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的读后感大全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的读后感大全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是一本由HAROLD作石著作,東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出版的2005/01图书,本书定价:HK$32.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读后感(一):摇滚乐迷的共鸣

总是会有那样的作品,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突然出现,吸引你所有的注意。

关于《BECK》,我也只是在VERYCD上发现了有他们动画下载,才会去看。然后被霹雳无比的OP给吸引了,结果就看了下去。对于描写乐团成长的动画还是第一次看到,虽然以前也中意《20世纪少年》(至今认为是伟大的作品,希望浦泽老师不要再把它的结尾毁了)。但是这么彻头彻尾的乐迷作品,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对于每一个忠实的非主流音乐爱好者来说,心中都会永远给你心爱的乐团保留一个地位。他们对我所造成的影响是终生的。有那样的歌,不管什么时候,哪怕一声吉他,一个回授,就会让你顿时激动,浑身都是劲,想要振翅高飞。想要摆脱这个无聊但真实的世界,想要挥洒每一滴汗水。我知道并非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或者听到这种声音。但是就像JACK BLACK在《SCHOOL OF ROCK》里所说的那样:摇滚有时候就能让你感觉与众不同,心中充满勇气。

摇滚是永远是关于青春的。所以BECK的故事也更吸引人。一群日本的小伙子组的BAND,究竟会走上怎样道路呢?成长不免伤痛和曲折,但是音乐在这一路上始终是原动力。也许并非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深思熟滤。但这种单纯的爱好,难道不更淳朴和可贵吗?我想这就是这个故事吸引我的关系。虽然同样的情节在《头文字D》,《HAPPY》等漫画中看过。不过没看一次依然被深深吸引。

在看了动画的前3话后我决定转向漫画。一方面实在嫌进度太慢。另外我总是相信漫画才是表现作者的最佳方式。动画了以后迫于电视台的压力,和预算的控制,总是得对原作做出不小的妥协。(虽然日本的电视台尺度已经很开放了)并且由于创作班子的不一样,漫画更能体现作者对于这个题材的热爱来。我相信这也是许多骨灰级的爱好者为什么钟情漫画的原因。虽然它粗糙,不连贯,总是有错误。

果然漫画才是精髓,作者对于一个乐队的起步做了非常好的刻画,当然也让我们对日本的独立音乐有了很大的了解。当然还有OTAKU乐于津津乐道的种种乐坛传奇和细节。这是用心的作品,而不仅是拿到市场上充数的流行垃圾而已。所以我可以容忍那粗糙的画风以及有时不连贯的情节。对音乐的爱足以弥补这一切。更不用说急切地想看雄平成长的心情了!

还是回到JACK BLACK,他说一个乐手最幸福的时候莫过于站在漆黑的舞台上,突然一束光从上面打下来,照在他的身上,帷幕慢慢的拉开,观众黑压压的在下面……也许在这个时候,他就是THE GOLDEN GOD(〈ALMOST FAMOUS〉)。

原文: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4/12/553355.html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读后感(二):摇滚是给年轻的灵魂

随手播放了一张老摇精选集用一个通宵加早上看完了Beck。

途中有几次被轰鸣的音乐和作者极强的感情烘托方式逼出泪来。鼓点和吉他在脑海中撞击出呲裂的火花,诡异的和漫画情节无比合拍。比如Beck第一次集结成地下乐团后演出时的"Youth gone wild", 第一次登上Greatful Sound时的“More than a feeling” ,解散后在深夜一步步踩着雪送走阿樱时的“Yellow Ledbetter”(我这么腐都没对小熊和阿樱兄弟间的依依不舍产生丝毫怀疑), 重新集结后在美国赶46场时的“The Middle”, 小熊与出国的真帆道别时响彻耳机的是"Last night on Earth”......也许是看的太投入或者是看的时间太晚我神志不清,但感觉每首歌都契合与每一个情节,而且总是恰到好处的响起,配合着音乐被Beck这几个热爱摇滚的小子感动得不行。

看到有评论说摇滚是给年轻人的音乐,非常赞同,但年轻不是指年轻的年龄,年轻是生活社会逼迫下拼着巨大的压力也从未屈服的梦想,是尚未迷失于金钱物欲与现实的执念,是一根筋在逆境中坚持着投入到自己喜欢和支持的事业,是那些尚未枯萎勃勃而生的灵魂。所以漫画里我最喜欢的是即使小孩刚出生经济压力大得要命也毅然辞职自己成立公司帮助Beck的冷面痣男制作人川久保, 追随着川久保离职的阿山,留恋于夜店的痣男二号混音师圆仔, Greatful Sound负责人欧巴桑...等等或大牌或无名的不惜赌上自己事业支持Beck的普通人,这些人是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正因为有这样的不仅着眼于利益的人存在,避免了行业的单一流行化发展,才得以维持住一个行业的活力。

音乐和电影,书籍, 漫画,电视一样,影响力在任何地方发芽,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个“业界良心”就是在心底保留着年轻的热爱致力于这些行业的人。

