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沙流羅 (新版) (Vol. 1)》读后感精选

《沙流羅 (新版) (Vol. 1)》是一本由大友克洋(编剧) / 永安巧(绘画)著作,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7月2004年图书,本书定价:HKD $3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沙流羅 (新版) (Vol. 1)》读后感(一):点赞的画面 毁槽的编剧

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才翻了十来页就顿感剧情味同嚼蜡,尽管有永安巧的画工托底,但大友克洋那种刻意而为的僵化设定,重复着《阿基拉》里那种已经让读者审美疲劳的末日废墟+广角特写的基调,让我开始对这位老兄的脑洞产生某种病态世界观的怀疑。通篇都是大友克洋没有长进仍旧弱暴且略带神经质的叙事老套路,华丽写实的画风之下感受到的却是叙事的空洞。几乎可以说这是一部十足的透着大友特征(或可以说是缺陷)的作品。只不过借了永安巧一只妙笔慧手灵魂附体罢了,另外从编剧的角度评价,同样是对末世的描绘,大友的末日架构单薄得可以被科幻朋克向的《疯狂的麦克斯》(MadMax)甩出几条横马路。说到底读这套漫画也就是看永安巧的面子,15年憋出这么个文字脚本,充分说明大友不是干编剧的料,专攻自己擅长的画面比较明智。

《沙流羅 (新版) (Vol. 1)》读后感(二):从这个角度看,假大空的确比不上高大全

很早以前在《科幻世界画刊》上看到过这个的一条小消息,因为我非常喜欢永安巧,而且当时对大友克洋的东西也看得不多,所以很期待。

如果是现在才知道这本书,我就不会抱有那么多期望了,因为我已经看过了太多大友匠人的东西,对他写的故事要表现的东西基本上心中有数。

从阿基拉到守护者再到沙流罗,充分展示着大友同志的无聊的末世情结和无处生非的凭空臆想,他总是想表现人性表现政治的黑暗,但是剧情设置上总有种奇怪的单薄,主角依然是传统的一根筋,但是做事情的出发点全是没来由的,甚至连热血都说不上,虽然每个故事的开篇都回交待一下形式上的原因,但是实际上,给我的感觉却都是主人公在没事找事多管闲事,因为作者的刻意安排才介入一个个事件,整体并没有连贯性。

所以,不管是哪一部作品,都没有任何跟我留下印象的角色,角色和剧情实际上没有互动。

关于大友所有的长篇结局,都是普通人战胜了超能力,然后一堆废墟。

被很多人誉为经典的《大都会》也是一样。

在我看来,大友克洋的唯一可取之处就是画面的精细,这个在我看到的所有动画中都的确是无人能比,还有就是他讲故事的方法还是很成熟,但是却比较老套,所以,他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画面上,以至于剧情上愈发显得单薄得要命。

《蒸汽男孩》又是一个好例子……

相反的,大友的短篇都还蛮有趣,呵呵,我觉得他也就是个做短篇小寓言的料,让他把这个寓言扩充成长篇,他就废柴了,只有拿画面充数。

沙流罗也是,要不是永安巧的画工,我连看都不会看。

《沙流羅 (新版) (Vol. 1)》读后感(三):事實上,這是個關於母親的故事。

【沙流羅】,The Legend of Mother,由大友克洋製作、永安巧繪製的作品。

很久以前曾在書店的架子上偶然瞥見,但卻從未想過要看看到底在畫啥?

今天在租書店翻書的時候又看到了這部作品,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對動漫畫的"閱歷"也比較多了些,所以翻了翻感覺還不賴就借回來了。

在此容我先岔題介紹這部作品背後的兩位推手:大友克洋以【阿基拉】(AKIRA)這部動畫作品奠定名聲與成功基礎,而其漫畫作品如【銃夢】等也是相當細膩深沈且引人深思的作品。他的風格內容主要是以科幻寫實手法來探討細膩幽微的人性掙扎...。噢,對了,他的新作品就是前一陣子剛上映結束的動畫電影【蒸氣男孩】。根據介紹,是一部用復古的方式來討論科技的絕妙動畫電影。基本上我只看過【阿基拉】的動畫(反而我堂妹小小年紀就開始熱愛【銃夢】,而我卻從未看過...真是汗顏)但【阿基拉】卻已在我心中留下深刻且不可磨滅的印象,也開啟我另類思考的先端;而永安巧的作品很多,但我只看過【流氓俠醫】...而這部作品因其畫風紮實、畫技精湛且劇情動人而成為我最珍愛的漫畫之一。因此,綜合以上各點,這部作品怎麼能不看呢!

