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首詩的完成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首詩的完成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首詩的完成》是一本由楊牧著作,洪範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220,页数: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首詩的完成》读后感(一):文章比诗好

作者始终自认为是一个诗人,然而散文读起来比他的诗感觉好多了。他的不说是大多数诗也有不少诗换行断句突兀,搞得气韵不通。相比较之下,果然是诗人写的文章,音韵跌宕,绵延流转,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好很多。 他在书里提到社会参与的问题,然而感觉他几乎最著名的诗“有人问我…”恰恰是参与了社会问题又好读才留下了第一句话。 看了这本书有点理解就像理发师的发型通常有点奇怪或难看一样,专业人士的追求多少有点超越了普通人的审美水平;也才有点明白他可能学习了一些外国诗歌的形式,然而人家总是有韵脚的,换行后意思断了声音没断,他的诗就有点无法进入了。也有可能如他这本书所启发的,他在一首诗里考虑了太多东西。 所以也算能从一方面理解,为什么有他同时代的诗人说可能他的这本书才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另外偶尔看到《奇来前书》的序,读起来同样氤氲流动,感觉也好很多,内容也飘忽自然,如同天外飞仙,感觉还是比他的诗容易一些。

《一首詩的完成》读后感(二):深情的表征,是给人写信

在文学的甬道里,青年人失去火把,胸腔开始变凉,唯有自我壮胆,深深走向恐惧。

不知道还有哪种柔情的师长如杨牧,鼓勇青年抱持最初的梦想前行。这册书很薄,而且单向,只有杨牧的回信,没有青年的部分,但已经可以想见,一个稚嫩的,刚起步的后生,是怀着怎样的不指望写信给这师长,高山仰止,没想到杨牧殷切回复,视为知音。

于脑海中描摹这孩子,也描摹自己。从小地方闯荡去台北,还想凭着最清苦的职业度过一生,人生好像变得确定又松散,像一刀下去的云片糕。是要成为诗人的人啊,坚定不移与柔肠寸断都要有,偏偏这两样在经济社会里很稀缺。不过,恐怖的是,稀缺并不意味着金贵,恰恰意味着格格不入和“趁早死心”。

是多少股力量在折损最开始的念头,清苦的路,其实能给予一声“加油”可能就是鼓舞,更难奢求这一声来自杨牧。

但杨牧回复了,不仅回复了,还加倍诚挚地,不吝笔墨地,何止是搀扶,而几乎是拥抱地向他指出了坚持诗心的重要。当然,这不是来者不拒的滥情,杨牧于这个特定的诗人小朋友笔下,发现了他的独到,他有别于其他嘴上说说想做诗人,但只是拿那个当叛逆,当忧郁,当耍酷的孩子们的差别。一心向着文学的人,句子里承接的,是他眼里的光。

写信的这个行为,接近绘画,接近在一去不返的时间里细细摩挲心里更精准的想法。你写信,还得考虑未来时,因为字句递到那青年手上时,他可能又进入了创作的新境地或新瓶颈。信件是不畏惧时间又最会被时间所迷惑的物件,如果情绪劈头盖脸,或许就挫折了那远处的心,我也写过杳无音讯的信,对方的默然可能已经是那种惘惘的回应。

予人鼓励,也需要共鸣,这一点,在朝向一首诗的完成上,杨牧胜任有余。他是严格的师,慈悲的父,写作是门手艺活,他教会青年耐着性子细细打磨,特别是,要格外留心打磨哪里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要留存哪些天性质朴才能留住心内的火。

我们钦羡,钦羡并与那时空里相聚遥远的青年共享着这份滋补,如今好为人师的所谓成功人啊,距离杨牧这种诚挚的提携,大概有几光年的差距,那是假表演与真关切的差距,是商业诡计与灵魂通感的差距,是异化后的麻木程式和剖露所有的人性的差距。

《一首詩的完成》读后感(三):追求的是诗歌的普遍真理

「我们正面逼视这世界,以一心独得的钥匙去开启爱与死的奥秘,描写,解说,阐扬,批判。我们化具象为抽象,因为具象有它的限制,而抽象普遍--我们追求的是诗的普遍真理。」——杨牧

读杨牧的文本是舒服的,就算有些句子可能不好懂,但依然能感觉到一种纯洁无瑕的品质。阅读这样的文本会让我感觉到幸福,好似活在文本的世界中,而整个世界是干净、纯洁的想像空间,马路上不会有铝箔包垃圾,空气中不会有悬浮微粒,人身不会出汗脏污。

杨牧的世界干净得令人向往,这就是诗了吧?诗关照现实又超越现实,像是风筝在高空孤独地俯瞰世间,喜怒悲愁,却又作壁上观,理想得让人无法企及,孤悬在冷清的高空里。人有时就是需要一个理想,虽然一辈子也求之不得,但是放在心里成为一个指针,那也很好。

这本书收集了十八封杨牧写给青年诗人的长信。那些年轻人真幸福,一生有机会收到这样一封勤勤恳恳的亲笔信。杨牧的字迹应该不算工整,可是一笔一划很诚恳,像一位长辈坐在面前,旁边是围炉,外头下着毛毛雨,我们在屋内谈谈人生,谈谈诗歌,风花雪月得不得了。念及此处,我会由衷地感觉到幸福。借由阅读与想像获得一个精神上的桃花源,避开荒凉世间,重建出秩序与整洁,一个理想的境界,直击我们内心的精神洁癖。

或许我们一生都会遭到质疑,说诗是虚构、不切实际的产物,但诗本来就不为纪录现实而作,而是追求精神与情感的真实。「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人生有尽头,但是遗憾与疼痛没有。感觉到痛苦时,若有一句诗可以咬在口中,舒缓疼痛,不是很好吗?

当失去理想时,想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是很壮丽无畏吗?

当一意孤行时,记得「风萧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是很潇洒快意吗?

有时候,很多重要的抉择,都是靠着一句话、一首诗撑过来的。那些诗不能只是拿来背诵,还要真正在生命中发酵,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那才是一首诗的作用。我想,也只有真正在某个人生旅程中浮现,一首诗才算是真正完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