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Krishnamurti's Notebook》读后感锦集

《Krishnamurti's Notebook》读后感锦集

《Krishnamurti's Notebook》是一本由Jiddu Krishnamurti著作,Krishnamurti Publications of America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7.95,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Krishnamurti's Notebook》读后感(一):关于此书的相关介绍

当《克氏日记》在1976年第一次面向大众的时候,大家都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一本关于克氏见地和经历的独特灵性记录,并且描绘出克氏已经达到的证悟。尽管克氏对大自然有着那样深刻的敏感,但是并没有将其导向对日复一日琐碎生活细节的描写。

When Krishnamurtis Notebook first became available in 1976, it was soon realized that it was a spiritually unique document giving hi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and describing his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It is a kind of diary but one that is little concerned with the day to day process of living, though very much aware of the natural world。

《Krishnamurti's Notebook》读后感(二):你說的都是對的

書很厚,讀起來很慢,屬於一次只能讀兩頁以內的水平,才剛開了個頭,先做個小筆記吧(其實他的核心來來回回也就這些,哼)。

——關於佔有

關於佔有,關於慾望,他們來自於哪裡,我也假設過,是不是來自於不安全感。"The urge to possess, ...It comes from the depths of loneliness." 從無智到有知,有知之後發現知之所限,立足於方寸之地,卻可能隨時坍塌,騰挪旋轉中,尋找著平衡,追逐更安穩的立面(外在顯性的佔有、慾望,不論是物質性的,還是非物質性的,是內心意識的反映);最深層的孤獨感,卻是一下把人打回了生命之初,是與生俱來的缺陷性,我們誰也不能擺脫的缺失——不完整的亞當和不完整的夏娃。因為,被迫地,我們只能出走精神世界的伊甸園,茫然四顧,孑然一人。

對於未知的恐懼,也許可以以與未知的共存,繼而以放鬆的接納來緩解;孤獨感卻是對自我殘體(與精神世界的完整性相比較)的認知,最悲憫也最殘酷。獨自狩獵的動物,形單影隻,可未必懂孤獨感是什麼;藍星人看似因為智性成為王冠上的寶石,可即使人山人海,回首燈火闌珊處,卻似攬鏡自照,失去的永遠無法被補完。

可能這也是克利希納穆提一路走來,沒有放棄“佈道”的原因之一吧。

《Krishnamurti's Notebook》读后感(三):这真的只是笔记而已。。。(是谁要把它整理成书的?)

一直欣赏克氏思想,但这并不会使我想去了解他脑中每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你若像我一样只对他的思想感兴趣,而并不关心他本人较私密的心理活动和生理状态,那么你可以跳过这本书,直接去读他的选集或其他逻辑较严密的书,这本书里的思想精华在其他书里都有包括了(至少是大部分)。

但是!本书对于研究他的人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里面一如既往地有他的思想闪光点 ,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你能在字里行间和脚注里(结合一些调查)轻而易举地发现:

1)他几乎一生都是享有特权的人,就在他写这本书时也接受着常人难以享有的待遇,例如住在坐落于几亩地上的渡假别墅里,住在窗外就是艾菲尔铁塔全景的公寓里等等。他在印度时对脏乱与小市民的描述更明显地反应了他自身的养尊处优与对人事物的潜意识划分。当然,他会通过“冥想”发现自己与那些人是一体的等等,但这并无法掩盖之前描述中的负面口吻。如此便很难不对他的某些观点产生实践方面的怀疑---对于他这样一个被高高拱起只需上嘴唇碰下嘴唇就有地位与舒适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是否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呢? 当然从另一角度说,他的描述都是纯粹的事实描述,不掺感情色彩。脏、臭、穷、无知都是赤裸裸的事实,他如此写恰恰说明了他的坦荡与纯洁。

2)序言中已经澄清克氏在写这些笔记时没有喝酒、吸大麻、吃任何药、节食等等,但他对精神状态的描写是凡人很难真正理解的,只能以旁观的态度抽象地理解他所形容的境界,什么浩瀚感,异样感等等等等。。。 从而我们也知道他的很多思想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与所谓的“思想”得来的,而是源于他的精神状态(他呼吁摒弃一切思维)。 但本书一半篇幅都在描述他自己的抽象精神状态以及头疼脑热,这是我本人对此书最大的抱怨。 ---我并不感兴趣大篇幅地读到这些没用的东西---或许是我读书太功利了吧。

有必要为他解释的是,他的种种论调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例如,他一再要人们摒弃一切思维、情感、知识、经历和时间概念。这乍听起来是匪夷所思,没有实践价值的。但你需要从根本上理解他所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不以过去的经历和被条件作用制约的大脑来面对当下的一切。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要不带成见,不妄加评判,要用新的心态和眼光(赤子之心?)对待一切。 他的论述方式估计也是受他的精神状态所影响,显得有些云里雾里。需要接纳的心态和极端平静的心境才能欣赏。如果你把这书归为哲学类,想要读到精彩的辩证和精准的思维表达,那么你会失望。如果你想要读诗般的文字又会对他的大白话文笔感到失望(除了偶尔有令人叫绝的景物描写)。这真的只是一本碎碎念的笔记而已。

这笔记没有结构可言,还常常重复---我是说一段里有可能以不同形式重复同一句话很多次然后下一段依然重复着它,这还没完,一周、一个月下来依然在重复着同样的内容。。。 连对风景的描写(占极大篇幅)也充满了重复。不过克氏对风景的描写非常可圈可点,非常灵动,可尤其是灵动的东西过于重复会令人厌烦。

总的来说,我没有给这书两星或者一星是因为它就像一被一层层莫名其妙的东西裹着的钻石---重点是这钻石的存在。但这只是对我个人来说的---因为我只关心那颗钻石。然而那种种莫名其妙与絮叨也是克氏本人。对于想深入了解他或者在研究他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比他的思想精选更有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