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设计元素》经典读后感有感

《设计元素》经典读后感有感

《设计元素》是一本由(美) 盖尔﹒格里特﹒汉娜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元素》读后感(一):必须亲自动手

关于设计元素的组合配置

主次从属关系

轴线关系

凹凸空间的联系

“她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就是创造一致感的能力,

如果你从作品中拿走任何一个部件,这个作品就会解体。”

教给我们的是如何从更高的抽象层面审视一个作品

但更重要的那些在创造中的考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有所体会

“我们周围都是三维事物,但是我们并不了解三维。

你要用各个不同部位的肌肉去推、拉、创造这些三维的东西。”

《设计元素》读后感(二):那台机器就迅速的运动起来

科斯塔罗是美国“工业设计”的教母,教授工业设计50年。她发展的对抽象的视觉构成理解的练习课程,也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工具。

在传说女人都是路盲的世界里,很难想想科斯塔罗对三维的想象力与逻辑能力。这得益于她的方法和信念:创造三维形体的唯一方法是三维方法去工作,在教学中她用大量的草模来让学生不仅用眼、也用手去理解、认识与实践空间的张力、凹凸、开始与结束。她反感在纸上等二维的空间去处理三维的事情,认为建筑或工业设计的事情不是画画,也正好,在电脑处理三维图形的潮流和热浪到来之前,她就去世了。

数字时代的来临取代了手工,我们可以越过已知答案更捷径的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科斯塔罗无法预言她去世二十年中的巨变,那代人信奉经过时间积累出的手艺、信奉创作结果与创作个体之间没有介质、任何创作都是人的创作,这一切都将过去,学画画的不用学素描,学音乐的不需要学乐理,学医的不需要解剖人体,只需要学会如何操作那台机器。发展的方向甚至是语音操作,说一声“开始操”,那台机器就迅速的运动起来。

《设计元素》读后感(三):上当十年,翻译神了!

一直觉得这本书很难读懂,有些不知比喻还是隐晦的语句再三琢磨也难以跟配图思路合拍,直到……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英文版,跟简中一对比,我了个……?除了配图之外简直是两本书嘛!!!

正经内容涉及剧透之类咱就不说了,看一句边栏题外话吧,62页金字:

译文:

这些练习是训练对比例的把握,在你掌握之前必须多加注意。

——詹姆斯·富尔顿

//废话一句不是吗?或者是高深莫测??然后看

原文:

”These exercises are running the scales. You have to be able to strike the notes before you can play the music.“

——James Fulton

//……着调吗?人家谈的 notes 是琴键,毛的注意啊!scales 哪里有什么比例的意思啊!!这么经典的一本书翻成这b样居然十年没改,是故意耽误国内设计湿的发展进步么……给这本书上五星的童鞋们都是给的图吧!你们真的读懂了吗?

反正……这本书文字不多,现在发现,也还不晚吧……

《设计元素》读后感(四):我是如此的喜爱这本书,

以至于当我去纽约的短短两天机会终于来临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火车站一个小时车程,却是毗邻Pratt Institude的Lafayette International Hostel,以确保有足够时间去看看罗伊娜里德工作过的地方。

有人说,数字时代的来临取代了手工,现在人们可以越过已知答案更捷径的找到处理问题的办法,而罗伊那里德恰好在她的时代终结前离开了人世。我们已无从获知她对此的回应,虽然我相信她如果在世必定对此不屑一顾。我只知道,在她年轻的那个时代有很多人说,工业时代的来临取代了手工,可是她仍然坚持手工劳作对工业设计师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无论工具如何先进,思考始终以创作者和对象为主体,创作者触及对象的终极媒介始终是身体力行。在她的职业生涯里,她教授的是让人从动手开始思考的方法。如是者,绘画者当以执笔之手思考,舞者当以身体思考,工业设计者当以制作模型思考。

这本书记载的是这种思考方法由罗伊那里德归纳并创新的版本。去世之后生徒们自发组织起来整理老师的思想并结集出版,在其他学界屡见不鲜,但在历史尚浅,强调推陈出新的设计界能有此殊荣者,实在屈指可数。工具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动手与不动手的区别。文字,二维还是三维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使用最接近真相的手段去探索一个领域的未知。罗伊那里德并不反对画图,她只是更推崇用立体去研究立体。她也不反对机器,只是希望学生明白创作的推进依赖于尽量靠近创作对象的那种形式,无论那是人手制作还是技术协助的。即使今天数字建模和快速成型越来越多地取代了缓慢的手工模型制作,罗伊那里德信奉的东西仍然没有被打倒,那就是手上的一件胜过脑海里和纸面上的千百件,手中的千百件则可以让工业设计师走入无人之境。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展示了罗伊那里德作为真正的设计者的生活领悟。书里我最记得的一段是,在同龄人已经告老还乡安享晚年时她仍继续在家中授课,在与学生分享咖啡时她自豪地说,“我仍然在喝这种可口的火箭燃料。”这句简短的话折射了罗伊那里德彪悍的人生观。无视心脏病的潜在危险,咖啡在她眼里只是可口的饮料和榨取更多创作能量的工具。真正的设计者是不会告别职业生涯也不担心衰老和疾病的,设计对他们而言不单是职业,更加是生活和思考的唯一方式。如果衰老和病痛迟早要从他们手中夺走设计,那么抓紧时间就对了。

