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级现代时间》读后感锦集

《超级现代时间》读后感锦集

《超级现代时间》是一本由吉尔·利波维茨基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120 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级现代时间》读后感(一):烦

屁大的事偏要用专业术语 力图使其生涩难解

整本书启发不大 主观色彩浓 可以当做小说读

《超级现代时间》读后感(二):如何摆脱“996”?

我们已经跃过享乐的阶段,进入全面焦虑。这是后现代发展到超现代的必然情况。

超现代意味着现代性达到极致,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进入超级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是个人主义变为超级个人主义。

如果说现代性带来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资本主义承诺个人幸福。

那么后现代在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后,达到平衡。

这是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的“当下”时刻,享乐成为唯一需求。

紧接着而来的是超现代时期,现代性的极致发展。资本主义的加速超越人的适应能力,

个人主义的极度扩张导致自我满足的指数升级,未来不再乐观,反而焦虑重重。

超级现代性的矛盾表现在此:当人失去结构的束缚,深陷自恋陷阱,还必须继续与社会体制合作,换取享乐资本。

这是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惨烈壮景。越想获得寻乐资本,越需要拼命工作;越拼命工作,越缺少生活的滋味;越缺少生活滋味,越要寻乐。

在工作之余,重新对生活进行审美化,体验瞬间变幻的美,这是补偿原则使然。

机器一旦启动便无法逃脱。超级资本主义消耗人的精力和时间,享乐以某种形式让超级自恋个体重获“假想”的幸福。

超级现代时间是人们感到时间减少的时代。人们不再抱怨缺少金钱和自由,而是抱怨缺少时间。

如何才能逃出这场可怕的循环?逃出资本主义是一种方式,发展自我的兴趣,建立独立的个体,让超级个人主义发展极致,将自恋进行到底。

另一方面,假装与超级资本主义合作,出卖一定的时间,换取生活成本,然后在剩下时间里经营日常的生活。

如果可能,从资本主义中牟利后抛弃它,让它空转到奔溃的境地。但这可能吗?

《超级现代时间》读后感(三):一边熬夜,一边养生,矛盾吗?

当代青年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一种恶性循环。发生在拿体力与时间换享受:一方面是超强度的工作,一方面是尽情地享乐。

这就是我们在90后青年身上看到的状况:一边是拼命工作,一边拿着保温杯泡枸杞养生;一边是熬夜玩乐,一边是巨额买化妆品、敷面膜……还有比这更矛盾的吗?没有了。

我们依然将后现代抛进废纸篓,进入超级现代,这是现代性发展到极端的表现。

如果说后现代培养了个人主义,培养了自恋和享受,同样带来空虚,那么超级现代则进一步将个人主义放大到极限,这是超级自恋,享乐不再纯粹,伴随着焦虑。

“活在当下”已经不再有效了。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少对未来的信任。

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信息加速、过度竞争、过劳工作、失业浪潮……所有一切都积压在青年身上,无法彻底享受当下。

但他们仍旧是个人主义的宠儿,仍然自恋,仍然寻求享乐,只是这种享乐再也无法无拘无束,而是带着焦虑。

当社会结构不再给个人提供可靠的保护,人不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阶级,人变得越来越脆弱,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

后现代主义歌颂“大叙事”的瓦解,歌颂游戏带来的自由,而超级现代主义则让人焦虑不安,因为未来不再可预见。

超级现代主义是超级资本主义与超级个人主义的混合。

前者所发展的超级消费主义诱惑人无止尽地购买,不是为了地位荣誉,而是享受更新换代的快感,比如苹果手机。后者则是个体退回自身,更加关注身体健康,这是健身和养生等生活理念的兴起。

超级资本主义要求人通过劳动来换取消费机会,来享受自身,而在劳动和享受的同时身体受到了侵损,于是超级个人主义现身了,来行使个体的生命控制。

因此,“边熬夜、边养生”的当代青年肖像一点都不陌生,不过是一幅超级现代社会典型画像罢了。

如何抵御超级消费主义的侵袭,吉尔·利波维茨 给出了方案,这便是用“轻”对抗“重”,用“少”对抗“多”,用“简洁”对抗“繁复”。

我们不知道现在是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现代性发展到极致后,必然会迎来回归,而这已经有苗头了。这种新阶段也许可以用利波维茨 找的词“轻文明”来表述。

当代青年无力反抗超级现代性的全面侵蚀,但少部分不是已经找到了某种消极抵抗的方式,从而保有自我?他们转而退回自身,进入“丧”和“佛系”姿态。

未来将属于“极简主义者”,过劳时代紧接着会是低欲社会,人类终将认识到现代性加速到极致后带来的弊病,回归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