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鱼目集》的读后感大全

《鱼目集》的读后感大全

《鱼目集》是一本由卞之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55图书,本书定价:4.00元,页数:2000-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鱼目集》读后感(一):一瓢之饮

距离的组织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灭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暮色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了?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土。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呵!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我爱读卞之琳先生的诗。他的文字并不艰深古奥,也没有过多的匠气,却总是在句子的转折间耍弄出一个小小的魔术,突然的将你从首句设置的时空里转换到另外的时空。那些跳跃式的思维,赋予文字空间的纵深感,又在结尾陡然的收敛了,留一点淡淡的余味。像极了中国古画里的山水人物,人就在这云深雾罩的幽静里,而远山和近水却也因为人的存在而被赋予了灵性。

罗马衰亡史,时间的纵深,报上的灭亡星,转而进入空间的交错。读史之人最能理解那片刻历史触及人心的苍茫,仿佛握住了遥远的手。帝国兴衰,百姓苦乐,生命在延续。生命的热情和悲伤终究要与人分担,于是带着这份生命的热忱去访友人。无人倾诉是孤单,觉得百无聊赖之际,友人却翩然而至。这是中国人的情境。

《鱼目集》读后感(二):《断章》赏析转载于《精美诗歌》上的邵明法鉴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是卞之琳名作之一。诗中,对传统古典诗词的意象,熔炼拼接,出色而又巧妙,读来颇有宋词婉约之美。且借“断章”的形式,深含哲理意蕴而引人入胜,因比自发表以来就深为读者所喜爱。 夕阳晚照,青石平仄,远隐青山嵯峨,近泛绿水婆娑,而独立小桥之上,销魂览胜,暗香盈袖者是谁呢?是一位娉婷的少女,还是一位绰约的仙子?对此诗人未曾浓彩相饰,而仅以“断章”形式,就已将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绘于我们面前,自然文章堪称神来之笔。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充满温情的亲切的称呼。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亦以“君问归期未有期”亲切问候起篇,温情脉脉而别具一格。在《断章》中,诗歌暗含之意是四周风景如画。而“你”作为“看风景的人”,是以观者的主体地位欣赏四周如画的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小桥之上游目骋怀,与周遭的美景融为一体,又成了一道更加美的风景线。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如一条游丝软系般的丝带吸引住了另一位欣赏者。这位欣赏者就是站在楼上“看风景的的人”。“你”欣赏如画美景,不经意间已与自然成画。而在楼上“看风景的人”,仿佛就在欣赏“画中之画”。这颇似哲学里的“反思”;我们“思想”,我们又“思想”我们所作的“思想”——审美中的哲理之思是《断章》之所以脍炙人口的高妙所在。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月”与“窗”是中国传统古典诗词的经典意象。诗人的巧妙拼接,使文章绚丽生姿,典雅多彩。“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岂非“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意境吗?此——作者在美的意境塑造中暗含了善的意义。“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何装饰呢?是我们进入了别人美妙的梦境,还是我们于梦中依然为别人祝福?你”与“别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作为“真”来理解,那么我们就可发现,诗人在《断章》借和谐关系的审美塑造,传达了真善美同体的哲理深蕴。

《鱼目集》读后感(三):《无题》赏析转载于《精美诗歌》上的邵明法鉴赏

三日前山中的一道小水, 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 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 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

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 水有愁,水自哀,水愿意载你 你的船呢?船呢?下楼去! 南村外一夜里开齐了杏花。

