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二月》的读后感大全

《二月》的读后感大全

《二月》是一本由柔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元,页数:1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月》读后感(一):幸之不幸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小说的人,然而这本书却引起我的共鸣。也许我理解的也不一定对,但还是想要写下我读后最真实的感想。无比之羡慕男主人公能有一个如此喜欢他的姑娘,不计较,什么都不在乎,与金钱与地位无关,就是简单的个人的才艺,个人独特的魅力,这或许就是这辈子最大的幸福。然而不幸的是他并没有真正地与喜欢他的姑娘或者说他喜欢的人在一起,这种不幸也是相当遗憾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然而相比现在的社会,其又是幸运的,至少还有一个可以幸福的选项。

《二月》读后感(二):你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大丈夫??

萧涧秋和陶岚都是新青年,他们在相遇之前找不到结婚对象,而在他们几乎一见钟情之后在结婚问题上仍然有内在的障碍,可见新文化对于婚姻的破坏;而那个寡妇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没有个性,我们甚至连伊的名字都不知道。可是要是她不自杀的话,萧应该就和她结婚了。可是让萧有可能回归传统家庭的却不是个正常的传统家庭案例,而是一个破碎的家庭,是家庭的破碎让他生起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如果萧真的回归传统家庭了,又回对传统家庭造成破坏——破坏伊底贞洁。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契机是传统的受损虚弱,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契机是知识分子与劳苦人民的相遇。。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传统与现代的一个折中。

《二月》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摘抄:

说不尽的话,嘱你康健。

概述:

独身的萧涧秋受好友陶兄之邀到乡下教学。在途中,一个寡妇引起了他 的关注。抵达好友家时得知那个寡妇的丈夫是为国捐躯,萧涧秋决心担负起寡妇家的开支,并抚养她女儿上学。 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还有一个被称为“queens”的陶岚(陶兄之妹)对他一见钟情、表述衷肠。他该如何做? 结局让人唏嘘,寡妇的儿子得病死了,她为了不拖累萧涧秋,选择上吊自杀。萧涧秋又觉得亏欠死去的寡妇,遂将寡妇之女托付陶家,自己去归隐。

感悟:

文字有着中国现当代的韵味,但故事有些生硬,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根本无法推动故事的发展,反而呈现出牵强附会的态势。譬如,陶岚疯狂的求爱,萧涧秋的捉摸不定,寡妇的感激不尽,怎么也推导不出一死、一出家的结局啊。

《二月》读后感(四):继续读下去

《二月》,我喜欢这书名,同时我也喜欢二月的悲剧性——近春了,但依然冷得瑟缩。柔石的作品,这是读的第一本,《为奴隶的母亲》无疑将是下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优秀者甚多,但渐渐沉寂于时间浮土的命运却并没有太大改变。文学早已不是和政治强烈互动因而全民参与(其实更多的,只是知识分子)的活动了,在我们的国度里,文学爱好者(当然,我主要指作家、学者等)曾经在十年浩劫里遭受巨大打击,文学成为原罪,一套价值体系,信仰模式被全盘摧毁,文学之后的命运再难光热并济。

于是,所谓家国叙事开始从文学视界如潮水般隐退,代之以个人化写作。不过,这只是一阵潮流,不是说家国叙事就此销声匿迹,只是说,减少了,不再声嘶力竭地与政治玩儿嗓门大,转入更深的层面表现当下生活。

柔石的《二月》无疑承接了“五四”文学传统,一种启蒙式的书写,围绕着人道主义,将一场二月里的悲剧呈现给读者。不得不说,尔时的柔石,笔调其实算不上顶好,小说语言拖沓冗长,用信件的形式披露人物真实心理,虽不失为一种妙法,但却给人生硬之感,理念气息过浓。

人物塑造上,萧涧秋、陶岚、文嫂以及采莲等,我最觉出色者倒是采莲,一个小女孩,书中的她正处于似懂非懂的年纪,可以为生活里的小小快乐而快乐,也可以因为沉重的悲哀而觉醒生命的悲哀。

主人公萧涧秋未免太理想化,即使他有缺点,也仿佛白璧微瑕,倒反衬了他的理想性。陶岚其实写得很扁平,性格突出,却也突兀。

我写这些批评之语,当然不是诋毁作者文笔差,能力弱,我敬爱他们还来不及怎能出言诽谤?文学史上定义的好作品,并非十全十美,我想人人都知,所以,我这点批评的声音想必可以被包容。

《二月》读后感(五):《二月》

题目叫二月,简单说来,便是主人公萧涧秋来到芙蓉镇正值二月,他在芙蓉镇前前后后也只不过两个月。 萧涧秋,他无父无母, 孑然一身,师范学校毕业后也曾走南闯北,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名堂来,他目睹社会的惨状,也看过富人与穷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过去,他不想多提,他将这些深藏心底。 他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刚到学校的第一晚他便因为思虑在轮船上的老妇与年轻妇人的遭遇而不能安眠。他确实如陶慕侃所说,是个牺牲主义者,他用自己的收入来帮文嫂养家,他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而为了责任或者说是同情而决定与文嫂结婚。 青年无路可走,对于时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如果有,他就不会面对村里人对他与文嫂与陶岚的恶语而无法,就不会面对钱正兴对陶岚的追求而采取延宕的方法。 他自己就将自己孤立起来了,他不成家,因为成家会束缚住自由,宁愿独身在世。 青年选择了逃避,社会似乎容不下他这样的人,最终他逃离了芙蓉镇,去往上海,仍旧是孑然一身。 文嫂便是众多苦难人民的代表,丈夫为国捐躯,家里无产业无积蓄,母子三人如何活着成为主要问题。而村里人的闲话更是加重了对她的精神折磨,儿子宝儿生病离世,她对这世界再无念想,选择了上吊自杀。而在这片国土上还有众多像文嫂这样的人。 陶岚,她美丽,她有思想,追求自由,勇敢地向萧涧秋表达爱意,同时她也是任性的 。上学时她用玩弄别人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叛逆,她渴望外面的世界,并以此作为阻挡婚姻的手段,她给萧涧秋带来了丝丝宽慰,而隐藏在萧内心的个人愁情并不会有所消解。她任性地要求哥哥与母亲为她做这做那,有些事情,终究无法。 陶慕侃,可以与萧相对比 ,他们都曾在师范学校上学,都曾接受先进思想,陶决定在乡村开办学校,他是有兴办教育的理想的,而他也终究只是保全自身,过自己的日子,当萧为下雪会使穷人更加艰难而担忧之时,他在围着火炉喝酒,他们终究不是一路人。现实的经历改变了曾经的有志青年。 现实是不会让萧这样的人安稳的,青年的出路又在哪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