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拉米斯之战》读后感100字

《萨拉米斯之战》读后感100字

《萨拉米斯之战》是一本由(美) 巴里·施特劳斯 (Barry Strauss)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拉米斯之战》读后感(一):拯救希腊和西方文明的伟大战役——萨拉米斯之战

萨拉米斯战役被称作一场伟大的战役,因为如果没有这场胜利,希腊的荣耀就不会为世界所知。

本书是作者巴里·施特劳斯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和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而写作的一部与希波战争相关的作品。对希腊文明,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两个主要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本书中也有提及温泉关之战,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三百勇士抵抗波斯军队入侵的故事。而后波斯人向南进军,征服福基斯和彼奥提亚,然后包围雅典卫城,烧毁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之后雅典的海军领导地米斯托克利与以斯巴达为首的其他希腊城邦产生冲突,最终绝对希腊舰队留在萨拉米斯。

本书中提到的人物有很多,雅典的海军领导地米斯托克利是个传奇人物,聪明而又狡诈,带领希腊舰队取得了萨拉米斯之战的胜利,击退了波斯的舰队。作者对波斯舰队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的分析,民族成分复杂,在波斯的海军里,有希腊、爱奥尼亚、卡里亚、埃及等地区的士兵,还有一位特殊的女性——哈利卡纳苏斯的女王阿尔忒弥西亚。波斯国王薛西斯一味地信赖腓尼基人的海军力量,然而腓尼基人却失败地最惨,其他民族都争先恐后地前进,目的是为了让波斯国王看到他们的努力,以得到奖赏,然而随着失败大过奖赏,他们纷纷开始撤退。撤退的过程中,还有攻击己方友军的行为,比如阿尔忒弥西亚为逃跑,不得不攻击达玛西提摩斯国王的三层划桨战船,而战后女王还被表扬,并奖励了全套的希腊盔甲。希腊获胜的原因就在于对地形地势的掌控,还有如斯巴达人在温泉关之战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为了希腊文明而战斗,各个城邦可以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争端。

除了对萨拉米斯之战的生动描写,本书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也给人印象深刻,如地米斯托克利、薛西斯、阿尔忒弥西亚,还有一些小人物就扭转历史的关键转变,即西琴诺斯代地米斯托克利给波斯国王薛西斯传信,诱导波斯海军午夜进攻萨拉米斯,部队的疲惫,海军力量的对比悬殊,导致了波斯的惨败。

正是因为萨拉米斯之战,雅典获得自由,希腊将被奴役。民主制度得救了,雅典帝国诞生了。作者在尾声中评论道:“对于民主及其弊端展开辩论,这样的传统正是萨拉米斯之战的真正遗产,是其成为古代世界最伟大的战役——当然也是最伟大的海战——的终极原因。”作者的文笔很精美,以人物和地点为线索,情节叙述跌宕起伏,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场拯救希腊和西方文明的伟大战役。

《萨拉米斯之战》读后感(二):希腊人与波斯人的爱琴海海权之争

公元前5世纪,居鲁士在爱琴海的东部建立起庞大的波斯帝国,对领土的扩张欲望仍在其子孙延续。与此同时希腊人在爱琴海的西部正慢慢走上历史舞台,尤其是雅典通过梭伦的改革让民主开始萌芽,克里斯提尼更使得民主成为制度并得以执行。

波斯人在国王薛西斯的率领下,为了给马拉松战役死亡的弟兄复仇,再次开启了波希战争。征途中波斯人不时炫耀自身的实力以震慑希腊人,如在达达尼尔海峡架设浮桥。而此时的希腊北部,早已是波斯帝国的同盟国,波斯大军直至温泉关才遇到强大的敌人,同时期发生的阿提密喜安之战,地米斯托克利率领的希腊海军,利用战术优势让波斯战船损失过半,这两场局部战役虽然没能阻挡波斯人的步伐,仍极大地削弱了波斯人的士气。

作为希腊人,演说是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罗马人西塞罗一样,地米斯托克利凭借着出色的演说,从而成为雅典的平民领袖。在地米斯托克利劝导下,再结合德尔斐神谕的指示,雅典人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主动撤离了雅典城,把妇女儿童和金钱财富转移到附近的岛屿,成年男子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天气信息,彻底击溃波斯海军。此后的波斯人即便手握钱财,再无争夺海权的意识,与此相对比的是雅典海军畅游在爱琴海之上。

哈利卡纳苏斯的女王阿尔忒弥西亚是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她的出现让希腊人极为不堪,她是首次出现在海战的女性,独特的风格让薛西斯尊重她,女王也有机会向薛西斯提出作战的种种建议。在波斯联队陷入困境时,女王改换旗帜对身边的波斯战舰发起攻击,当时的三层桨战船,在激烈的海战中多是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击对手,致使敌船失去控制而沉没。

战后的雅典阿里斯泰德获得了政权主动权,公元前471年“马拉松英雄”米提亚德的儿子客蒙,通过陶片放逐法将地米斯托克利驱离,使得雅典的民权面临挑战。“陶片放逐法”是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年制定的法律,当陶片的数量超过6000片时国家会启动“放逐法”程序,被放逐者并不被视为罪犯,其财产和地位不受任何影响,只是会将他流放10年。地米斯托克利此后的经历和汉尼拔极为相似,在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后,最终却在爱琴海的周边列国逃亡,最后波斯的马格尼西亚成为地米斯托克利的归宿地。之后的雅典,在贵族出身的伯里克利影响下,平权思想再度复活,帕特农神庙成为了他的荣誉象征。

波希战争期间的两次重要战役有着本质区别,相比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之战由于需要大量的船工来划桨,这种体力活不可能来自贵族,只能由民众出苦力活。作者巴里·斯特劳斯依靠文献资料,详细呈现了萨拉米斯之战发生的种种细节,如西琴诺斯成为决定波希战争走向的关键人物,让读者重新认识了波希战争的历史演变。

