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细雪读后感100字

细雪读后感100字

《细雪》是一本由[日] 谷崎润一郎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50元,页数:4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雪》读后感(一):细雪

细雪时分,远山含黛,雾蔼茫茫。穿着和服的四姊妹女子婀娜多姿在雅致的樱花丛中行走,人在境中,境有人生。唯美的开端定下了影片的基调,不仅山水秀美,小说里的四姊妹的一笑一颦都有着大家秀闺的端庄。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尽力向我们展示了日本关西风情,同时其笔触也给予我们以感官的享受。

《细雪》读后感(二):关西风情

原著的确是非常“细密”,徐徐絮絮,如日式风俗画卷。约略想一下,中国同时代似乎没有这一类的小说,《京华烟云》算是,却无法避开近代中国惨烈壮阔的时代背景,难得有一个厚厚平和底子。

姐妹四个个性十分鲜明,似乎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大姐自然是旧时代,主角三妹雪子其实也是“典型的日式美女”,古典近乎木讷,最后嫁到的人也很“旧式”,一个具有贵族血统(却是“庶出”的),没有现代的职业的“贵二代”;四妹非常现代,包括她的叛逆的恋史,以及利用前恋人的钱财。

看起来二姐却是很合宜的,有合宜的家庭,思想开明,也许是作者认为最适应时代的。

《细雪》读后感(三):纯白+淡紫

这是高中时候买的书,也算是我买的第一本小说。

快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书已经被翻烂了。

那时候从家去学校的公交车还是双层的,早上人很少,我就坐在二楼,一路摇摇晃晃看着书。

看书的时候心里总是有些兴奋的。

也许是原著的笔触确实细腻,但是也不能抹杀译者的功劳。也许这也是我曾经试图将文学翻译作为论文方向的指引之一,不过后来回回转转还是败给了二语习得。

就是这么不可想象。

大学三年级时,虽然已经有能力读懂原著,但学校贫瘠的图书馆(当然是贫瘠在我学的专业里)无法满足我的欲求。机缘巧合一个岛国学者来为我们讲座,做了几个游戏之后,便细细问起大家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细雪成为了我的答案。可能学者觉得因为一本小说和一部纪实片而选择大学专业太儿戏,也可能他精通于异文化交流,对本国文学不甚关心——就像来中国工作多年的外教不知道《围城》和钱锺书一样——他听了我的回答后只是细细思考了,没有给我正面的热烈回应。让我难免有些失望。

精读老师对细雪情节的错误罗列也让我有些许失落感。

而那之后的很多年,每年我都会重读细雪至少两遍。没有厌烦,但是我也没有认真统计过雪子究竟相亲了几次,但是这条主线上串着的颗颗明珠却让我总是难忘。

幸子在我心中总是美丽的,妙子应该是有甜美可爱的笑容和桀骜不驯的个性。而雪子,就是纯白加淡紫的颜色,一丝丝忧郁的芬芳气息。

天生好吃,让我总对书里描述的各种饭庄饭局念念不忘,也让我对和服产生了喜爱,甚至想去芦屋川走一趟,看看记忆和想象中的高级住宅区在真实的现在中是个什么模样。

细雪真的会让我珍藏。

待我再重读一遍,也许会有心情写上几份书评。

《细雪》读后感(四):摩登女郎

前两周上海下了三天雪,在这三天里很应景地读完了《细雪》。风俗小说是这样好,轻缓节制,一切仍为故事服务。谈到唯美主义,于斯曼的《逆天》和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画像》极尽绮丽奢艳,读起来快活,作为小说其实不入流。比较理想的唯美该是《细雪》这样,未必诉诸感官或小确幸,只有一种疏离的回甘。

(不过,少了小确幸的唯美还是唯美吗?就像最终我还是不争气地对下列名词产生了执着心:“与兵”四喜饭、明石鲷鱼、萨摩水晶花、红垂樱、千代纸、岛田髻、市松娃娃、山村舞、末生流插花、江马细香、菊五郎、鹤屋……我甚至又想重学日语,真是太不稳重了。)

雪子这个人,看明白她的还是姐夫贞之助和第五次还是第六次吹了的相亲对象桥寺。她在电话里扭捏羞涩搞砸了相亲后,两个男人的客套通信十分有趣:

“记得我曾经对您说过,她的性格并不阴郁,内心反倒有璀璨的一面,到现在我也深信我的话没有讲错。可是,一个女子到了她那种年龄,连应酬话都讲不好,不管怎么说,也是没有能耐到极点了,您的生气是百分之百应该的,只此一层,她就没有资格做您的妻子……妹妹成为这样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女性,完全是家庭教育不好的结果。”(贞之助)

“您说令妹落后于时代,这是您谦虚。不论令妹岁数多大,却始终保持着少女的纯真,不染流俗风气,这是极可贵的品质。做这种女性的丈夫的人必须高度评价她的纯真,有义务重视、爱护这种可贵的品质而不使其受损。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她的性格深刻了解,并且无微不至地加以体贴。像我这样的乡巴佬完全不具备这种资格。从这点出发,我认为我们的结合对双方都不会幸福,因此才谢绝了这门亲事的。”(桥寺)

两下里都会说话极了,虚与委蛇,斟酌角力,倒是在世故的真诚里接近了客观评价。

《细雪》读后感(五):樱,菊,刀

近来迷上了日本的小说。没有指引下买的几本,谷崎润一郎

的〈细雪〉,川端康成的〈雪国〉,渡边淳一的〈化身〉。这3本比较像用传统视角看旧时和现时的日本。风花雪月让人着迷。唯美细致的视角看世界,给各色景色多一些惊叹赞赏和容忍,自我的视觉也更绚烂和充盈。

(村上春树的小说,正因为力求变异变革,所以才引起很多国人的兴趣和成为一时话题吧。)

鲁迅说:看中国书,总是让人沉静下去,沉静下去,最后就啥也不想做了。

而看日本的此类传统小说,则是让周围的环境,安静下来,安静下来,摒弃SB的、令人烦躁的杂音。

心灵,逐渐也就安静了。藉由这种阅读,获得对抗的力量。

和某些思索的余地。

麦克阿瑟说:日本人是孩童式的思维,日本人的心理年龄长久停留在12岁。

非原话,但大意如此。

在本不应成长和还不想脱下童稚的外皮温暖粘腻的环境时,被社会的力扔进黑色的深渊,要藉自我的力量求生存,然后求发展。心灵的孤独,无可诉说的忧虑,长久的压抑,同样是自我装配站立的脊梁,日本和长久视为假想敌和追赶对象的西方又大不同。

要小孩学大人样,于是两极分化,许多矛盾不想调和也没什么多余的时间去调和,孩童的青年的天真如乍现的春樱的烂漫——“上野的樱花,上野的天空和那时的气候,八重樱,粉红粉白的花瓣远观密叠连成流云花雪。”——这样的美景,一瞬即灭。有心都不忍。

越过放荡又混乱的热辣夏日,秋风早在旁眈眈以待。萧瑟和寒意不断加重的秋天,菊以自身来为荒凉和残败做描绘做注解。

杀意袭人。

反映到作品上,就是我觉得近年来看过的日本连续剧的最高峰:〈白色巨塔〉。情节紧凑立意深刻贴合现实,讽刺心酸。

看这一部,比看很多很多部叽叽歪歪好像神经脱线又或者智力发育未完全的SB长篇浪费时间乌糟心灵好的多。

虽然我个人是十分喜欢〈富豪刑事〉里深田恭子的单纯直白和貌似愚蠢的。

会计算者常败于自己的算计,这是生活和上帝对其尚不够高明思维的教育和反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