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摘抄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摘抄

《季羡林真实人生》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2-10图书,本书定价:23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一):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在世,生活二字。首先是生存,是温饱。其次是活着,是自我价值。在当今社会,生存已不是难题,活着方是需要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对于青年人而言。《季羡林真实人生》是季老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当中的“人生论”可谓是一语堪破天机,让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意。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值得当代青年追求的?这其中并无定论,然而有些东西却是一定会给人生的质量添砖加瓦的,比如宽容,比如仁爱,比如坚定的信念,比如永不停止的学习和阅读。

当下社会的高速快节奏运转,迫使所有人行止匆忙,在生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而忘却了最初的理想和激情,更毋论停下来平心静气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两样东西,是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根本没有扎牢,无论多么繁华的表象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时间和风雨的推敲。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经常停一停前进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发声:我有没有在生活的过程中,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渐行渐远?当下的生活,是否就是我真实想要的?

我们不反对物质享受,那是生活的必要部分,是对辛苦工作的安慰和奖励。然而过于安逸太容易让人滋生慵懒情绪,从而懈怠于自己最初的梦想。所以,我们要在物质生活之余,时刻保持清醒,经常清扫内心的尘埃,反躬自省前一段的生活。

正如人无完人,不完满的生活方是至理。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要更清晰明白自己的不足。这个明白不是苛求,如果我是个数学白痴,再如何努力也不会成为华罗庚。这个明白,是对自身各项硬性指标和软件设施的真实认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明白,我们才可以制定更为真实可靠的生活方案,才能与自己心中的梦想更近一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季老的真实人生,是豁达于生活的一种智慧,是看透生与死的潇洒,是对自己的真实认知和对青年一辈的殷切厚望。那么你的真实人生,又想要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二):“凡人”的人生哲学

季老是个大学究,懂计多冷门的语言,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学、印度学方面都有建树,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虽然他本人推辞不受。 正如书的标题,切合“真实人生”四字,质朴无比。

季老的文字亦如这四字中蕴含的意味:朴素踏实,一句句皆踏入读者的心里。 探讨人生话题的书本现下正当流行,想想原因不外是因为社会压力大,纷挠多,人又容易首鼠两端找不到方向,或者陷入各种的欲望追求之中不可自拔。季老作真实人生一系列的文章,并不同于市面上那些身心灵般的鸡汤,疗得一时的抚慰,却倒头又丢至脑头忘个一干二净。

我读季老的文字,先收拾好了心情,屏着气慢慢听他讲。心思沉静了,心念里没有其他杂念,于是越发也看得进去,听得入耳。季老说“不圆满才是人生”,自问,多少次自我苛求一个结果,结果束缚自己不得解? 平凡的道理,一无平淡无华的这七字真言。再多几句,也不过是“对已,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

和冯友兰的追问人生相比起来,冯友兰也是大家,但文字引经论典显得高深莫测,有点难以理解。还是季老的文字朴实可亲,说的话语如拉划家常也更易于让人接受。连季老也感叹“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同吾辈凡人不搭界”。在总结自己九十年来的诸多波折人生,季老感叹着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一切皆是趋吉避凶,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求仁而得仁,又有何怨。 季老此书中的大标题,都一一说到我的心坎上,让人欢喜:不完美才是人生、要有自己的故事、尽人事而听天命、静下心来想问题、把眼光放远一点、多一些书香气。

每篇文章不算太长,闲时抽空读个一两篇,慢慢读下来,也有收获。季老一方面总结一生经验,一方面提点后继年轻人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问题,殷切地鼓励年轻人满怀希望,创造未来。这些话语大约便是季老在人生最后留给我们的人生箴言了。言虽朴,理却真,够用一辈子。2012-11-28 09:38:52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三):活出人生的真实

记得季羡林去世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是去吊唁了的,可见季老地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任何一项,都是至高荣誉。

季羡林先生是高寿的。他活了98岁。活了很多人想活而未曾活到的岁数。当然他自己早先也未曾想到自己能创造这个奇迹,但是他做到了。所以,他写过一些文章来表达自己的高寿,也透漏一点自己认为的长寿秘诀。比如有一条是不挑食。实际上就是反对过于精细,过于讲究。大概是是说过犹不及。还有一条是不嘀咕,也就是不要牢骚满腹,这个倒是真有道理。