《萨拉米斯之战》读后感(三):激荡千年,改变历史进程的胜利

如今,当我们试图用更加客观冷静的视角回望希腊文明所创造的辉煌时不难发现,这个被称之为是欧洲文明摇篮的起点曾经历过许多值得铭记的过往,从诞生到崛起,从兴盛到衰落,希腊与西方文明的连接在备受考验的历史风云中跌宕起伏,那些在史学家或者文学家眼中被冠以与诸神相匹配的名字虽然距今遥远,但回想起他们经历的一切也许能够发现,一个文明在成长之中要经历怎样复杂曲折的变化。曾几何时,当它站在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时,每一步的努力与付出都将书写历史性的一笔。作为研究古代军事史的权威专家,由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于2004年推出的《The Battle of Salamis》再次将我们的目光转移到了这场两千多年前的旷世之战中,从而纵览历史所赋予人物的无限魅力与精彩之处。

随着今年甲骨文品牌中文译本《萨拉米斯之战》的成功引入与推广,国内读者有幸能够通过此书全面深入了解这场战役前前后后的沉浮往事,藉此收获对于这一时期古希腊乃至古代欧洲历史深度本质的理解与认知。在此也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杨彬、陈楠两位中文译者为此书所付出的辛劳与努力相当值得肯定,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他们凭借多年来自身专业知识上的积累与沉淀,原汁原味的将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本义精准细致的还原出来,从而实现了中文译介上的完美过渡与转换,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发生于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之战(以下简称萨战)在古代希腊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是由于战役本身的前后经过具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从军事角度可以称得上是以弱胜强的典型代表,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一批历史人物所采取的行动,足以证明这场战役具有相当丰富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从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上来看,萨战不仅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转折点,更因为最终的胜利为希腊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暂从某种程度上直接阻止了波斯帝国扩张的凶猛势头,为后来该地区的走向繁荣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要全面展示这场著名且名垂青史的战役并非是一件易事,翻阅先前的一些相关书籍不难发现,很多有关于希腊史的书籍对此都有过自己的理解主张,也能反映出现当代主流研究上的一些价值取向。

在本书中作者所选取的方式其实更加贴近于现当代广大爱好历史的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摒弃了一般枯燥陈述性的叙事同时,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了希腊与波斯两方势力上,对双方面临的情况、采取的措施统统做了详尽的阐述,在这一过程中,作者采取了夹述夹议的方式进行了故事的处理,很多桥段对于细节的分析与总结(尤其是借助多个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读者能够一睹这位历史学家对于这场战役本质上的深刻理解,并不会令人有束之高阁的感觉,在逐渐展开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前后贯通、视野高远的写作角度,极大的丰富了文本的可读性,使得萨战本身在现代人的演绎之下呈现出了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动人画卷。多角度、全方面的沉浸式描写战役,可以将现代读者带入到了几千年的旷世之战中,丝毫不会觉得有任何距离感和陌生感。对于读者而言,更可以通过作者经过大量考证所得出的细节、结论以及线索,从而建立起对萨战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摆脱了过去那种认识上的片面与狭隘,对于萨战前因后果的出现能够保持一个流畅通顺的思考逻辑,这样做的好处便打破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使得读者在接受作者所搭建的叙述框架上更加容易顺畅。

如果我们更加深入的走进《萨拉米斯之战》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作者之于这场战役的深刻理解建立在了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对于战争发生的整个过程,作者始终保持有一个条理清晰的叙事结构,从本书目录所划分的四个部分章节能够看出,从进军到陷阱到战斗到撤退,四个部分构成了整场战役所涉及的所有相关内容,从结构层次上是一个完整的闭合关系,作者能够延续着时间脉络将萨战所涉及到的一切进行详细阐述,当然,这主要还是参考了大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尽可能地向读者还原一个较为真实客观存在的战争真相。二是从叙述对象来看,作者无疑是站在了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视角上去看待整场战役的发生,不会偏颇于某一方的态度决定了在阐述内涵上的平等与精准,对于两方势力的阐述都是极为详细的,有些内容能够串联起前后所涉及到的相关历史内容进行补充,其中既有对当时人物所经历过程以及采取行动的评论(不回避其中出现的缺憾与不足),也保持了一种对所叙述历史内容的尊重与肯定,至于当中涌现的光辉之处也都被作者很好地揭示出来,这些都将成为能够与读者产生心灵交汇的闪光点。

三是建立在宏观与微观叙事之上的历史思考,在这一方面作者所表现出的历史观更加明显与充实,无论是对于了解还是对此陌生的读者而言都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帮助,在理清历史迷雾与逻辑的前提下,透过这场战役所表现出的意义,对所产生出的一切历史价值进行了有效的评判,放置在那个时代之下的人何去何从,他们是否以自身的行为举止践行与延续着历史前进的脉络,在一场战役彻底改变整个时局形势发展的背后是何种力量促成这些的,这些都值得阅读之后的读者进行很好地反思与总结,这些都成为了作者意欲想要表达出的真实本意。

萨拉米斯之战的胜利所改变的是希腊乃至欧洲文明发展的进程,由战争而引发的余波已通过事实证明了它的强大影响力,尽管它早已长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对于我们而言,最关键的仍是如何认清有关于它的一切,而这一切的存在意义也在潜移默化的指导着今天的我们。在那段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战争史诗中,无数人席卷其中践行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同时也为人类历史文明的里程碑镌刻下了自己的一笔,许多年后,当我们仍能可以完整清晰的讲述这段生动的历史时,也许能够明白历史在传承与发展之中所担负的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