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慢慢走走又停停》经典读后感有感

《慢慢走走又停停》经典读后感有感

《慢慢走走又停停》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019-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慢走走又停停》读后感(一):第一章湘西往事,在私塾

作者的逃课时光是美好的,让人向往的,玩的、吃的、看的……都无一不让我们羡慕向往,仿佛文字有种魔力把我们拉进书里,使我们身临其境,我认为作者在逃学认识外物的过程中,也学到了更难能可贵的人文知识,例如:学会了劈甘蔗,钓鱼,认鸡种好坏。其实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逃课都是要批评的,人生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财富,人生就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每个人的喜好与定位不同,对事物的见解不同,就不能批评好坏。

《慢慢走走又停停》读后感(二):《慢慢走走又停停》

今天刚刚把整本书看完,怎么说呢,对于这本书,我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才看完,可能是我比较懒,有时候想起来了就看书中的一篇文章(每篇文章的篇幅不算太长)整本书看完给我的感觉就是坐着描写景物真的是一绝,真的可以给你无限的美好,脑海里能想到那么一副魅力的画面,这点在后面的作家中越来越难得,还有就是作者的洞察力很强,从最后一章《夜的空间》不难看出,连桥洞下的贫民都能观察到,正如原文所写“我们已经在每日报纸上,把一切历史上有意义的阔人要人脸貌、生活、思想、行为看厌了。对于这类人永远感兴趣的,他不妨去做小官,设法同这些人接近。所以我说的人只是那些不逗人欢喜,生活平凡,行为庸碌,思想扁窄的乡下人。然而这类人,是在许多人生活中比起学问这东西一样疏远的。可见作者独特的了解以及对下层社会的特别关注,《都市一妇人》也让我印象深刻,文中有的篇幅境界太高,有时候读不懂,毕竟读书也是作者挑读者,自己也需要不断进步,这是一本好书,且这样的好书已经不多了!

《慢慢走走又停停》读后感(三):《慢慢,走走又停停》

作为两个仔仔的爸爸,大宝的学习情况常常要被妈妈骂上一顿,买的叫叫阅读久而久之成了打卡式。想到自己小时候也如此不堪,大概也是重复着望子成龙的死胡同。近来阅读日宽,眼界涨了那么一丢丢。比如手头就读的一本就特有意思,《慢慢,走走又停停》。别看书名大白菜一样,可是出自文人金字塔尖沈从文之手。 开头就是一枚炸弹: 你能明白逃学是怎样一种趣味么? 。。。 在旧式书塾中,逃学是挨打,不逃也挨打。逃学必在发现以后才挨打,不逃学,则每天有一打以上机会使先生的戒尺敲到头上来。 逃学被发现了,自然免不了一顿胖揍。不逃学的为啥也要挨打?原来,背不出书来,当然就要和戒尺亲热一番。而从沈从文列出的课程表和所知的旧学,每天必要对昨天所学进行背诵。除了温习课文,还有一件所有读书人必不可少的,便是进学时对夫子的牌位鞠躬一礼,散学时也得照办。 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沈从文不曾逃学,那还能写出如此文字吗?他自己甚至也说到,假如不是去了新式学堂的小学,天知道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的成功,大约不等于另一个人必学的经验。同样跟着沈逃学的,也有一群叽叽喳喳麻雀一般的小伙伴,独独沈飞上了枝头,成了五彩凤凰。天赋如此吗? 曾国藩:湖南人必出湘才能有一番作为。沈从文也是出了湘的。从行伍之间北上京城,求学。想想这期间,独自一人,恐怕也是不好过的。求学之前,得先存身。工作肯定要榨干他大部分时间,然后才轮到文人的理想。进城追梦的人何其之多,如过江之鲫,身化为龙又何其之少。人人都能明白,却不是人人都能够得着。 桃源 娼妓,舵手,学生,农民,强盗。 竹林里拦路的强盗,只收买路之钱,并不怎么过分。 后江这个地方因她们的存在而出名,县里的民生教育经费还要靠她们的抽成补贴来运行。 大江南北来拜访陶靖节桃花源的各种风流学子,除了舞文弄墨走山拜洞,多数都免不了对才子佳人有着憧憬。 于是在花掉三五元在相中的女子床上过着万人一般的所谓云雨之夜,完事之后还要赋诗一首以示文采风流。 这样的境况,也造就了桃源这一带仿佛一如金陵。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里的女人,用自己的下体圈养着这一方人口,他们的客人包括兵士,舵手,商人,学子,流氓,县官,文吏,督办,闻人。 有人长期包养,就有人一夜风流。钱多时一次二三十元,钱少时三五角忙活一夜。 人来人往,长此下去,终于害了病。病了,也只是找县里大街江湖郎中胡乱开一点药方字或者扎一针,也就心里安稳了。 过不了多久,病来如山倒。奄奄一息之时,被丫鬟走夫用薄板子多抬上去住在河中船上的老妈子那里,看着她们一点点咽尽生平最后一口气。 女子在这时,一不识字,二没力气,三地位之低,兵荒马乱能干什么呢?她们只能先活下去,怎么活也就没法在乎了。 三尺棺板,无名之氏,一个庞大而古老的人群被埋葬在幽黑的洞中不见天日。 古人所说的才子佳人,恐怕都是单方面的。是人们附庸文雅的谈资,显示手段的伎俩吧。 男人的心,始终惦记的只是望眼欲穿的庙堂长安。陈芸如此奇女子,也只能落得身死魂消。女扮男装过庙堂,担柴烧火为夫君,可惜可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