【沙流羅】是1993年台灣的尖端出版社代理出版的作品,根據網路上的資料可知總共出了5集,但我只借到3集,只能到時再看看有無可能找到剩下那兩集了?基本上此作品由命名到背景設定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一部科幻冒險作品,但仔細看其英文副標題,才能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地方:The Legend of Mother Sarah。那為何主標題名為【沙流羅】?也許是直接把Sarah的讀音用漢字寫出來所致吧。基本上這樣的文字遊戲在日本還挺風行的,比方說哆拉A夢(舊名:小叮噹)的日文讀音為ドラえもん(DoRaEMon),但按照日文讀音寫成漢字的時候就成了怒(ド)羅(ラ)衛(え)門(もん)!而非商業性質的同人創作中便常有惡搞哆拉A夢的"怒羅衛門"系列作品或場面出現。ok,這是關於【沙流羅】名稱背後可能成因以及日本動漫界常出現的文字遊戲的一點介紹。

本作品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假想但或許並非不可能的未來中。人類因為地球早已污染嚴重而久居於太空殖民地,然而有人開始主張:或許可利用炸彈改變地軸方向的方式來改造地球,使其成為合適居住的環境(主要是想好好利用南半球)?而反對與贊成的兩派互相對立攻擊,最後在無政府狀態下炸彈製造完成並引爆了,引爆的威力果然改造了地球的樣貌,也造成太空殖民地的毀壞,更因此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而莎拉一家就是其中一部份。

她在戰亂中跟子女走失,從此開始尋覓孩子下落的旅程。在歷經多年動盪後,她成為一名非常強韌的女子,擁有豐碩的知識與一身好本領,跟偶遇的流動攤販查查行走在早已失去已過樣貌而充滿旱飢人禍的荒涼大地上。她一路旅行打聽子女下落,也一面盡可能幫助相遇的人們。她是一個充滿正義感與堅強意志的女性,甚至可說是非常強悍不輸給男性的"英雌";然而最令人動容的是,在她強悍的外表下,卻仍有著一顆母親的柔軟卻又堅韌的心。一般而言,傳統的英雄主義影響下,許多小說、漫畫、電影塑造出的主角總是無血無淚,他們總將謂兒女私情放置在最底端。但或許因為莎拉本身是一個女人,又是一個母親,所以她有著比一般英雄還有細膩豐富的情感,也因為如此而更顯出某種極盡柔腸寸斷後鍛鍊而出的剛強。而這也正是最令我感動的一部份。看到莎拉在午夜夢迴時為過往回憶驚醒流淚的模樣,我的雙眼也不知不覺地濕潤了起來...可以說,她是一個在理想上、在行事為人的態度與方式上、以及在情感上,裡裡外外都令我深刻動容的角色與典型。

這部作品對我個人的標準來講,是非常成功且超乎我原本預期的優良作品!除了畫技表現的確一流外,能用科幻的故事內容,來包裝、呈現並探討戰爭、科技、以及「人」,尤其是「母親」的各個面向,更是令我相當讚賞的一點。果然,題材與設定不是最大的問題,一部作品能否成功,還是取決於說故事的方法與內容,簡單的說,就是『想要說什麼?』『希望讀者看到什麼?』這個要點吧。如果會說故事的話,就算是最芭樂的三流劇碼,還是可以創造最膾炙人口、動人心弦的偉大作品哪...(對,我就是在說你,莎士比亞!)

因此,我深深的對這兩位作者感到折服,同時也打從心底慶幸能遇見這麼讚的一部漫畫。

原文網址:http://asahihime.blogspot.com/2006/05/05the-legend-of-mother.htm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