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魔灯》的读后感大全

《魔灯》的读后感大全

《魔灯》是一本由[瑞典] 英格玛·伯格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灯》读后感(一):险些爱上此男子

看了伯格曼和他的岛的纪录片,不忍叫他老人,他的眼神让他老去的身体停滞了。爱上了他的眼睛 然后收到了这本自传

他的小时候,他的家人,如果喜欢他的电影,最好买来这本书看看,会更让人着迷。这个八岁就会因为一台摄影机而嚎啕大哭的孩子

《魔灯》读后感(二):魔灯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处于另外一种痛苦的时候。当我看到大师要决意退出影坛的时候,是那么的心痛。连同自己的痛一起痛。他说自己被失眠折磨的精神很差,我想失眠的痛苦应该我的痛苦更甚。一个电影大师,是如何创造电影的奇迹。又是如何战胜精神的对他的折磨。他说过:一个人的痛苦不在于身体的折磨,而在于精神的折磨。

《魔灯》读后感(三):狠心的人

看完他的自传越发觉得伯格曼的心好狠……好冷酷。可惜,他又有点矛盾的善良,这种蹩脚的善良躲在暗处不轻易示人,她们像灰紫红色的影子一般从神圣的天庭飘来,不食半点人间烟火。

唉,虽然这么说伯格曼老先生,但是,看完他的那些电影……就只能再次叹气:唉!罢也!他是个有大爱的人!

此时的画面是野草莓里的结尾,那个准点喝酒的老爷爷180度的微笑,和远处伯格曼父母无比优雅的身影……

《魔灯》读后感(四):魔灯

都是以电影导演享誉世界的人,此书与布努艾尔的自传相比是个非常有趣的体验。

布努艾尔身在南方西班牙,父亲是典型的西班牙绅士,基本不干活了,而其生活也算是四处“流浪”,历经历史波折如西班牙内战,二战等。其自传倒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花巧,连名字也是简单的《我的最后一口气》,如同南方温馨的太阳。

伯格曼则出生在寒冷的北欧,父亲是严格保守地神甫,可是其人生却充满了叛逆,19岁离家出走,四次结婚而到处拈花惹草,最后还弄出个税务风波,而其自传也非常符合《魔灯》的标题,特别是那个“魔”字完美地概括了书中风格。

所以我虽然没看过两个人的任何作品,但依旧可以评价布努艾尔是个超现实主义大师,而伯格曼则是个电影大师。我个人喜欢前者。

此书的风格我不太欣赏,充满了梦幻心理活动等,说实话颇有些达利自传的风格。不过我认为这有着浓重的自我表现的味道。

简单一点评价,我不愿意过伯格曼的人生,布努艾尔的却有些向往。

《魔灯》读后感(五):纪念

很偶然的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这本书,花了一个晚上再加翘掉的两节英语课看完的.

整部书应该说完整的记录了伯格曼的一生.

小时候,青年,成名后...

亲情,爱情,友情也在其中.

记录的过程中用了倒叙的手法,在过去和以后相连接.

特别是他的爱情史,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有很多个女人陪他走过不同的阶段的,只是我无法理解的是,人为什么可以如此轻易的爱上另一个人?然后离婚,结婚,再离婚,再结婚...此时,社会的责任在哪里?

或许这一点西方人的观念和我们不一样.

可我们分明可以感受的很清楚,伯格曼父母看似幸福,却没有多少感情给伯格曼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以及小时候的他就开始向父母乞讨应得的爱.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也或许正因为家庭的原因,使伯格曼的精神独立于其他人之外,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人就是该不段的创新.在电影这方面,我们更需要天赋和兴趣~

纪念南京阴沉沉的天气和瑞典的天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