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1000字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1000字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是一本由王煜全 / 薛兆丰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2.90,页数:2016-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一):中国到底有没有创新能力?

中国到底有没有创新能力?在新的全球创新浪潮中,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为什么美国在大学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方面如此成功?与占据媒体主流的“中国连马桶盖都造不好”的观点不同,本书提出的发挥中国的开放式制造和市场优势,参与积木式创新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二):一年后,风口依然在

本人是在机缘巧合下订阅了王煜全老师的前哨第二季,更名为《全球创新260讲》,在11月15日王煜全老师在得到上面直播,这个app并推送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其实很多内容都在订阅专栏里面有提现,中国制造业由量大订单倒逼上游技术占据全球市场,积木式创新,双长制创业,培养机器智商,用已有技术进行组合即为新的创新,等等这些概念。我作为一个刚毕业就进入老制造业国企的新人,觉得此刻最重要的就是打好行业基础,学好英语,持续关注全球科技创新,毕竟,未来中国制造业还是紧缺类似产品经理这样的人。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三):反正就是说中国不适合科技创新

全文论题的立足点在于一个在国内炒了很久的观点——我们要做科技强国,学习硅谷模式。而作者首先是说明了美国的科技繁荣的基本原因——美国有科技与商业化和法律的完整生态链:商人为了高额的回报率希望有高科技产品进而获得商业地位的垄断地位,进而要求政府颁布相关的专利法规进而促进了科技的产业化转化;而由于有相关的法律保证,科技工作者也提高了创新的积极性,此事情周而复始,形成了很好的科技产品生态链。其次说明了我国不具备这样科技创新的根本原因——我们的制度做的还不是很好。当然我们能做到科技创新也缺少科技创新的氛围,看看什么叫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工作者对科技的好奇,商业工作者对产品的敏感。最重要的给我们说明白了在这次经济中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的侧重点——以制造业为主,以科技强国为目标。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四):王煜全没有预料到中美今天的贸易战,他的观点总结如下:

1)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全世界国家里最屌的能力就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力。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量产、复杂工艺的实现,整个地球只有中国具备条件。

2)中国的制造业地位已经等同于上个世纪的石油输出国。对世界最先进的工业创新产业链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3)王煜全举例说美国目前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公司Hanson Robotics(拥有全球最好的镜像神经元技术Emotion mirror技术,面部表情互动技术)最近就把总部放在了香港。

而现在更多的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去深圳开办公室,或者拿到中国人的投资。因为只有中国人才能帮他们实现最重要的技术对接和量产。

4)王煜全还说了一个有趣的事情,iPhone零部件的工艺精度的要求比一个德国造的圆珠笔尖高得多。以现在的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即便悲观的假设国内没人生产圆珠笔尖,也只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链认为它太低端不值得在国内生产所以淘汰出去了。

无论怎么样,王煜全都没有预料到中美今天的贸易战。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读后感(五):风口的风太大,我要从侧面过

2016年的第一本书,读起来超爽,12分推荐。

王煜全老师不但是个葆有产业情怀的投资人,更是一些有着多学科背景的思想家。而第一次了解薛兆丰老师还是大学迷张五常老先生那会,薛兆丰、向松祚、李俊慧,国内少有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在王老师看来,以《拜杜法案》为基础的美国产学研转换制度和互联网平台带来的全新协作机制,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会——美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主导的科技产出加中国实力雄厚的企业家网络、资本的对接,经由优势依旧的中国制造,便是全球市场。

个人很赞同中国制造业优势依旧,加上资本优势,所以我们不要低估自己在全球分工链上的议价谈判能力。但疑问在于:这个议价谈判能力提升所带来的利润空间,真的会比我们把精力专注在鞋服和低压电器老三样上的深度挖掘和提升带来的利润空间大吗?我们的专注不像德国伐木机行业,面临的是如此小众的市场,是如此高度细分的产物,它们对经济的影响极其微小。

未来的浙南科技城真的可以匹敌甚至超越老三样、老五样吗?谨慎乐观。期待月底王老师来温交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