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是一本由杰拉尔德・温伯格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读后感(一):我只想说这是本神书,作者被誉为软件与系统思想家,让我看到了神一样的高度

软件行业工作十几年看的这本书,都买不到原版了,在图书馆典藏室看的。用武侠小说的描述,这是本高级内功心法,是道,不是术,没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阅历是无法体会里面的内容的。我好奇的是,国内如此多的软件公司,有多少中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本书的部分内容,又有多少管理者系统的看过这本书,看过的人当中又有多少真正付诸行动改善现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法。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读后感(二):反馈线是关键。

在整个软件文化圈内只有寥寥几个软件模式,区分这些模式的一种方法,就是去观察软件组织所开发的软件的质量。我们已经知道,软件组织所开发的质量也会锁定在固定的水平上,同时由于文化所固有的保守本性,任何改变现状的努力都会受到遏制。从该文化圈的以下几个特点,你可以再清楚不过的看出这种保守的特性:

1.对其软件质量水平的现状沾沾自喜。

2.如果要尝试提高其软件质量,人们首先担心的是目前的质量水平可能因此下降。

3.对其他文化缺乏了解。

4.对身处其中的软件文化视而不见。

质量的重要性来自于其所具有的价值。因此,把握软件质量的能力也就是把握软件工作所具价值的能力。这本书恰好就是引导大家如何从低的模式向高的模式转变。

另外,书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的温情,比如:不要总是唠叨说谁在某件事情上做错了,而应该更加强调他们在哪些方面做的很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多的这样做。

为了激励手下的员工进行改革,你也许需要指出他们当前状况中的不足,但是应该点到即止,绝对不要对其错误铺天盖地的大肆渲染-这样只会令他们自惭形遂,自暴自弃,更谈不上做出任何创造性的革新了。

推荐大家可以看看。

《质量·软件·管理(第1卷)》读后感(三):大师就是大师

刚读完这本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参加工作已经八九年啦,一直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大大小小经历了近十个项目。虽然绝大多数都算成功的项目,但是经常感到项目过程中很多困惑,很多遗憾;虽然也明白可能是管理的问题,但是总是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问题。看了温伯格的著作,才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要是我早几年,刚做一两个项目后就能读到这本书就好啦;也不至于受到这么多年的煎熬;真想狠狠骂一骂国内计算机出版界,这么好的东西怎么现在才引进;光引进那些什么宝典、语言、编程环境、工具啦!太短视啦。

2 温伯格真是天才,其看问题的独特视角,论述的十分令人信服;他对软件行业存在的拙劣管理、对人性的压抑看的十分透彻;他从软件开发、顾问等诸项工作中,通过敏锐的观察、思考、总结,将思想以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给成千上万软件从业人员提供指路明灯。我很想把它比喻成软件行业里的彼得德鲁克,我认为他对软件业的贡献绝对超过很多图灵奖获得者。

3 从这本书看来,美国软件业执世界之牛耳决不是偶然的,虽然现代计算机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但我认为这个不是决定性因素,有很多科技发现在一个国家发生,但是有可能是在另外的国家发扬光大。美国软件之所以呈现那么多优秀的软件企业,和温伯格这样的人及其创办的顾问公司是分不开的;就像西方管理顾问公司对于西方的很多大公司所起的作用一样。我预言,中国只有出现一些优秀的软件顾问公司,中国软件业才能奢望和美国软件比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