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摘抄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摘抄

《寂寞的十七岁》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一):寂寞的十七岁

我晓得我不讨人喜欢,脾气太过孤怪。没有什么人肯跟我好,只要有人肯对我有一点好处,我急恨不得想把心掏出来给他才好。

我说我愿能够剃发为僧,隐居深山野岭,独生独死,过一辈子。

这该是多深的绝望啊。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二):寂寞的十七歲

“說實話時總是讓別人不滿意,而撒謊從不費心機隨口就出來,羡慕許多人,做許多古怪的事,心裡特自卑在別人眼裡卻成了叛逆,簡直厭倦得不想活了,但又膽小的要命”--剛看完白先勇的短篇<寂寞的十七歲>,這是十七歲少年的日子,也是許多人十七歲之後一直在延續的生活。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三):寂寞的不止我一个

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十七岁是孤独的。十七岁的我就像杨云峰一样,在学校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游荡,总觉得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身边同学有的学习优秀,老师会给予格外的照顾和优待;有的像骚公鸡一样,一会儿泡这个女生,一会儿泡那个,日子也过得津津有味。而我仿佛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别人说我性情古怪不合群,以为我傲气,谁知道我因为脸皮薄,生怕别人瞧不起,装出一副高不可攀的样子,其实我心里直发虚。读完“寂寞的十七岁”,发现白先勇笔下的杨云峰不就是我嘛!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四):十七之光

开始读白先勇时其实好小。还是从台北人读起的。彼时的感受是那是种美丽也儒雅的悲悯,是仲春夜的风,凉不了了。那时竟然也读张爱玲,对她的感觉介于爱恨之间,毕竟悲凉的东西不是那样的年少可以懂得。现在想来,依然不愿去懂得,即使现实逼迫,多少懂一些。

彼时身在庐山,分不了台北人和寂寞十七岁的界限。直至今日回望,才明白,年少的愁毕竟轻盈些,动荡些,十七岁的敏锐一去就难回。如果喜欢秋实,台北人确实象征黄金般的掷地有声;但实在难忘的,还是溽热的夏天,青色的果子。

此时的我,望着遗忘的时光,可以见证的,是自己的年轮。

《寂寞的十七岁》读后感(五):阳光下的阴影

如果你是中国的学生、如果你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挣扎了十几年,如果你的父母望子成龙而你的老师又偏心眼。那么你一定会知道这种人。他们聪明乖巧,他们懂事听话,他们是老师的宠儿学生的榜样,他们是班长、大队长或者学生会主席。在各类校园活动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在每个颁奖台上都缺不了他们的座位,他们可能说不上多么漂亮,但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和她做朋友,他们说不上多么可爱,但是所有父母都希望生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做优等生。

优等生是学生生涯中最绚丽的阳光。

有有一种人,就是这样阳光下的阴影。他们的名字恰好叫做差等生。

于是,就有着这么一个差等生,他生活在《寂寞的十七岁》里面。

如果你曾经被优等生的灿烂灼伤过,如果你曾今在差等生的生活中投下一道阴影,那么来看看这本书吧!我们不会永远灿烂。在你还在灿烂的时候,看一看,那些生活在阴影中的寂寞的十七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