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留灯》读后感精选

《留灯》读后感精选

《留灯》是一本由邓安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留灯》读后感(一):留灯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午休的时间读完了

慢慢的小说,慢慢的读。这本《留灯》,很适合静下来的时候慢慢的读。再配上赵雷的这首《静下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四个故事,慢慢道来,没有波澜不惊。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平淡,而又不失美好。

特别是第四个故事,《跟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初 入职场就见识了工作的荒唐、女性的困境和人性的幽暗。但人生无论有多少坎在等,总有人会为你留一盏灯。

《留灯》读后感(二):且放花丛中。

中秋未到,一天凉比一天,拿到邓安庆的书,看到襄阳的景,想,这居无定所的小邓子,终于在苏州安了家了,那些对他熟悉的先生们,恐怕要讶异于他的韧性了。世界本来有很多路,他偏不走,如今终于扭扭捏捏地选了一条,走得好或不好,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究竟是自己选的,无论好坏,也便是不惑而惑的中年了。然而于我,心底大抵是有不平的,伊确乎在襄阳习学几年,至今未曾有用心的文字记载,下次见面,我的确得说他一说了。

《留灯》读后感(三):书评: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

翻开这本书,《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这个标题映入眼帘,我愣了愣。

这是邓安庆为这部小说集写的自序。我曾经写过一篇随笔,跟这个标题几乎一样。

“缓慢的小说,缓慢的人生,缓慢的结局,一直就想写像植物一样慢慢生长的小说,没有多少曲折的情节,构建一个生活环境,让人物在其中慢慢地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邓安庆如此说道。这也是我的理念,只不过,我是就阅读而言。阅读之于我,就是一种像植物一样生长的、缓慢的人生,慢慢地过自己的日子。邓安庆这句话,阐明的是他的文学创作观点,何尝不是他的人生观?他予我的印象,向来是一个温和的人,不掺和激烈的争议,有点小幽默,容易小满足,容易被微小的事情所打动。

《留灯》是邓安庆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幽慢》《留灯》《清水》《跟随》四篇作品。

这些作品起笔于2017年,然后,搁置在那儿了,然后,2022年3月,邓安庆进了方舱,在那里写完了这本书。所以,这部小说集是在孤寂的日子里长出来的,在写作者的感觉里,他的“主观时间”既短暂又漫长,写了四篇小说,仿佛也写完了自己的前半生。

《幽慢》。“我”跟着妈妈流离异地,几经周折,落脚在一家小旅馆。破落的设施、嘈杂的人声、铁锈的水迹、妈妈与陌生人的对话……难以入眠的夜晚。次日,妈妈带着“我”寻亲问友,“我”在亲戚讶异的视线里,回忆起父母的争吵和离异。幽慢,是“捉迷藏”的一种乡间称呼。幽,深幽的幽;慢,缓慢。在“幽慢”里打转,怎样找到出口?

《留灯》。留灯,是名字,也是希望。留灯,寄住二姑家中的初中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雅楠,二姑的二女儿,不得宠的、小刺猬般的孩子。留灯与雅楠,都是孤独的、被忽视的孩子,由互相看不对眼到相互理解,以一本日记为契机,渐渐地靠近,渐渐地结出了情谊,渐渐地,有一盏灯为彼此而留。

《清水》。仿佛黑塞《在轮下》的意味。少年的友情是奇妙的关系。一个是沉默的聆听者,另一个是众人眼中侃侃而谈的才子。将他们连接在一起的,是一本书,乌纳穆诺的《生命的悲剧意识》。才子为什么突然退学?众人议论纷纷,疑惑不解。也许,只有他懂得。

《跟随》。“里面还有人吗?”在男厕门口,肥肥问“我”。然后,肥肥让“我”帮她守着门口。这是“我”和同事肥肥的第一次对话。嗯,肥肥,有点大胆、自来熟的、不守常规的女孩。在随后的相处里,“我”逐渐成为肥肥的朋友,她在职场的打拼,她遭受的骚扰,她的叛逆与勇敢,她的喜怒哀乐,“我”都将目睹,并且感受她经历的一切。晚安,肥肥。

以素淡的笔调娓娓道来,这些人物都很普通,故事也普通,很少跌宕起伏,没有波澜曲折,像水一样流过,像日子一样翻过,它们之所以能被写成文字,依靠的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经验感悟,依靠的是作者长年积月培养出来的韧劲和对他人的同理心,它们就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成为滋养他的文学创作的养分,将普通人不足言道的细碎光阴连缀成白纸黑字的文章,将对现实的无力感转化成文字的生命力,让我们足以观照自身,足以共鸣。

四篇小说,对应四个时间点,小学、初中、高中、初入职场。四个主人公姓名不同,然而,都是内向、敏感、柔软的人,都处在彷徨困惑的境地,在内心叩问命运的走向,他们是四个人,也仿佛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的四个阶段。因此,这部小说集也可视之为“串珠式”的普通乡镇青年的长篇成长记录,每一个这样的青年,都像植物一般慢慢生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