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摘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摘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一本由王力 主编 / 马汉麟 等执笔 / 姜亮夫 叶圣陶 等审校 / 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一):脑仁疼

全书虽然言简意赅 涵盖了 天文 历法 乐律 地理 职官 科举 姓名 礼俗 宗法 宫室 车马 饮食 衣饰 什物这十四大类 通篇的干货 不是读一遍就能全部吃透的书 需要不时的温故 书里还有很多生僻字 学习到了 就是配图不够丰富 很多部分靠文字了解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 需要电脑在旁 随时查阅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二):正文大赞,修订内容更赞

读类似的书,最痛苦的莫过于其中知识往往异常滞后,好像我国考古学近二三十年都没进步过似的,看新近写的又往往是作者本人沽名钓誉的演绎多于严谨考究,本书的修订内容恰好弥补此遗憾。一开始看感觉怎么作者满嘴跑火车,正文和插图注释关系不大,但注释内容实在太精彩,竟看得人欲罢不能。

正文与此相比,有些地方写得太概括了,确实像工具书多于普及读物。

真希望刘乐园老师单出一书写写近二十年的考古最新发现啊。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三):浅谈古文化

看着封面的图片,就对图书有着某种的渴望。拿到手后确实挺不错。

书中对中国古代文化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梳理,只是自己的学识太浅,有很多地方并没看懂,有些小遗憾。

挺喜欢那些精美的图片,让我又了解到许多新的文化知识,如真假兵符的内容。只是这些在中国古老的浩瀚文化中不过沧海一粟,还有许多的内容得靠读者自行去探秘,自行去寻找。

在文物的介绍中,作者使用了许多最新的考古学研究资料,比如西晋的‘马踏飞燕’,否认了东汉说。只是也很好奇,为何又不用在“后母戊鼎”上呢?,按理同样也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呀!

看样子真如有书友评论,图书是由多位作者的合著。如果那样也就能理解,只是造成整体文章的不连贯。

文字和文物图片有着某种的脱节,或可认为图片章节是为图书出版而单独添加的信息,而文字则是教材的讲稿。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四):一本不容错过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入门书

这本书当然算得上的是一本经典之作,它已经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打磨,现在以新的面貌面世,而且是越来越美,越来越完美了。

这本书的文字内容起先只是一九六一年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受教育部委托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一部分而已,也就是这本教材中的第八、九单元的通论部分。这部分内容才几万字,但执笔参与其中的专家却是一时之选,其中有南开大学的马汉麟,北京大学的郭锡良等,最后由王力教授定稿。定稿以后,当时的许多大家对此提出了修改意见,姜亮夫和叶圣陶先生等多人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1980年由王力教授自己主持,对这部分的书稿进行了第二次比较大的修改。2004年,此时王力教授早已仙逝,由郭锡良教授接棒,再次主持对这部书稿进行了第三次大的修订。2008年,由美国汉学专家刘乐园出马,对这部书稿进行了第四次大的修订。这次修订主要是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一些最新文化研究成果。在修订的内容中,其中的一个看点是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并对这些图片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解析。而这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的彩色插图版,使得这部书稿更加完美。

毫无疑问,通过几代名家学者的多次修订,这部书的内容可谓是字斟句酌,字字玑珠,每个部分内容都值得读者朋友细细品读了。全书的内容共分为十四章: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可以说是包括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一册在手,中国古代文化的通常知识尽囊括其中矣。即使你对中国古代文化不甚了了,阅读此书后,你也必然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而且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礼俗,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它是和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权力与财富的分化,就必然有礼俗。在这部书中,择其要者进行了精要的介绍。书中讨论了四方面的内容,阶级、阶层,冠礼,婚姻,丧葬。读后,即使读者对这些内容不是很熟悉,也完全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你可以不时翻阅此书,对中国古代文化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为这本书添色不少。可以吸引更多读者来阅读这本书。而且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这本书中也对一些比较冷僻的字词进行了注音和解释,这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可以说出版这本书在做一件普及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好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读后感(五):封面设计背后的故事

文|本书修订者 刘乐园

《历代名画记》上说,梁朝的张僧繇(yóu)擅长画龙,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曾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龙,却不给龙画上眼睛。旁人不解,问他说:眼睛很难画么?张僧繇说:画眼睛很容易。但是,画上眼睛的龙会飞走的。

众人不信,执意要他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笔为龙点上眼睛。刚点了两条龙,立刻风雨大作。点了眼睛的龙,乘着云雾飞入了天空。而那两条没有被点上眼睛的白龙,还留在墙壁上。

这就是“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来历。古人相信,书写刻画出的符号都拥有神秘的力量,比如“文字”,比如画出来的眼睛。

八卦中的“离”这一卦代表火,代表光亮,代表天上的太阳。《周易·说卦》上又说: “离”卦,就是眼睛。《周易·说卦》里还说:离为龟。综合《说卦》的意义,“离”根本就是在说:神龟为目。

龟有着神奇的灵性,有着可以看到未来的眼睛。商代的人相信这一点。他们用烧红的木棒戳烫龟的腹甲:这是用鲜红的炮烙之刑拷问龟,让龟用神奇的眼睛去看,回来告诉他们关于人的种种未来。龟的腹甲在拷问中产生不规则的裂痕。龟虽然死了,裂痕就是它的回答。龟甲上灼烫出的裂痕,就是卜甲的“兆”。

这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1983-1987年的四年间,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发掘了一系列距今约八千年的遗址。贾湖出土有一件龟甲(标本M344:18),其腹甲后叶上就刻有一个眼睛形状的符号。这只龟的腹甲和背甲的颈端各钻有一个圆孔,出土时甲内还放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石子。一些人认为内部放置了小石子的龟甲是摇响的乐器,用来在歌唱或舞蹈时打拍子;另一些人认为,黑白两色的石子用龟甲摇出不同的“爻(yáo)”(奇偶结果),组合起来就是“卦”。龟甲是占卜的器具。

今天仍自称为蚩尤后裔的苗族民间铁匠打制钢刀的过程中,会在刀上钻一个小圆孔。匠人在小圆孔内插入紫铜丝后继续锻打,制成的钢刀上所镶嵌的紫铜圆点就是刀的眼睛。他们说,没有眼睛的刀没有灵性,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

封面彩陶瓶上所绘的鲵鱼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某些居住区域内人们心目中的龙。封底彩陶瓶上所绘的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另一批区域居民心中的龙。点了眼睛的龙,就不再只是简单的装饰意象。他们引领着草木山川间蕃息的人,穿行于蒙昧洪荒的宇宙。

远古的时代已经消逝,考古学使它复活。古代的人已经不在了,他们曾经的存在能给今天活着的人带来宝贵的启示。

严谨的考据会限制我们的言论。许多推测与猜想,在落实成白纸黑字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能表达的。终于,到了封面设计这一步,我们能够放开手脚,幻想自己拥有可以飞翔的翅膀。

猪,张开眼睛,仰望星空。它的脸上充满疑问,充满狡黠(xiá),充满智慧。天舞宝轮,花开十二。我们不要做痛苦的思想者苏格拉底,我们也不甘于做愚蠢而快乐的猪。有智慧、爱思考、幽默乐观的猪,走的才是“中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