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分析哲学的起源》是一本由(英)迈克尔・达米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一):找爹

达米特在本书中旨在探讨分析哲学的爹。传统意义上认为罗素和摩尔爵士是分析哲学的爹,维特根斯坦是叔,达米特并不会否认这种说法。但他要强调弗雷格和他的基友胡塞尔才是分析哲学的亲爹,罗素和摩尔可以算作是养父级别,维特根斯坦一度给了分析哲学这个孩子以精心照料,但最后想掐死他,还有远方亲戚奥斯汀也是想忽悠死他。如果亲爹弗雷格有幸能多活个几十年,也肯定想掐死分析哲学,可他挂的稍早,遗稿什么的也在战争中丢了。

弗雷格算是个挺悲情的人,搞逻辑搞知识基础,可惜算了一辈子数仍然无法让自己满意地解决罗素悖论,后期越来越对自然语言表示不满,给基友胡塞尔的信中还说道:哲学家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和语言作斗争TAT

当然这不是说弗雷格飞仙成柏格森了,他还不至于立马做了神棍,他的意思是:“语言是一面变型的镜子,但却是我们仅有的镜子” 这种倾向大概和维特根斯坦差不多,即“道路不坦途,但光滑的路没法走”

阅读达米特向来不是件很享受的事,此君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更复杂化,处理问题也是有点像弗雷格,分解啊拆解啊,逐一击破,可越弄越麻烦。虽说是个挺有学问的人,可向来不爱探讨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不提经济政治美学等等问题(倒是积极投身政治),最喜欢闷头捣鼓逻辑,算子,换元什么的= =!写了一辈子弗雷格...

本书最喜欢的部分居然是后面的八卦部分~看的爽歪歪,果然是人越来老越可爱。。。渣渣吐槽完毕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二):dummett on 学术时尚

Feb 3, 2006 10:52 AM

Fw: daily quote<2005-12-26>

from selbsterhaltung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oz.sassy.

Date: 2005-12-26 上午8:40

Subject: Fw: daily quote<2005-12-26>

To: blog bornvagabond.*********@spaces.msn.com

凑字数篇

-

-

人们曾经获得的洞见确实会丧失.我一直受到哲学时尚的巨大影响的冲击:可能世界语义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一种时尚在特定的时刻几乎抓住每一个人...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克里普克成功的使用那种工具做出一些强有力的论证,论证打动了每一个人,这样每个人陷入一种思想状态:除非使用这样的术语,否则就没法思考.在之前,分析和综合命题的区别也起了类似的作用:它成为一个基本的思想工具,因而似乎是不可或缺的和不可质疑的.这真让人不爽.例如现在人们随便谈论 '形而上学必然性',却一点不知道需要思考这是什么意思...一些东西确实完全丧失了,比如区别动机与原因的依据.

p195 chs ed.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三):随便写写…

第一章 思想家的历史和思想的历史

达米特的立场:思想的历史

第二章 语言转向

对弗雷格的把握非常精准(“这三种特征使语言转向成为他的哲学的一种自然发展”,7页):(1)“谈论思想的结构就是谈论句子部分相互的语义关系”

but“不参照句子的分解,是不是能够解释思想的分解这一概念”);

(2)思想的真假先于句子的真假(“所指首先要归于的是涵义”)

but弗雷格在具体解释“涵义”与“所指”的区别时,从来没有遵循这种次序-“必须先有所指的概念”“所指只能被解释为表达式的一种性质”(必须先知道一个句子为真,必须先知道一个表达式有一个所指);

(3)一个表达式就是有一种涵义:用表达式的人不必在运用它的过程中总记着它的涵义(涵义是客观的)-but为了保证“交际的客观性”,弗雷格需要补充条件“各个表达式被赋予什么涵义,应该是客观的”-需要解释“什么是赋予一个表达式一种涵义”

弗雷格:“思想是内在的容易用语言表达的”-非“思想内在的是任何现实的或假设的语言的句子的涵义”并不矛盾(10页)

弗雷格:涵义-涵义的把握相关(短路)=“一种不能被把握的涵义是一种怪物”

涵义-思想→“真”→“断定”→“断定力”

“一种语言的句子或相关的句子除非能够被带有断定力地说出来,就是说,能够作出断定,否则就不能表达它们所表达的思想”(14页)

弗雷格把“断定”和“力量”(断定力+怀疑力)区分开,但他没有提供对“力量”的说明-同时这也意味着弗雷格没有提供对于“断定”的说明(依赖于前理论知识)

弗雷格作为分析哲学之父:分析哲学研究“语言在交际中的用法”是对弗雷格理论的必要补充。

第三章 真与意义

明天再写……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四):为什么会走向分析哲学以及分析哲学都讲了些什么

达米特认为分析哲学起源于“从心灵驱逐思想”。这里的心灵主要指的是心理主义,也就是说认为思想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主观的,只能为主体自身所把握而不能为他人把握。而“从心灵驱逐思想”的后果是不能再以主体的心灵活动作为思想的依据,所以要借助语言来分析说明思想,同时作为分析哲学的始祖弗雷格也认为思想可以通过语言,甚至是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分析哲学主要涉及思想,涵义,规则,所指,真值,以及与主体的关系。作者达米特站在弗雷格的角度上,认为思想是最为重要的。思想是变化中的不变,也可以说是使事物成为那个事物的核心。

关于所指的讨论:1)如果没有所指会怎么样。对于没有所指的涵义,布伦塔诺早期是承认它们作为心理对象而存在的,因为一个心灵的意向活动就在于它有一个对象,但是后期他反对任何非现实性的存在,与前期意向活动的理论出现矛盾之处。胡塞尔认为心灵活动总有其意向对象,通过意向对象指向现实对象,现实对象的缺失不成问题。(不知道这里达米特对胡塞尔的解释是不是准确。感觉达米特是通过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来区分唯物和唯心的,如果没有现实的物理对象就会走向唯心。)弗雷格不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因为其实他觉得如果只有涵义而没有所指,这实际上是自然语言的缺陷。如果没有所指,虽然有涵义,但是没有真值(这样就好像语言表达思想失败了)。2)如何说明所指。胡塞尔更关系种类和普遍的东西,对个体事物没有清晰的结论。弗雷格则是先认定了一个表达式有所指,然后以确定所指的方式决定表达式的涵义。

关于思想:达米特本人的观点大概是感觉是可传达的,或者说,感觉表象的可传达性就在于思想的传达(这里表象和思想之间可能是即严格区分又有一定的融贯性)。而思想虽然不等同于语言,但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现为涵义。同时,对涵义的理解体现为两方面:把握涵义的能力;在特定情境下对涵义的把握。这两方面是统一于遵守规则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语言的公共性占有优先地位。这样的话,就把思想,涵义以及主体联系在了一起,表明了思想的公共可传达性。

关于真值:真值不能等同于意义。弗雷格认为真值在于思想的真,也就是句子的涵义有所指。但是这样就相当于把思想完全等同于句子的涵义了,而弗雷格是承认“赤裸裸的思想”的,而且涵义和所指也是相互确定的。达米特没有明确表态,但是感觉他应该更重规则。所指不是和心灵表象联系在一起的,而是和规则联系在一起。我们听到一个词时,即便没有在心中出现影像,也知道它的涵义,因为我们是如此训练的。

《分析哲学的起源》读后感(五):【转】张燕京: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相通与分歧——达米特从意义理论视角的一种理解

【作者简介】张燕京,1968年生,河北高阳人,1990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逻辑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二级教授,逻辑学专业和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达米特意义理论研究》、《真与意义:达米特的语言哲学》、《达米特与戴维森意义理论比较研究》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