这是一首自然清新,明丽秀雅的小诗。全诗语言清新秀丽,纯朴自然,观之如出水芙蓉,素雅可爱。“三日前”,写时间的流动。而清澈见底,细石游鱼的“一道小水”,其玲珑之姿更让人萌生喜爱。诗人说:这道“小水”是从“山中”流出——其实是“小水”作为具象在空间的动态描绘。“掠过你一丝笑影而去的。”山中之水仿佛一位娉婷少女,似徘徊池上,又似隐没花间。“笑影”一词,是将山中之水拟人化。“今朝你重见了,揉揉眼睛看”。“重见”又“揉揉眼睛”,是因为春水激起了我们内心的喜悦。在诗歌中,“三日前”与“今朝”的时间对比,使诗歌有了时间的脉动。而“山中的一道小水”变成了“屋前屋后好一片春潮”,水亦在空间的流动中多了姿彩。在时间的脉动以及空间的姿彩中,“小水”成了“春潮”,这怎能不激起我们的喜悦,而“揉揉眼睛看”呢? 随着春潮之生,诗人也一邀我们尽泛舟之趣。“百转千回都不跟你讲。”“百转千回”,写山中小水历经曲折的磨难。“水有愁,水自哀”,虽有磨难之苦,春潮之水亦洋溢了春天的气息,“水愿意载你”,是春潮之水向人发出的邀请:南村外一夜之间杏花开齐,你们为何不泛舟去一睹美景? 在诗中,“山”,“一道小水”,“春潮”,“船”,“杏花”,都是极具明快秀丽的意象。在这多种意象的交织下,从山中的小水到春潮,又到泛舟赏花,在时空的变动中,画面图景衔接自然,跳跃性强。同时诗人运用了一种对话式的结构,以第二人称行文始终,使读者在赏悦诗歌中显得亲切自然。 《无题》,描绘的是山中之水化为春潮,泛舟赏花的一幅清新美妙的画卷。题为《无题》,暗含出此诗是作者观景有感时的即兴之作。

《鱼目集》读后感(四):詩意有多遠

下午在實驗室,在校内網看到了某同學發的一個帖子,標題“爲什麽我總是在尋找車位而沒有停過車啊?”被眼暈的英文文獻折磨鬱悶了良久,頓時覺得詩意混合著一股清晰的空氣撲面而來。我覺得這句話應該是這樣排列的:這是多麽深刻多麽有内涵的一個標題啊,道出了忙忙碌碌的現代人對於現狀的困惑與思索,用語卻有如此的自然平凡。我當時就震撼了,顫抖著點開帖子,内容只有兩個字“如題”,於是我更加震撼了,興匆匆的就分享了這個帖子。該同學愛好體育,文藝的腔調和他是完全不搭界的。而且這些他日子和我一樣成天在實驗室看文獻幹活,這個標題的出現讓我覺得驚奇。後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誤讀,校内網開發了一個開車的遊戲程序,他不過是感慨了他在遊戲中的狀態,雖然同樣有些困惑,但是和我的理解是大相徑庭的。而我出乎意料的欣賞給他帶來的困惑則是遊戲中沒有停過車所不能比的。

這個星期開始囘所裏了,每天來回坐兩次班車。路上時間短,也就是來分鐘的樣子,隨便拿了卞之琳先生這本薄薄的《魚目集》繙看。今天回來的地時候,旁邊的同學表現出了對這本書的興趣,於是我又興匆匆的推薦他讀這首我很喜歡的《苦雨》:

茶館老王懶得沒開門;

小周躲在屋簷下等候,

隔了空洋車一排檐溜。

一把傘拖來了一個老人——

“早啊,今天還想賣燒餅?”

“賣不出什麽也得走走。”

結果他讀的一臉的鬱悶,“梨花體”也許已經到了他的嘴邊,只是礙于著名的《斷章》的作者,他沒有說出來。或者也有我的原因,我說我很喜歡這首。我也試著向他解釋這首詩裏我所體會到的場景:煙雨的江南,古鎮斑駁的石板路,雨下了很久,下得所有的人都懶散的模樣,整個小鎮都在久雨中怏怏的。這時候一位賣燒餅的老人撐著傘緩緩而過,無奈而又悠然的和檐下的人打招呼。他說,是啊,這又有什麽呢?可是在我看來,這短短的幾句話,簡單的生活場景,透著濃濃的詩意,那種恬淡和閒適和陶淵明式的,甚至還多了兩分超然的仙風道骨氣質。他說,這樣啊,怎麽就很好呢。我只好裝出詭異的笑容,這個是說不出來的,你欣賞不了就是欣賞不了的。

