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1000字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1000字

《猜想与反驳》是一本由[英] 卡尔·波普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5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一):告诉你什么是理性与批判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观念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它梳理了我的思维,虽然波普尔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却实在是对理性的一次集中的表达与赞美。对于让我认识到什么是“真”有着特殊的意义。至于什么是善,自然要在别的地方寻找。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二):求这本书的TXT版啊 呵呵

哪位哥哥有这本书的txt版 方便手机上看的 谢谢 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我的评论怎么能太短了?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三):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还是在人人网上看到同学的推荐才知道这本书,看这本书时不知怎地让我想到对于《厚黑学》这本书的评价,确实是少有的不自欺欺人的书。也想到胡适之先生曾经说过的“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以前也常在想一个问题,人们认识世界是由他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而对于自己所了解的知识理论是真是伪可能自己都会一无所知。人们所了解世界脚踩的基石是否是充实的,还是一个空壳,还是人如想要得到进一步真实的理论必须把基石摒弃?读完此书,也算是对我心中一直有的问题划上了一个句号。

《几何原理》的问世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正面来说,它为很多学科建立了一整套的逻辑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即基于几个公认的假设,再由这几个假设进行推理论证就可以建立庞大的学科理论体系框架。但从反面来看,这也很大程度上挟制了人类的认识。任何人,只要认同其学科所提出的假设,则都会败倒在由此假设而建立的理论体系之下,牛顿力学理论正是很好的明例。

然而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批判前人的理论,否定前人的理论,历史和科学才能得以发展和继承。接受了此书中的认识论的观点,理论只是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工具,顿感理论头上带的光环消失掉了,以前脚上的基石没有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凌空猜出理论,也不必担心此理论是否会无懈可击和不可辨驳。这确实是对人类的认识论是一个很大程度上的解放。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四):读后随想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虽然由于没有哲学知识的基础,只看懂了五成。但是我不妨碍从中找到一些共鸣。全书一共600页,看到两百多页,便忍不住先写点东西下来。

读中学那会儿,我一直是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这不是说我是那种爱捣乱的学生。而是我的怀疑特别多,尤其是物理和化学。我想老师不愿意回答,或许的确是因为他们回答不出。因为当寻根究底为什么到了最后,就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这不是老师专业范围内能解决的。我是一个爱执着于怀疑的人,因为不仅我自己痛苦还把这种痛苦顺带捎给了老师。

为什么是这样的啊?原子那么小,我又看不到。因为道理很简单,其实这些都是只是猜想而已。而老师不能说这些都是猜想,一个是没这个水平,另一个是他们的意识中这些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真理。

还有就是我们能知道什么错的,却很难说明什么是对的?这个在我遇上选择题的时候,真是深有同感。那一排的选择题来看看,尼玛全是错的么。尤其是语文和政治的选择题。有些语言表述不清,这个时候就特别痛苦。你能怪我做错题目么?明明是你没有表述清楚。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去买本标准答案来背。

我一直觉得我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教育,其实磨灭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说来说去也说不出原因。我觉得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学校爱告诉你什么是对的,教科书列出的都是真理。广大教师,甚至不惜用人身攻击来教育你什么是好的。爱之深责之切,在高尚的目的之下,一切的伤害似乎都只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说有人能告诉你什么是真理,那你还用思考做什么。只要乖乖地接受这一切便是了。然后你每天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重复记忆这些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义务教育和邪教没什么区别。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五):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吗?

记得大一那会,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一些批判科学的文章,理由无非是不能解释所有的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泯灭了人性,没有伦理,也有人说科学只是一个工具等等。

那时候觉得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特别有道理,:知识关乎自然,美德关乎人生。换句话来说,就相当于画了一个圈,这是科学的地盘,其余的都是科学不能触碰的领域,这也是康德的观点。至此,仿佛历史已经终结,我们已经把人类给摸透了,科学也回到了应有的位置。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人类的先验观念从千古以来就是亘古不变的吗?科学是否只是一个换了概念的“宗教”?

首先,我们得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我都会大声地喊出“科学家”这个神圣的职业,当时也特别喜欢看《快乐星球》这部儿童连续剧,那时候真的就觉得自己以后肯定是一个科学家,当然,现在看来就仅仅是个梦想了。那时候的“科学家”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在很多的眼里,就是做神奇和奇妙的事情。

大了一点,学了物理化学之后,科学在我眼里,那就是一堆公理和计算公式,一下就暴露了我有多学渣……

卡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就有提到”科学”,他认为,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不断清除错误而增长,这就是科学。换句话来说,科学界是世界上唯一以“亵渎”自己的“神”为最大乐趣的人群,为了勾引更多人来“渎神”,他们甚至为此设置了巨额奖金(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奖),以财富和名利奖励那些打前人的脸打的最狠的家伙。

按照卡普尔的观点,科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体系,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质疑和反驳的态度,它假设世界上有真理的,而真理是我们永远难以企及的,我们只能不断地假设,不断地推翻谬误,即使我们一不小心触碰到了真理,那我们也没法知道这就是真理。当有些人总是把真理,科学挂在嘴边时,其实他们也正在成全着另一门伪科学。

实际想一想,我们人类不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

从我们人类所能认知开始,从图腾崇拜,到神话传说,到宗教信仰,到如今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我们人类对这个世界认识的进程,从人类的角度出发,神话比图腾更“科学”,宗教比神话更“科学”,科学技术比宗教更“科学”,就像科学技术史一样,就是一个理论推翻或者吊打之前的理论,我很喜欢的看一本科普类书籍《上帝掷骰子吗?》基本就沿着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现今改变我们生活的量子力学展开,虽然里面作者用了比较通俗的语言去介绍量子力学的发展,但是还是较为枯燥,但是在其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类在其中所散发的思想闪光。

比如说,光的反射和折射,牛顿用微粒说解释,预言很成功;后来用波动说解释,预言更成功,而这仅仅是更成功而已。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错误的,是不是很震撼?

那就对了。科学不过是盲人摸象而已。每多摸到一点,知道的东西就会多一点。但大象太大、大象的肉体组织可以无限分割,里面有无限丰富的细节……所以,今天我们的认识,一定都不是真理。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真理长什么样子。

那也许有人会问了,那我们人类都是活在不准确,甚至是谬误之中?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觉得可以用一句很著名的批评康德的话来概括:是先学会游泳才下水,还是下水了才去学游泳?

不管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且,我相信,这些知识都是累积的,并不是今天推翻一个明天推翻一个,也不要以为以前的人们就生活在愚昧和水深火热之中,这只是和当时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关罢了。

最后,我还想提出一个猜想,从图腾崇拜,到神话传说,到宗教信仰,到如今的科学技术,难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打开世界奥秘的钥匙?科学这个“反驳与猜想”的理念会是历史的终结吗?

在我看来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康德的先验观念也许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那种看似已经定论的观点,从漫长的历史的长河来看都是片面的,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来看我们这个时代引以为豪的“科学”,就和我们这个时代去看古希腊时代的神话那是一样的,以后也许还会有什么X学来替代“科学”成为人们所最信任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其实要说什么是永恒的,不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本身,不是康德先验论本身,而是我们现在所记载的,而且被后人所看到的,这才是永恒和不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