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精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精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本由王力著作,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1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一):非常好的启蒙读物

这本书就是买来给argen启蒙的。

目录:

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

可以看出作为一本古代文化常识的启蒙读物非常合适!适合任何行业任何级别的人普及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二):。

王力老师按文学、名称、礼俗、节日、官职、科举、地理、历法、乐律、刑法等十余个方面,对近二百条古代文化知识作了简明的讲解。

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是不容置疑和忽视的。

自己一直很佩服古人在天文,礼仪方面的成果。

其实,有很多方面不得不承认古人是正确的。

包括婚姻上的一些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思考。

而这本书王老写的十分简洁。条理也很清楚。毫不拖沓。读来很清新。

很不错。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三):每个中国人的必读

人之为人,中国人之为中国人,在于你的黑眼睛黄皮肤,

更在于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9以来, 批砸烧打, 国几不国,我们似乎忘了怎么做个人,

做个中国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我的意思,把古代文化去了,应该叫做

中国人常识, 这是此书的意义, 实至名归。

如钱穆《国史大纲》所云 :“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 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

此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适用,且非常恰当 .

from http://www.douban.com/group/OldStyleHouse/

四合院-老传统小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四):读后总结

书看的挺快,毕竟不是精读,书里的知识还是离我有点远,因此择喜欢的看的细一点。

这本书,大概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常识,分为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个方面介绍的。其中我重点阅读了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饮食几个方面。

书本还好,看完对于古代的文化生活习俗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有些措辞感觉无感。如文中出现很多次的上古,不知以何时算上古,从文中理解好似为尧舜禹和夏商周时期。

在天文方面,对天干地支二十八宿七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和黄道等概念及其联系有了掌握,了解到了先人们的智慧,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到后来一些知识被统治阶层利用,成为了麻醉人民的工具,可惜。

在历法方面,讲述了夏历,商历,周历,三历各差一月,为统治阶层证明自己为天选之人而特地设置,因此后世秦汉等历法也各有这样的特色,至很久以后才确定。然后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智慧结晶的体现,以此来进行农耕等操作。古人以干支纪年,也差异无多,所差以闰月补充。最后讲述中国传统节日。

三为乐律,不甚涉猎,懂得宫商角徵羽。

四为地理,讲述古代的地域划分。州、府、郡县、军镇、道、路、省等方式命名,其中各朝代间会有所区别,但联系颇多,了解。

五为职官,职官在各朝代间的任命和命名各有不同,所共有的是,以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以削弱相权为主要措施。因此官职的相,由秦朝时的丞相,到后来慢慢演化成三省六部相互制约,期间许多时候不设相,以拾遗、参知政事、阁老等代替实施相权。所以古代官职的划分多以次为主,对于各朝代的官职细分,了解。知道中央和地方的大概职位。

六为科举,古代皇帝诸侯选贤任能的方式从乡举里选到察举制度到九品正中制再到科举,通过许多朝代的发展形成,是社会的进步。毕竟从此寒门有了登天的机会,但科举制度更是皇帝笼络人才的一种手段,文举、武举、制举等都不例外,因此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诗句。

七为姓名,上古时期姓氏为为上品所有,且多以女为旁,因为上古为母权社会。在汉代以后,人人皆而有姓。在封建社会,人们之间的称呼为表尊重,以字、号、官职、居所为称。古代还有嫌名、避讳的现象。

八为礼俗,这部分和宗法有很多相像之处。两者都讲到了婚姻、殡葬。不过礼俗讲述了男子及冠和女子结发和阶层的各个划分,宗法讲到了宗、昭、穆和大宗小宗及亲属的特征和详述。

然后为宫室,大概讲述了上古时期的房屋和封建时期形成阶层的房屋划分,及版筑技术,在久远的时期,先人们便掌握了很优秀的建筑技能。

之后为车马,车马并举一说,古代车马相连,即车马不分,没有单独的马和车。而后讲述车的构造,不提。

其后为饮食、衣饰和什物。讲述了五谷麻、黍、稷、麦、菽和六谷麻、黍、稷、麦、菽、稻。酿酒技术的发展,及乳类食物的传入(少数民族传来,唐后习惯引用)。衣饰讲述了冠冕弁及各自使用的阶层等,以及庶人的帻、帽。玉器的珍视,裘袍裙的区别和使用范围,丝麻棉等。什物讲述了各种生活用具,不细说。

通过这几部分的描述,对于古代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可惜阅读时多有障碍,因其中生僻字过多,需不断的翻阅词典和网上搜索。其他还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