《设计元素》读后感(五):设计做不好,问题在哪

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教师师从于罗伊娜和她的丈夫亚历山大·科斯塔罗,他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教育之父。科斯塔罗和唐纳德·多纳1934年组建了卡内基工业设计系,1936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这是美国第一个有学位授予权的工业设计系。1938年唐纳德·多纳受普拉特学院Dean James Boudreau的邀请,在那里创建设计系,多纳邀请科斯塔罗夫妇到那教学,亚力山大·科斯塔罗代表哲学课,罗伊娜·里德代表美学课,多纳则代表实践课。1937年新包豪斯在芝加哥成立,1938年,密斯·凡德罗把该学校迁至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此后成为该学校的设计学院。

###普拉特和包豪斯

两者的基础课程在一些方面相似,二者的方法都 是来源于共同的知识和艺术假设,他们的方法论都吸收现代科学的方法,并把它应用到艺术创作的基础教学中。他们都认识到了各种元素,如线段、形状、形体、空间和色彩,并系统地研究他们。二者的方法把焦点从审美培养转移到解决各种审美问题。他们都认为对于一个问题可能有不止一种正确的解决方法。他们都为工业经济、为机器驱动的经济体系而教育设计师。

两者不同之处

1.核心观点上的不同,虽然两者都是从”实事求是“的引入,包豪斯是形式追随功能;科斯塔罗从不同意功能可以产生审美表达,他认为,功能需要反映一个时代,而各种审美则反映人造物的形体,因此我们受各种审美的影响。罗伊德·里德坚定不移地认为设计中视觉和审美两方面是处于首位。她把审美表达定义为设计者存在的理由。

2.观点不同,包豪斯从建筑的观点着手形体的研究。而科斯塔罗用一个不同的观点(艺术性)进行形体研究

3.对美国本土的理解不同科斯塔罗和格罗皮乌斯都来自欧洲,但由于他更早来到美国,并且又狂热地接受美国文化,他广泛接受美国人的体验,精神。并且懂得它如何起作用

4.科斯塔罗不像包豪斯,他像进行一项社会实验一样来处理工业设计师教育的挑战。

###关于草模

####草模的原则

* 高度重视对比形状的特性。不能有两个相同大小的体块,用眼睛去评估体量

* 通过选择主导形体、次要形体和附属体,建立各体块之间的关系。添加次要形体如果主导形体的特征不能提高20%就需要再实验)

* 对比要谨慎:整体比例(在环境中各角度距离下的比)、固有比例(内在的各块比)、相对比例(与同行或旁边的比)。不允许有一个视角看起来乏味,一般来说应该从水平、垂直方面夸大一些形体。变化形体的比例要可预测,就像”跳-跳-停“这样有节奏有序

* 仔细定位各形体的轴线,轴线显示了形体的运动趋势,这个轴线确定开形体空间中的位置。

* 保持形体轴线的稳定(相互垂直),注意多条轴线的运动

* 不断从所有的方位对设计进行构想。

* 考虑平衡,每个位置的方向力得到平衡,视觉平衡(依赖性视觉和独立视觉)

* 思考如何把形体连结起来。 三种方法:相贯、楔入、支撑

* 描述一下该构成如何被感知,致力于发展一种视觉结构感

* 注意你的设计中存在的空气的体积

####观察设计时,问这些问题:

* 主导形体和次要形体之间有没有对比?

* 它们是不是互补的?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是不是太相似?

* 主导形体是不是在显著位置?

* 附属形体是不是增添了三维特性并且使形体整体得到了统一?

* 从所有面,从平视、顶部、远视看设计是不是都很好?

###一些摘录

”她会把东西放在地板上,然后从上往下看,从1.5~6M远的地方观察我们作品整体情况,从各个面进行观察,并且自上而下看“

”要记住你的第一个情绪反应“

”经常把那些东西放扩大100倍进行相像,那么你就会看到各种比例引起的巨大差异“

”如果你在一个设计项目中处于停滞状态——思考一下设计中的主导关第、次要关系和从属关系,这样就能从牛角尖里跳出来。这是设计的要领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