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影响毕加索VS达利》读后感精选

《影响毕加索VS达利》读后感精选

《影响毕加索VS达利》是一本由《影响毕加索VS达利》编委会 编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279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04-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响毕加索VS达利》读后感(一):很喜欢达利

最近有点失语症 请原谅

这本书一直收藏着 达利那面翻了好几遍 毕加索那部分浏览了一下

很鲜明 达利一辈子只看过加拉一个 或许只有加拉才是最了解他的女人

达利个性张扬好表现 其实内心还是很脆弱需要抚慰的

《影响毕加索VS达利》读后感(二):毕加索的火与冰

王小波说他生活与写作有三个原则:热爱智慧、热爱异性、追求有趣,这句话如果用在毕加索的身上得稍作修改,那就是热爱艺术、热爱异性、追求疯狂。毕加索热爱艺术这没什么可说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热爱异性那也一点不假,他热爱异性象热爱艺术一样狂热,但与他热爱艺术不同的是,他对异性整体上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而对个体,他热爱时象一团火,一旦不热爱了,他就是一块冰,让他曾经热爱过的女人感觉寒冷刺骨,他对她们的冷与热成就了她们,也毁了她们。

1927年的严冬,47岁的毕加索在巴黎地铁的人群里看到一个有天蓝色的眼睛、浅黄色秀发的少女,他上前一把抓住了她的胳膊,看着她说:“我是毕加索,你和我将在一起干一番伟大的事业。”毕加索确实没有骗她,他没多久就把这个女孩拉到了他的床上,随后拉到了他的画布上,让她成为永恒的艺术,从而让她名垂青史,这一年,这个女孩才17岁,她就是玛丽.黛莱丝.华尔特。

没有人知道毕加索多少次将他的这种做法如法炮制,据研究毕加索的专家考证,毕加索一生结婚两次,另外最少有五位情人,而这七位女性之中,有一位病死,一位精神崩溃,两位自杀。在毕加索的所有女人中,似乎只有那些主动逃脱他的魔掌的人才会重新幸运,重新成为自己,而不只是毕加索的艺术。1946后,65岁的毕加索又把24岁的女画家弗朗索瓦兹搞到了手,几年以后弗朗索瓦兹终于“对和一座历史纪念碑一起生活感到了厌倦”,主动离开了他。多年以后,她这样评价毕加索:“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们画像就是诱惑女人的一种方式,其他的女人是通过她们的肖象来认同自己的,而一旦他歇手不画她们了,她们的一切也就完了。”

在毕加索的所有女人中,被毁得最彻底的要算女画家兼摄影师多拉.玛尔,我见过她的一幅相片,她的美即使不通过毕加索也会成为一种永恒。1936年毕加索初次遇到她时惊为天人,那一年毕加索54岁,多拉不到三十,那时毕加索适逢他的艺术枯竭期,这个美丽的女人给他的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但她一样摆脱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这个过程甚至在他们还在一起时就开始了,毕加索对她说,他不爱她,她并不美,她除了会哭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就是在这期间毕加索创作了他的那幅举世震惊的《格尔尼卡》,评论家认为这幅画“虽然没有出现飞机和炸弹,但却聚集了残暴、痛苦、绝望和恐怖的全部意义”,多拉用她的相机记录了这幅画创作的全部过程。她不知道毕加索也许画的正是她,这是另外一幅《哭泣的女人》。多年以后,毕加索就这幅画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那里,公牛代表暴力,马代表人民……”,我怀疑他骗了大家,公牛其实就是他自己,而那些绝望的脸和肢体的碎片,正是被他摧毁的多拉。

我一直不能理解,一个象毕加索这样对世界充满博爱的人(他画过最著名的和平鸽)为什么会对他曾经爱过的女人毫无怜悯之心,他为什么就能象吸血鬼一样把她们吸干,然后毫不客气地抛弃,但我知道对一个艺术家的道德上的一切拷问毫无意义,他们也许在道德之外。

《影响毕加索VS达利》读后感(三):达利和他的圣母

这本书算是看完了,其实文字不多,主要是画,之所以觉得看得累是因为突然发现被众人追捧的毕加索原来是这样的人而感到很无奈,我不懂他所以不喜欢他也不想懂他,一句话概括此人:变态色情狂迫害狂创新的超现实主义画家,所以就不对他做什么评论了,不喜欢的我绕开总行吧。

说说达利好了,他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可是他比毕加索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加拉。加拉是何许人也?

P108 达利的女人只有一个,就是加拉,这个女人是神。换句话说,把这个女人当成神的那个人是演员。对于他来说,显然一切都是戏剧性的,只不过“加拉的崇拜者”是他永远扮演着的角色。 无论达利如何搞怪,一旦遇到真心相爱的加拉,马上恢复常人。换句话说,达利的作品往往有两种力量的撕扯:一种是代表二十世纪,迷失的潜意识阴暗力量,另一种是代表加拉的爱与美的力量。

达利的画,我还是比较喜欢宗教主题的,因为大多数都是以加拉为形象画的,凡是圣母像几乎全是加拉画像。而加拉总是被画的非常美和慈。我最喜欢《利加特港的圣母》,“一切前人绘画留下来的神圣象征图像全都破碎与悬浮,仿佛世界时不实在的空虚;然而不变的是加拉的脸,一样充满着爱与美,虽然破碎但仍不失加拉形貌。”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69474169/

这本书把毕加索和达利放在一起,明显地对比出两人的不同。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与毕加索不同的是,达利一生只爱一个女人——加拉。加拉是达利唯一的模特儿,以各种女人的形象,频繁不断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无论达利把别人画得如何丑怪,但对加拉的形象却恭之又恭。于是,我们终于可以从中寻觅到朴素的,正常的艺术气氛。

相比之下,毕加索的画就偏离正常很远了。他很喜欢画丑,那些画让人觉得可怕和恐惧,几乎让人不愿再看一眼。“分析现代绘画,发现除非像达利或夏卡尔这般拥有价值基础的人,否则几乎都会走向虚无与疯狂。”达利自己也说,“我和疯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有疯。”没有加拉,他一定早就疯了。

“人终究得面对现实,超现实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现实批判,但是完全活在批判中却只能让人疯狂;因此当我们注意达利作品中的加拉,便能发现支持达利生活的根源,更能理解为何加拉去世后达利不再作画。”

书的最后有一个中英对照表,很有意思,在写到加拉时,是这样的一行:Gala 加拉,达利的妻子,支配者,优秀的经纪人。

非常的耐人寻味啊。达利自己这么说:“她为我带来胜利,命中注定要成为我的妻子,加拉,是现实中一切的一切。画着加拉,我就接近崇高。”加拉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拯救他的女英雄。

之前看过简要介绍印象派画家高更,塞尚,梵高的书,发现我不太能理解,到了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和达利这里,简直就是难以接受了,看来我这个在绘画大门外踮脚窥探的好奇者还有很多要学的啊。

本书附带一张光盘,是制作精良的电子书,里面分门别类的把两人各方面的作品展现了出来,是很不错的,虽然我不喜欢看毕加索的那部分,另外还得告诫小朋友们也不要看为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