年龄就是阅历。更有长度的人生,更容易看懂人生。季羡林那近百年的人生长河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磨难。尤其是期间,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后,季羡林获得平反,地位直至前文提到的三项称号。季羡林悟到的人生是怎样的?对我们普通读者会是有教益的。在《真实人生》里,季羡林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谈人生。季羡林说他晚年喜欢陶渊明的诗:好几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而我们更多的人还未能达到这种境界,还在苦于得于失,名与利,生与死等。还在苦于人生的不完美。季老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不完美,上面提到的不嘀咕,就是要有好心态。季老在中受尽折磨,一些人不敢与他说话,等季老平反地位日重时,这些人自然会跟季老说话,季老并不怨恨他们。甚至说,出于自保,如果是自己,可能也不会去帮助一个被斗争被打倒的人。他曾请辞本文第一段提到的三项称号。活出了人生的真实,不虚伪,不虚妄,不喜不惧,淡泊淡定。

我已三十有几,在平时,很自然的就会想,能不能活得活得更真实一些,更有生命的意义些?我们想要什么?我们追求什么?去常常汲汲于富贵,常常戚戚于贫贱。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还真是让人深思。所以,我们不太珍惜手中有的,总觉得没有得到的是好的。等得到了又觉得稀松平常了。是需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人生。

我们希望活得通透一些。季羡林笔下的人生思考值得我们借鉴,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四):体会大师的人生感悟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记得2006年他曾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到:“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温家宝总理曾看望季羡林的时候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写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叙事真实,传承精神,非常耐读。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而这本书《季羡林真实人生》主要收录了他晚年写的一些有关自己对人生的感受与看法,他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阅读过程中我们看到是平实的语言、独特的观点,体会到季羡林先生对人生的态度——积极的面对、笑看荣辱、静待人生。

季羡林先生一直追求“天人合一”,他最喜欢陶渊明这首诗《形影神赠答诗》中的四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从这首诗中你完全可以体味到季羡林先生顺其自然的思想,宠辱不惊。“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他自己也写到自己在期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从来不怨天尤人,一直积极面对。等到平反后,面对众多荣誉的时候,他都是很淡然的面对这些,曾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从书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季羡林先生很善于思考,也正是这些思考让他能够笑看人生, “不完满才是人生”不就是在思考后对人生的最佳感悟。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缺乏的就是思考,人生中更多的时候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境界。

读《季羡林真实人生》体味一种淳朴、一种人生感悟、一种洒脱。

《季羡林真实人生》读后感(五):真实素朴的人生思索

恰好前几日读到一位网友的博文,他说:越是好书,越是不敢落笔写评。对此,深有同感,似乎一本好书本身就已经把你要说的话都说透了,你再多说什么都有点儿画蛇添足的感觉,但是写评有时是给别人看的,你若只是空叹一口气只说一个好字,别人自然不太会一同附和,无论如何你总得有些道理摆给对方,才能够说服别人也拿起此书,那时再说好就是心领神会的境界了。

两种书不好写评,一种是字字句句都是你原本想说的,却意外发现早被他人提前说过。一种是已成定论的大师级人物,颂赞之辞已无须赘言,自己只能以晚到一步的眼光谈些自我的感受。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阅读时说,世界上的书太多,所以你得有所选择,读一本不好的书的时间就是浪费了读一本好书的时间,有时我们不算这笔帐,总觉得是书便可读,其实不然,读一本好书才能真正地开启人生的智慧与境界,我们实在是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茗一本好书。《季羡林的真实人生》就是这种值得一读的好书。老人的书是那种你需要斟酌需要思量但却不艰涩,文字虽然素朴却总是能够读出一种况味的文章。我记得人们谈到学问,学问不是显摆,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有多少东西,而是为了让别人明白,是一种大家风范,季老的文章显然是在岁月的沧桑下,却本色依然的一种回顾。

季老所学涉猎颇广,通英语,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些称号果真是名不虚传。试想人的一生精力能有多少,可以投身到这么多研究范围内还做出卓越贡献的,也真真是不多见的。

我始终相信见多识广的人,文字便自然会有了独特的况味,他不再需要人云亦云,他有自己的思索。此书所谈的种种是老人结合自己九十多年人生经历的诸多感悟,其中包括生死、世态、长寿、家庭、一生、处世、成功、爱情、时间、读书等等,如此高寿的年纪尚未停止对人生之思索,着实让人钦佩,正应了生而有涯学而无涯的老话。而老人的文章我以为最大的特点便是素朴二字,似与人拉家常般扯开一个命题,很随意地引用些他人的典故却又不会让人觉得生涩,待你听得入迷时,他却戛然而止,巧妙地得出自己的结论,留你在余味中细细思索。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真实在现了季老的一生,20世纪长达80多年的悠长岁月,心镜中照见了历史的种种,既照见了山重水复,也照见了独木小桥,读转此文,却只如季老的感慨一般相似“概难言矣!概难言矣!”各种滋味各自心知。

读老人的文章,可见一代学者的气量,风范,渊博,厚重,总觉得拜读此书时,一袭布衣长衫的长者,正从小径那端缓步而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