川久保在Beck登上AVALONG FESTIVAL的时候对着台上光芒四射的Beck默默流下眼泪,之后他让乐队去找美国的制作大牌制作下一张专辑,因为觉得自己“已经不足以为你们制作专辑了”,并没有试图感情绑架,没有试图借此成名,阿山也仅仅是在唱片行经过买下Beck专辑的人时兴奋的做出胜利的姿势。不谋私,不图利,深藏功与名,继续栽培下一个新人,似乎太过理想化,夸张不真实。但我却相信这样的人和事一定存在着,滚动发生在各个地方,因为我就是这样理想主义,体内某根血管永远流淌着摇滚血液的蠢货。

用Youth Gone Wild做结尾:

They call us problem child

We spent our lives on trial

We walk an endless mile

We are the youth gone wild

We stand and we won't fall

We're the one and one for all

The writing's on the wall

We are the youth gone wild

4:20 PM 6/6/2015

《BECK 搖滾新樂團 (Vol. 19)》读后感(三):只是想说说这部漫画而已

今年年初,和好朋友一起,第一次去了日本。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每走到一处,都会下意识地查找所有跟动漫有关的东西。

然后,在京都,在八坂神社对面的一家7-11,看到了一本《beck》。

那时候一看封面觉得很喜欢,一个男生坐在那里弹吉他。但是又觉得很惊讶,其他的漫画我都或多或少见过听说过,只有这一本,孤零零摆在那里,在众多卖萌卖肉的漫画之中,好像一道清新的光线照进了暗室。

当时差点就买了,一想不懂日语买了也没用,于是悄悄记下了书名。

时隔两个月,日本之行也早已变成了回忆。但是在想起京都,想起祗圆,想起清水寺,想起伏见稻荷大社的间隙,也想起了那本《beck》。

觉得原来日本人也念旧,这种画风很老的漫画依然在卖。它让我想起日本人的音乐,从村上春树书里那些不间断的爵士乐,到当年看了几集就弃了的《坂道上的阿波罗》,好像有一种情怀,从中年猥琐大叔的身上流到十五六岁的少年心中,从阴暗的地下室流到地面上的阳光里,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一直流到现在。

当时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打开这部漫画。

结果这一看就不得了,深夜十一二点,看得亢奋至极,一口气看到十多卷,第二天马上又接着看,看到连做梦都梦到有人在弹吉他。

看到兴奋处,在寝室里来回跳,甚至被室友嘲笑“含笑半步颠”。

一连好几天整个人都彻底沉浸在那种特别的氛围里,那种浓的不能在浓的理想主义氛围,那种只属于音乐、爱情、友情的夏天一样浓郁的氛围;那些美妙的片段:阿平赤裸着上身弹着贝斯的样子,小雄目送着阿樱远去,在雪地里踏出一行行脚印的样子,还有那场暴风雨的室外音乐会,看台下的女人脱掉所有衣服忘情的样子,以及小雄宣布“这辈子就交给灵感了”的样子。

还有那个所有人都做过的同一个梦,最后那句“在坟场见”却让五个人得以重聚;那些聚而又散、散而又聚,那些拼命打工的坚持,那些在夜晚独自弹着吉他的幸福。

有一个同学搞摇滚乐队,在学校一个多功能厅演出,所有人坐在椅子上观看,同学事后骂道:真恶心。

当时不懂,现在懂了。我从一个一点也不懂摇滚、从来不听摇滚、只天天听流行,偶尔听听民谣的人,变成了现在手机里都是LINKIN PARK、痛仰、万能青年旅店的人。

我也终于明白,摇滚,从来只能站着听。

它们从来不是给那些认为音乐只是一种学习工作之余的消遣的人准备的。它们是给那些燃烧灵魂的人准备的。

我后来一直在想所谓的beck精神到底是什么。直到我百度了一下Kurt Cobain,看到了他遗书中的那句话: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我想,这大概就是beck所坚持的吧。

可能,也是大多数中国地下摇滚乐队所坚持的。

一个跟那个同学关系很好的女生告诉我,他打算以后还是会以事业为重,只偶尔演出几次。我想,尽管如此,尽管可能会与现实妥协,尽管也可能没有那么热爱,他的青春,还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就像小雄在学业与音乐之间选择音乐,白天拼命打工,晚上疯狂练琴一样。这样灿烂又清澈的青春,一辈子只可能有一次。当年那只奇怪的狗,那个让小雄的生命改变的长发少年,那个在清晨的密林里吻他的美丽少女,它们都是那个浩渺广远的时空里的一部分,而那个时空,只存在于少年渐行渐远的青春里。

beck引发了太多奇迹,而现实世界里的人们却可能遭受太多挫折。

有的人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人奋斗一辈子一无所获;有的人眼里只有名利,却大获成功,有的人一心一意做纯粹的音乐,却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只有艰难的岁月铭刻着理想主义者的名字;而音乐里的理想主义,永不褪色。

如果在一年前问我最喜欢的漫画,我会说是富坚义博的《猎人》;但是如果现在问,我会说是这本作死君的《beck》。尽管它有些过于夸张,尽管它可能有些情节不连贯,但它有着独一无二的内核。

它不适合在无聊的时候看,也不适合在流泪受伤的时候看;它只适合荷尔蒙澎湃的青春,以及当一个人逐渐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麻木和萎靡的时候,放在床边,在深夜翻一翻,提醒自己人生的意义,以及曾经的信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