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魔鬼积木读后感锦集

魔鬼积木读后感锦集

《魔鬼积木》是一本由刘慈欣著作,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页数:1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鬼积木》读后感(一):别说大刘总和美国过不去

网友没说大刘总是和美国过不去,只能说你没看懂美国,也没看懂小说真正的价值。小说本意是反省人类天性邪恶的一面,不是说故事发生在哪里就是哪里不好,故事发生在地球!有时间去看看美国科幻片《AI》。

另外,可能因为前面大部分过于血腥和残忍,某些杂志只刊登了最后一章,读者要看完整本完整的书再来评价吧。

《魔鬼积木》读后感(二):科幻启蒙

记得很多年前还是上高中时,我读书都是通过文曲星,那时通过电子书的方式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

在上网搜索文曲星游戏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本,读了开头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一节课的时间我读完了这部作品,我完全被震撼了,折服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感觉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我科幻的启蒙读物,带领我走进了科幻世界。

《魔鬼积木》读后感(三):基因工程,拯救我吧

脑子真是不好使了,明明是最近一年内刚看过,结果又当新书看了一遍>@-@<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用基因工程拯救人类的记忆与日已老化的躯壳,而不是用这些技术把人和动物昆虫等乱七八糟的结合到一起,产生什么人头马、人面狮、天马还是天使一类的东西,无论何时何地,利用科技来强化自己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前面大半部分都有点血腥恶心,直到最后结尾时才有些正邪之战的阳光感觉。

立意的方向不好,明明有更好的方向,小说压抑恐怖血腥的风格也不喜欢。

这是大刘2002年的作品,早期,还不成熟,暂且这么安慰下自己吧。

《魔鬼积木》读后感(四):《魔鬼积木》中的科学常识错误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鲁迅这样说....

1、鼠背人耳

书中提到的“鼠背人耳”这个大概是本世纪国内科研界的一个公案了。上交教授的曹谊林通过组织工程手段培育除了一个后背上长有人耳样纸的“组织”,并被到处大肆宣传,甚至在现行的全国统一的生物教材上依然有这幅照片。然而作为多年辅导高中生物的补习班老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个首先并不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而是“组织工程”的产物。其次,曹的科研成果其实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生物体之间的排异性在同种生物中都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什么被人灌醉之后摘肾的都市传说只能是都市传说。而如果真的将人耳放在裸鼠这种免疫系统有缺陷的生物上,小鼠早就烂成汤了...而学术的争议的点在于:放到裸鼠背上的到底是不是人耳组织?现在公开的说法,其实是一块塑料而已,想必曹老师此举的意义在于给人一个感官上的刺激罢了(当然,作为主要成就,就是获得了国家数百万的科研经费,至于干啥了~呵呵呵)

《魔鬼积木》读后感(五):等电影

这是一部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跟《流浪地球》一样拍成电影的小说,在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这部小说如果拍成电影的话一定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电影,我想这张电影票我也一定会贡献。 整部小说结构严谨,开场一个场景直接吸引了注意力,然后进行反述,讲了一个基因工程和人类伦理的事情,奥拉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者,他的理想是世界物种平等,不仅仅是人类平等,因为他是一个黑人,祖国桑比亚,前统治者为自己的利益,不顾贫苦人民,而他能感同身受,所以他爱国,更想为国家做事情,想依靠自己的学识为人民做出贡献,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虽然他确实为科学疯狂。 科学家和将军因为理想走在一起,又因为信仰而分道扬镳,科学家和妻子因为信念走到一块,又因为信念走向极端,这都彰显着人是会变的,开始信念对的后面可能会产生了巨大变化,这都是人性。 作为一名生物专业学生,我也对这本书里面的一些专业内容有些了解,基因工程技术是一个很长远的领域,基因编辑婴儿在之前也有新闻说过,可以说在伦理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人与其它物种杂交虽然在一方面确实有可能提高人类的某些能力,但是后患也是无穷。在书中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来了,但是也是那么一句话,技术无对错之分,而人有。 小说彰显出来的主题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人类种群可以平等,物种平等又为何不行,我们不能支持把不同的物种进行一个无法节制的调控,但我们可以对同样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物种需保持一个敬畏之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