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九篇雪》读后感1000字

《九篇雪》读后感1000字

《九篇雪》是一本由李娟著作,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篇雪》读后感(一):多面的李娟

李娟的书,我第一本读的是《冬牧场》,看完后觉得在她眼里,一切都是新奇而好玩。尽管天寒地冻,伙食单调,用水艰难,但李娟在牧场里快乐地跑啊跳啊,连着我也忍不住雀跃起来。

而相较于李娟后来的作品比如《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九篇雪》体现出了李娟悲伤、脆弱的一面。她会因为离家工作而想妈妈,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她会因为帐篷塌了家没了而悲伤不已,她的想象天马行空,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一部分文章读起来比较费劲。

《九篇雪》读后感(二):不是书评

2014年2月28日

一周多来在读这本书,进展缓慢。和读《我的阿勒泰》时感受不太一样。《九》有更多无端的感情表达,让人难以投入到文字里去。《我》则篇篇由叙事到风景,诙谐生动,让人在北疆景色中沉醉。这么说来,散文的确不是我的菜。上学期间冲动购买的《吉檀迦利》神马的其实也就略翻了两篇然后束之高阁。。。

原来《九》是李娟21岁时的作品,怪不得比起阿勒泰系列要生嫩很多,太多无意义的抒情。下一本读《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之后的作品,期待。

3月7日。

《九篇雪》读后感(三):如雪花般质朴的李娟

我是在豆瓣上偶然搜得《阿勒泰的角落》, 不读则以,一读便不能罢手,第一次有了借了书不想还的冲动,于是干脆在当当上下了单,买下了她全套的书.

从《九篇雪》开始,也是想看看她最早期的作品,有着怎样的文风和画面.事实证明,我没有选错.我有幸买到这本2012年9月才出的时隔十年的再版,除了李娟最鲜明的质朴、细致入微、幽默、对生活的积极热爱,更能够感受到她笔尖喷薄的激情。就像一个伟大的演员第一次的本色表演,也许技巧还不娴熟,对观众或者读者的把控还不够到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胸腔内那颗心破云而出的鼓鼓跳动、生命本质深处最诚挚地表达。

这本书前四分之三部分,是李娟对生活中点滴的体味和感动,后四分之一也许揉入了她的想象,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推动她把脑中的画面和思流涌入笔尖,化为一个个文字,虽偶感抽象,但仍不妨碍一颗心被她吊着,跟着她走进她的想象世界。

我实在读书太少,李娟是在2012年才走入我的视野。虽自感浅薄但仍觉幸运,我到底邂逅了她,没有错过她。

《九篇雪》读后感(四):塌垮的帐篷前,两行泪咬着嘴的倔强的女孩

李娟最早的作品集了。想看看她是怎么走过来的。看了她从中选到《我的阿勒泰》中的几篇,才发现,那是仅有的几篇基调轻朗,乐观幽默的回忆。

其实她早期大多数的回忆都是苦的,而且是像冰一样固态的苦,尖一样钻心。“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活脱脱的少女来说,真的是太煎熬了。住的房子在睡的时候会倒塌,下雨的时候雨水浸湿枕头湿漉漉的睡去,白天风沙风雨风雪肆虐牛群羊群鸡群嘈杂。躲在被窝哭,趴在地方哭,蹲着低头哭,还有含着泪写下这些文章,就只是她发泄的方式。

但是后来文风就变了,变的温和,变的清亮。可能因为她挺过去了,她也发现,人生这么短,何不记下那些温暖的时刻,那些快乐的时刻,虽然只是苦中作乐,但是看了心里还是可以变得晴朗的。跟余华有点像。

最后一部分“草野之羊”,都是她想象力的作品。那几篇晦涩难懂,思绪缠绕。敏感的人想象力,天马行空,下笔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想象疾驰的速度,这就是我大学英语老师对我的评价。想象的海很大,但是写作的出口只是很多出口的其中一个,而且口径很小。李娟也一样,她的那些梦,她的那些故事,思想太多,像麻一样的缠绕,也很重。回忆是更清晰,更简单的,像一条静静的小河,所以更容易驾驭。

总觉得自己过得太安逸了,安逸的有点后怕,但是太艰难的生活又怕自己受不了。所以选择看李娟的故事,看她的苦难,看她的坚强,算是自己经历了一番。

喜欢李娟。

《九篇雪》读后感(五):又见《九篇雪》

作者的名字是李娟,和我一个同学相同。这本书是三四年前在中关村的一家书店以8元钱一斤的价格买回来的,买回来看了看,就丢在一旁,以为这作者会像许多作者一样,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这本书也是。因为文字干净,感情清澈,但并不出众。奇怪的是,后来又重新翻出来读过,我的解释是她讲的山里的故事我也经历过,冬天只吃肉,夏天天天吃菜,有时天天酱油,有时只有醋。真实经历起来,远没有书中写得那样有意思,但是过去了,还是会怀念~那是一种物质极度贫瘠时的丰饶。仿佛为一点白糖,一个冬瓜,一顿晚餐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在豆瓣看到她的新书,顺便看了《九篇雪》的评论,还不错,真是大浪淘沙,金子自然会显露出来。这样一本差不多10年前出版的,没有包装,没有广告,没有噱头的只是写字,只是记录,只是表达的文字也开始有人在网上寻找,真好。美好的文字果然不会散落在风里,不会终结在8块钱一斤的书堆里。

新书貌似两本,《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一定会买来读。但是看她的简介,貌似开始在网站上班,而这次出版的动静似乎更大,网络书店也在卖了,我的想法是,大众化的她还是她吗?写字成为她的工作之后,生活本身怎么办?网站上班的她还能写出灵动的山里的故事吗?

真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好不好,读了才知道,想是没有用的。而且自己在心里先划了界限,持了疑虑,怀了成见,十分的武断。不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