這兩個故事説明,文藝青年的大腦構造和常人不同的;或者說我的大腦構造和常人已經不一樣了,如果文藝青年們也覺得這兩個故事中的筆者說不出的傻氣。

這個故事還説明,詩意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遠的大衆已經只能用俯視或者仰視的眼光,像看待史前動物或者動物園的猴子一樣,去看待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所謂“詩意的感覺”。前段時間“梨花體”狠狠地活過一陣子,加速了“詩”的死亡,更近的“墳前有屏幕”則更是給垂死中的 “詩”重重的一擊。時至今日,還有誰敢宣稱自己是個詩人呢?還有多少人在讀詩呢?還有誰在忙碌的生存競爭中去體會“詩意”呢?詩是優美的胡説,欣賞詩是優美的發傻,優美的浪費。從好的方面來看,詩在世人眼中是奢侈品,就像價值不菲的古董,世人談詩多被笑,那是被公認拿出了贋品在招搖過市;或者,乾脆就是寫破瓦罐罷了。詩人呢?關於他們,下面的問答倒是有些意思:

——“詩人能靠寫詩發財嗎?”

——“他們要麽自殺,要麽窮死。”

“梨花體”大熱的時候,我被那些網友們銳利的眼光和尖刻的諷刺深深地羞憤了,因爲我真的從某些作品中覺出了一點味道。那是絕對需要内心的寧靜去配合才能體會到的絲絲感觸。詩宜靜,集貿市場一樣喧囂浮躁的心,怎麽體會“悠然見南山”,怎麽體會“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很多人嘲笑這樣的詩内容與形式的簡單,可是詩意到底離生活有多遠呢?“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涕下”,可不就是大白話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假如沒有去尋找的意識,誰能提醒你你錯過了什麽呢?很多人幻想著詩意好的作品中洶湧而來,像錢塘江大潮一樣轟隆隆撲面而來,讓人猝不及防,瞬間就穿越了,到了另一個世界,充滿詩意的世界。而山閒涓涓的流水呢,淺吟低唱的微風呢?他們在爬山的過程中汗流浹背,帶著沉重的喘息呼喊,詩啊,你在哪裏?於是驚起了幾只林閒的小鳥,他手忙腳亂的瞄準射擊。有人寫出了“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他說,是啊,我也見過啊……什麽,那是陶淵明,天啊,這是怎樣的詩意啊!

現代人飽受著生活的種種壓力與煎熬,困惑與苦惱,就像一只燒紅的鐵鍋正在痛苦,詩是幾點潤澤的清水,滴在上面,呲的沒有了,只覺出了一聲聒噪。葉嘉瑩先生說:“詩詞讓人心霛不死”,有些矯情。可是我們有多少人還活著,有多少人還在自我拯救?

詩是什麽?是華麗的詞藻,奇妙的形式,跳動的節奏,精准的格律?不是,詩就是生活,只要人不死,詩隨處可見,朝暉夕陰、風起雲湧、乃至透過樹葉的縫隙顫動的光線……海格德爾的名言,“人,詩意的棲居”,不僅僅是說人要有一套好的房子,那是應該追求的生活狀態。

卞先生著本詩集很薄,裏面的詩也都很短,沒有了常見的詠歎調,麼有了華麗的詞藻,盡是平平淡淡的詞句,平平淡淡的思索,在哲理中體會生活裏應有的樂趣,有一些冷峻的味道,更多一些調侃的幽默——生活就是這樣平淡,可是這樣的生活是多麽的有意思啊。詩句不長,小小的片段斷沒有鴻篇鉅制的恢宏絢麗,有歷史的痕跡,沒有歷史的沉重,卻有著耐人尋味的含蓄雋永與樂趣。詩詞一道,筆者只是個未見門徑的外行,只是一時意氣難免發上幾句牢騷。還是敲上兩句結束這滿篇的牢騷吧,這樣有詩的生活真好。只是難免會被鄙視,可是,那又如何?

《叫賣》

可憐門裏那小孩,

媽媽不准他出來,

讓我來再喊兩聲,

小玩意兒,

好玩藝兒……

唉!又叫人哭一陣。

《歸》

像一個天文傢離開了望遠鏡,

從熱鬧中出來聞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黃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倦》

忙碌的螞蟻上樹,

蝸牛寂寞的僵死在窗檻上

看厭了,看厭了,

知了,知了只知讓人睡覺。

蟪蛄不知春秋,

可憐蟲亦可以休矣!

至多像殘餘的煙蒂頭

在綠苔地上冒一下藍煙吧。

被時光遺棄的華夢

都閉在倦眼的外邊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