清照。也许,这一书画含义颇深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据清代况周颐在《蕙风词话》里,记有李清照“荼蘼春去”小影,只是简单观来,很有些林下风味: 按沈匏庐先生涛《瑟榭丛谈》:“长白普次云太守俊出所藏元人画李易安小照索题,余为赋二绝句云云,未知即此本否?”易安别有“荼蘼春去”小影。

许因浸润金石书画良久,李清照其人有一种“掬水月在手”的神美意象,这桢小像,想来是容华淡伫,绰约天真。画者应是尤为深情领略李清照的,对她的书画情缘解读颇具会心,而使她留下一个美雅的影像。

《金石录后序》最后说:“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李清照虽风鬟霜鬓,仍不忘金石之事,细密详实道出她好古博雅的婉转曲折人生,在大篇幅浓笔重墨之后,临末曲终奏雅,给人一个警醒的提示。这正是因她与金石书画的情缘,心念有系,余香未沫也。

《李清照集笺注》读后感(五):好词 好书 好学者

提笔为《李清照集笺注》作评,心中着实忐忑。此书既能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列入规格最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便定非我等才疏学浅之后学所能评品。拜读此书只因笃爱宋词,又犹以易安词为最,本只为陶冶性情,不求甚解。

此书共三卷,分别为词、诗、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选用罕见的明汲古阁未刻词本作底本,辅以清汪玢辑、劳权手校本和清沈瑾手钞本等相互参校,颇具校勘价值。当然,上海古籍出版社严谨细致的编校和朴素大方颇具古典风格的封面设计也为此书增色不少。

正如徐培均先生于再版后记中所言:“《李清照集笺注》出版以来,备受青睐,未及一年,即已告罄。在古典文学著作出版不太景气的今天,不能不算是一件令人惊喜的好事。”的确,在“快餐文化”的侵蚀下,面对一万余册的销量,我们不得不承认“惊喜”二字的妥帖。古籍研究本就不是易事。就此书而言,历经沧桑,多数关于易安词的宋代刊本遗落历史长河之中,而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一生所作词文颇丰,但传世本的并不多,可供参考的文献极为有限,其研究难度可想而知。从寻找底本到考证辨析先生埋首故纸堆中不遗余力地寻求易安词的“沧海遗珠”,此种精神便是值得学界后辈继承的。先生于书中提到的“艺无止境”四字,值得深思。面对浩瀚的古代文学典籍之海,三年五载甚至倾注一生所得的成果也许都显得微弱,这便需要学术的传承,而我认为学术传承的重点在于学术精神的传承。

现今,在市场化的浪潮中,真正尊重学术、潜心研究,富有学术精神的大学者越来越少;功底深厚、注重质量,以文化传播为使命的大编辑也越来越罕见。学术作品的层次和质量也由此可见一斑。在利益的驱动下,图书市场中沽名钓誉者多而真才实学者少。这也就更显得《李清照集笺注》一书难得。最后引用秋盈兄一句话“告慰芳魂妙笔,遗泽不致湮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