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季羡林:人生告白》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人生告白》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人生告白》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人生告白》读后感(一):悲欢皆是生活

“人间毕竟是温暖的,生命毕竟是可爱的,生活着毕竟是美丽的。做你该做的事情,并接受它的事与愿违。”确实,悲欢皆是生活,在大师的文字之间,看见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道路,步履不停,从容向前。也许生命纵有遗憾和不如意,可那又怎样,人生旅途,所见所遇皆是风景。做着春天的梦,在夏天努力奔跑,不忘秋的风景,寒冬天问候老朋友,四季轮回,年年岁岁,努力生活,朝阳生长。

《季羡林:人生告白》读后感(二):深情的人生告白

季羡林老先生融合自己人生智慧的深情人生告白,深情回望中给我们道出人生的真谛,抛开先生身上的那些光环,文学大师,语言大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普通人的无奈与痛苦,听百岁老人季老师娓娓道来,述说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况味。

我们对于自己的来处的怀念和记忆会一直伴随着人生旅途,时常会思念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割舍不断的亲情,给了我们成长的动力,也是我们不断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最佳补给站。

烟村旧风景是季老心中的白月光,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现在残败落寞的村庄,曾经也曾繁华热闹,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多少欢乐时光。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美好时光,正如季先生的描述的那样,虽然从一片灰黄开始,表面的单调,死板,贫困,但是还有小伙伴一起打枣子,凫水,捉知了…对比现在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物质层面当然是无法比拟的,但是那些精神层面的快乐和充实确是更丰富和满足的,这些简单的快乐在默默滋养着季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童年时代简单的快乐和满足,季老师才成为现在的季大师,那些童年看似无用的事件默默滋养着他,影响着他的心性。

也正是有了这些时光的滋养,老先生才有了后来豁达矍铄的生命力量,在艰难困苦面前才能保持乐观,平和平淡的看待那些生命中的不平等待遇,在静默中积蓄力量,最终平稳走过人生的四季。深谙人生的真谛后,逐渐豁达开朗,看淡了一些事,也就更珍惜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更平淡的看待世界,才能有万物皆可爱的境界。

季老的爱猫是出了名的,在和这些毛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人心变得更加柔软清澈,这些可以在那些字里行间的深情看出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面对人生困境,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个角度,从人生的苦闷中解脱出来,当然这个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可能是一个师友的影响,有时候可能是一句无心的话,有时候是醍醐灌顶的先贤语录,有时可能就是身边的一个小动物,或者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这些微小的事物有时有着超乎寻常的力量,正如这本散文集,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给我们带来别样的人生况味。

《季羡林:人生告白》读后感(三):感谢《人生告白》,为我挽回半袋面粉,抚慰浮躁身心

自己生活了20多年,第一次发生面粉生虫的事情,唏嘘震惊之余,看着半袋面粉,脑海里扔还是留两个观念开始打架。我干脆扔下俗物,翻起桌上的书卷。

没想到,季羡林先生的《人生告白》第一辑:烟村旧风景,瞬间挽回了我半袋面粉,也抚慰了我的身心。

在先生朴实优美,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我感悟到他一生“惜物,惜时,惜人“得珍贵品性,应该是从小在艰难困苦中养成的美德。

在赋得永远的悔中,先生说自己出生在一个穷无立椎之地的家中,红高梁饼子难以下咽,两三岁的他另辟蹊径,一声甜甜的“奶奶”就换得族中“举人奶奶”从袖子里掏出的一小块馍,这是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四五岁,他吃到的白面是用劳动换来的。

春夏秋季,打草到二大爷家喂牛,蹭饭,心安理得。

麦收季,顶着毒辣的日头,吃着拾的十斤八斤麦子磨成面粉,做成的白面饼子,是何等的幸福?某年中秋,破天荒地吃到母亲递过来如龙肝凤髓般的月饼,若干年后才想起,母亲毕生与红高梁饼子为伍,白面,月饼从未尝到,好吃的都留给他这个宝贝儿子。

六岁离开母亲外出求学的先生,之后几乎没再和母亲亲近过。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的他努力读书,立志迎养母亲,然而,天不随人愿,大学未毕业,母亲就去世。

面貌模糊的母亲,记忆中好像一辈子没笑过。但邻居那句“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的话,却饱含多少辛酸悲伤。这是先生母亲的心声,何尝不是千万个母亲对儿女外出求学,工作,不得相见的儿女地牵挂与惦念?

在小传中读到,先生留学德国时,头顶是飞机轰炸,眼前是断壁残垣,肚中是饥肠辘辘,手中是不释书卷,心中那颗“学成回国”的朴素信念支持着他,不敢对学业有丝毫懈怠。

即便回国后因梵文书刊资料的缺失,引起研究的中断,他秉承“有什么饭,就吃什么饭,有多少碗,就吃多少碗”的指导思想,安心地做起杂家,翻译与写作并举,从未间断。

他惜物:留学时从德国带回的手动剃须刀,他用了六十年还视若珍宝。

他惜时:从医院捡回一条命回家,照旧四点多起床,坐在书桌前,眼前是燕园荷塘,身边是千万藏书,思想已神驰万里,从唐诗想到印度,变成笔下可爱文章。

他惜人:他笔下的亲人,朋友,师长,千人千面,如在眼前,可爱至今!

先生一生爱自然,爱生命,爱人类,人虽仙逝,但已永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